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助产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4
/ 2

责任助产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李群

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湖北长阳 443208

【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助产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8月的医院收治的分娩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成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全程责任助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干预后,对患者的临床分娩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以及胎儿临床表现。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产总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胎儿发生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分娩中采用责任助产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满意度,减少生产时间与术中出血量,能够降低发生新生儿窘迫,窒息以及产后出血等不良并发症,提高分娩成功率,改善产房护理质量。

【关键词】责任助产;产房护理质量;临床表现

大多数产妇在生产时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分娩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对患者生产时的护理措施。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需要采用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措施,提高临床满意度。责任助产主要是指产妇在生产时由指定的专门助产人员为产妇提供全程服务措施,保证生产质量[1]。临床采用责任助产的方法可以从不同方面对产妇进行全面护理服务,避免出现并发症,造成不良影响,有效提高分娩成功率。但是,探讨责任助产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采用分娩产妇作为对象,探讨责任助产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8月的医院收治的分娩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6.18±3.14)岁;孕周29~32周,平均(30.03±0.59)周,初产妇12例,经产妇28例;孕次1~3次,平均(2.36±0.21)次。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6.98±3.18)岁;孕周30~35周,平均(31.92±0.86)周,初产妇13例,经产妇27例;孕次2~4次,平均(2.57±0.71)次。所有产妇在分娩前经过临床检查证实胎儿位置正常,产妇无免疫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疾病,心肺肾等功能正常。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及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护理,在产妇进入待产室后,助产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但需要正常换班操作,当患者子宫口全开时,产妇会被送到分娩室,有助产人员进行接生分娩。观察组患者采用责任助产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1)需要实现一对一护理模式,在分娩前责任助产人员需要对产妇基本资料进行有效了解,并对产妇讲解相关环境,分娩时会出现的体征变化以及注意事项[3]。(2)需要对产妇进行产前教育,耐心倾听,积极回应提出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分娩信心。(3)当送入产房后医护人员帮产妇用毛毯覆盖腹部,以防感冒造成严重后果。(4)分娩中加强对产妇心理干预,产妇若存在恐惧害怕心理,会导致产妇生产过程中分娩率下降,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在分娩过程中需要重视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情况。(5)分娩后医护人员需要让产妇主动抚摸,皮肤裸体接触三十分钟,指导产妇帮助婴儿进行吮吸,观察无异常情况后送回母婴室。

1.3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主要包括生产总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2. 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后胎儿临床表现。包括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窘迫,产后出血等。

1.4统计分析

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χ2检验,n(%)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5fbc7b7552c65_html_b2061f6adcf43b23.gif )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

护理后,观察组生产总时间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5fbc7b7552c65_html_b2061f6adcf43b23.gif

组别

例数

生产总时间(h)

术中出血量

护理满意度(分)

观察组

40

6.25±1.01

81.23±2.01

92.45±2.35

对照组

40

10.23±0.58

138.24±3.15

81.22±1.01

t


9.247

10.248

15.236

P


0.016

0.013

0.010

2.2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后胎儿临床表现

护理后,观察组胎儿发生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后胎儿临床表现[n%]

组别

例数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窘迫

产后出血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0

3(7.50)

2(5.00)

2(5.00)

7(17.50)

对照组

40

9(22.50)

5(12.50)

4(10.00)

18(45.00)

χ2





5.547

P





0.016

3.讨论

产妇在分娩前对于分泌过程缺乏认识与理解,导致自身产生恐惧心理,在分娩中由于紧张情绪导致产妇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等症状,致使生产时间延长,造成大量体力消耗,不利于顺利分娩。在分娩中产生焦虑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体内血压升高,致使胎儿在出生时出现缺血缺氧等症状,严重会造成胎儿窒息,形成不良后果。本研究中,观察组生产时间以及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产妇分娩中采用责任助产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满意度,减少生产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临床使用传统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行助产能够提高患者对分娩知识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分娩成功率。但与传统模式不同的是该类模式以产妇为中心,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为产妇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4]。责任助产人员需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掌握产妇分娩时的心理状态,缓解压力,提高分娩信心。同时该类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缓解紧张情绪降低,提高分娩效果。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胎儿发生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产妇分娩中采用责任助产护理模式能够降低发生新生儿窘迫,窒息以及产后出血等不良并发症,提高分娩成功率,改善产房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产妇分娩中采用责任助产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满意度,减少生产时间与术中出血量,能够降低发生新生儿窘迫,窒息以及产后出血等不良并发症,提高分娩成功率,改善产房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薛莉莉, 朱玲玲. 基于责任助产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对无痛分娩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8, 040(004):637-640.

  2. 张小娟, 张利娜, 赵亚宁,等. 责任助产在提高产房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 健康前沿, 2019, 028(007):126.

  3. 赵玉娟. 责任助产模式对产房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v.18(60):216.

  4. Gross J M , Mccarthy C F , Verani A R ,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ARC program on national nursing and midwifery regulations,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in East, Central, and Southern Africa[J].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18, 18(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