挖掘学习潜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挖掘学习潜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孙华东 杨丽

湖北省南漳县城关镇金庙初级中学 湖北 南漳 441500

湖北省南漳县城关镇凤凰中心小学 湖北 南漳 441500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充分 挖掘学生的潜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挖掘学生 的学习潜力,我在小学数学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从学生的认识规 律和心理特点出发,探索出“自学、引导、自练、疏导”的行之有效的 方法。

一、自学

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阅读教材的方法、技能技巧就能自己 获得知识,理解和运用教材的内容。那么学生应怎样阅读教材呢?

1、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恰切地表达了数量间的关系,是条件和问题的桥梁。要精确地理解数学语言,准确地掌握法则、公式、性质;恰切地领会教材中常出现的“往往”“一般”“根据需要”等数学语言的含义和份量。

2、认真解剖例题。解剖例题的过程,是由旧概念向新概念迁移的过程。书上的例题,一般都集中地体现了教学的主要内空,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贯彻了由我人深的教学原则。

3、善于提出疑问。疑为思之始,学之由。只有提出疑问,才能对教材理解得透彻,记得牢固。如教材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和关键是什么?

二、引导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上。引导,就是启发、诱导。那么,怎样实施启发、诱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呢?

1、为探索新知铺垫。要在关键问题、关键知识和基本计算三个方面,精心设计复习题和预备题。如《小数四则混合算》时,使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反馈,为把运算顺序的规律迁移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好铺垫;接着,进行小数的 和、差、积、商的预备题演算,使学生对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进行反馈,对关键知识作好铺垫。这样,通过对复习题的讲与 练,观察与比较,把新与旧、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了,就可因势利 导,让学生在自学中解剖例题,探索和发现法则、性质和公式。

2、引出探索的问题。学生自学不易发现的问题,要根据其隐显的程度,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在探索中发现。 教师的任务,只是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建立猜想,验证猜想。如学习 “角的概念”时,学生未能由角的概念正确地作出一个角,原因是只掌握了“引出两条射线”这个明显的条件,而对“点"这个隐蔽的条件还未理解。教师就此进行点拨,指出另一个条件也在由九个字组成的角的概念中,尽管范围没有缩小,但是强调了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反复阅读与推准敲,才理 解作一个角必须先作一个“点”,然后才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 这样强调通过阅读而理解概念,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解决 问题。

3、指导探索的方向。学生自学遇到发现障碍时,启发学生探索过程中思维的方向,克服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如学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自学“在两条平行线上,各画一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它们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时,作出了这两个图形。但是,作出的这两个图形,却不“同底”。于是无法观察、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关系,这是因为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造成顾此失彼,使思维出现了障碍。这时可启发学生,只有当两个图形“重合”时,才能比较他们面积的关系。那么这两个图形该怎样作呢?使学生明确探索思维的指向。于是, 应用迁移规律,把三角形迁移到平行四边形内,且必须使两个图形的底“重合”,再选取这底对边的任一个M点作三角形的顶点,作出了三角形。通过折叠和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就显而易见了。然后再设出边与高的长度,把三角形在两条平行线上作任意移动,从理论上导出: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

4、揭示探索的结论。在学生自学、发现知识和充分讨论的基 础上,指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对探索的结论仍停留在具体问题上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对结论含糊其词的,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数学语言;对抽象和概括有困难的,要降低坡度, 使其能揭示所探索的结论。如学习第八册“角”时,用数学语言叙述角的度量是教学上的难点,学生很难用准确和恰切的数学语言进行抽象和概括。教学时,就要指导学生理解“量角器的中心”、“角的顶点”“零度刻度线”、“量角器上的刻度”等数学语言的含 义。这样使学生能准确而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出角的度量的含义,从而指导进行角的度量,揭示结论。

三、自练

数学基础理论教学是核心和基础。而练习题的教学则是它的延伸与发展。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呢?

1、掌握练习的程序。

(1)阅读练习题,弄清练习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弄清练习题与哪些概念、法则有关系。

(2)解练习题,先复习有关知识,然后用旧知识指导解题。

2、掌握练习的方法。

(1)一题多变练习。不断地变更教材中例题、练习题中的条件或要求,进行再练习。

(2)编题练习。编练习题,既要编应用题,又要编文字题和式子题。

(3)系统性练习。在读题和解题的基础上,把练习题予以对比、区别,归纳为基础性练习题、发展性练习题、综合性练习题等类 型,以发展学生的智能,强化知识的系统性。

四、疏导

数学科的系统性强,前面的知识没有学好,后面的知识就很难理解,于是解题的思路就淤塞了。这时教师就必须进行疏导。 疏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独立练习中。怎样对学生的独立练习进行疏导呢?

1、以课堂疏导为主。

(1)坚持课堂提问,师生双向反馈,共同讨论,及时疏导。

(2)练习题原则上课内完成,教师加强巡视,面对面反馈,个别疏导。

(3)当面批改作业,练习与批改交错进行,使反馈畅通无阻,而疏导到了点子上。

2.加强课外作业的疏导。课外作业,尽可能全改。在有错误 的地方的打上“?”,让学生改正。如果改正对了,仍可得满分。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外作业的疏导取得最佳效果。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实施自学、引导、自练和疏导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了学生勤 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