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水阔 万里有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4
/ 2

山长水阔 万里有期

周国松

湖北省黄梅县第二中学 435502

当钟南山和无数的医务工作者慷慨逆行,白衣执甲,成为危难时期保护国人的最勇敢者之时,我们这些三尺讲台的忠实守卫者,也并未缺席!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我与几位老师结伴而行,踏上了“跨越万水千山为你而来”的家访之路。虽然隔着口罩,我们呼吸着田间自由清新的空气,竟也感觉那么地畅快;偶尔路过的陌生车辆和行人,看起来都是那么地亲切和美好。经历了新冠大疫情这场前所未有的生死劫,我们更能体会“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个先来”这句警言的个中意味;更庆幸我的同事和学生们都健健康康,安然无恙。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伟大的时代!

我先后两次参加了教育局和学校组织的家访,接触到了四十多个家庭,所见所闻,有欣喜,有感动,有心疼,有苦楚……我倍觉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之大,也深感个人贡献社会的力量之小。

柯同学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没有什么手艺。往年他父亲常常外出打工,干点粗活,贴补家用,今年受疫情影响,他父亲先是响应号召居家隔离,疫情缓解之后外出寻工又未找到事做,只好无功而返。家里本就没有什么积蓄,如今又没有其它经济来源,那日子可想而知。

梅同学的父亲头脑活络,在杭州办了个小厂,以前外部环境好,生意还好做,但近年由于外贸出口的受限,波及到国内,个体生意也大不如前了,特别是今年疫情的叠加效应,更令小微企业举步维艰。虽然一度生产停滞,但不菲的房租一样要付,工人的基本工资不能拖欠,真不知全面恢复生产之后,这样的小厂是否还能正常的运行?

两位同学的家庭状况只是我走访的众多家庭的缩影。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变革图强,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还没有达到世界领先地位,社会发展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不能匹配,复兴之路上中华儿女们还需竭尽才智,团结一致向前进!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从这次国内外疫情的变化和经济影响来看,作为我们教育人,尤其要培养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社会担当精神。要知道,世界从来不是一座孤岛。

世界很小,小到旦夕之间疫情肆虐全球;世界又是那么大,大到我与学生咫尺之隔却三月不能相见。但责任和使命还是让我毅然“飘洋过海来看你”。

皮肤黑黑的汪同学,见到我有些腼腆地笑了。他不大说话,是一枚经典、传统的农村娃。他母亲介绍说,他父亲外出务工去了,她自己也在附近打零工,汪同学在家除了上网课,还帮助做饭,打扫卫生以及做其它家务活。我很诧异,也很有感触。汪同学是个男生,又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肯定视若珍宝,但他居然能做这么多家务活,这在现在的农村娃中非常罕见,即使传统意义上勤快听话的女娃子都不大做家务了……

我想到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一不可。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习总书记讲话揭示了当前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弊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习总书记还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特别在近日,针对餐饮浪费行为又作出了重要指示,并要求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其实,在我们的校园里,浪费现象同样是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我想这当中与劳动教育的缺失也不无关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只有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才可能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

有一个成语叫“好逸恶劳”。一个人没有劳动观念,没有劳动习惯,久而久之,就会非常懒散,就会一味地追求安逸,直至志气消磨,心智渐失,甚至行为乖张,不容于人。王同学恐怕或多或少就有这样的特质。在学校上学时就常常利用上厕所之机、下自习就寝时偷玩手机,看玄幻小说,打游戏,而上课时却总是心不在焉,难以集中精神。前段在家上网课时,更是一面打开钉钉直播,一面切换屏幕,明里上课听讲,暗里上网娱乐,昏天黑地,不亦乐乎!如果家人指出其错误,王同学还会矢口否认,表现得理直气壮,活脱脱安徒生笔下穿 新装的皇帝,一丝不挂还趾高气扬,自欺欺人竟至如此!

王同学的案例绝对是一众代表。手机之祸于心智发育不全者而 言堪比鸦片,以至人们嘲谑“要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这其中又有多少无奈和痛楚?

任何表象必有其内在逻辑!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而这一关键阶段却是家庭教育作为主阵地的时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意味深长,家教对一个人的人生影响深远哪!

而无论学生原生家庭怎样,今天学校里的孩子将来又必将是他人之父母、社会之公民,如果我们能在校园里给他们更多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习惯,而不仅仅是书本知识和应试技巧的传授,于他们今后的个人发展、子女的培养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进步又将是莫大的幸事!我想这也是实行新课改开宗明义即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吧!

此次家访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有两点:其一,周同学一家五口人,奶奶已年迈,母亲似乎与常人略有不同,父亲和姐姐未与我谋面,听说父亲身体不大好,就在附近做点零工,母亲务农顺带照看家里,姐姐已经成年,但没有读书也没有做其它事情,个中原委不便深究。周同学家住的还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简易民房,俗称“六柱头”,但堂屋的柱子之间多处还是空的,连墙壁都没有,家境清贫如此让人心酸,也令我触景生情,不由想到当年自己求学时的艰难,三十多年后相同的画面竟然昨日重现!我坚信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社会的援助与温暖一定能带领这样的贫困人家一起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也深深体会到“扶贫要扶智”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尤其在农村薄弱地区,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和劳动技能的培训是乡村教育的短板,也是制约乡村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

其二,乡村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干道均已硬化,交通更加便利;自然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虽然疫情复汛情,防汛又抗旱,挺过之后,田野里还是一片生意盎然。但明显不足的是,村落、道路、田地、绿化等布局零乱,没有前瞻的、科学的规划,远没有达到建设美丽的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村文化更加活跃,但也需要有力引导、用心培育;城镇化建设任重道远,乡村振兴极需大批有理想、有志气、有能力的人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在哪里?答案即教育!

在发展的答卷上,教育的份量不可计量;在教育的字典里,家访的内涵难以详尽。情通万里外,万里亦有期。走不完的路,任我行到水穷,坐看云起;写不完的爱,但展彩笺尺素,山长水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