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自动化“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3

船舶自动化“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探析

付振强 于光宇 苑仁民 徐海东 赵恩蕊 常青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57

摘要:“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我国国家意志在高等教育中的呈现,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船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现状,分析了船舶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从价值诉求、目标设计、实践落地三个维度确定改革目标,分析了未来船舶自动化“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以期更好的推进航海类课程“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从而为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输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船舶自动化;课程思政;德育元素;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U676.2 文献标志码:A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reform Path of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of ship automation

Fu Zhenqiang, Yu Guangyu, Yuan Renmin, Xv Haidong, Zhao Enrui, Chang Qing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Shandong Jinan,250357)

Abstract: As a new teaching philosophy,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national will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values.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necessity of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to the course of marine automation combining the stat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automation. The way of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to the course of marine automation is discussed in the view of value demand, target design and practice implementation. It is highly demand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Three Completes” education pattern of navigation courses, implement the goal of “Foster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export more compound tal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time powerful country.


Key words: marine automation, politic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elements, reform path.


  1. 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核心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定着学生价值导向、精神内核的塑造。而目前,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着思政教育“孤岛”现象,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难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层面的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作为改进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向,其理念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引起重视和反响,被视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其核心在于将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等共同纳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当中,转变思政课单打独斗的局面。

目前,我国航海领域技术更新及自动化程度日新月异,对船电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相应的挑战。船舶自动化作为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其培养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培养船电领域全能的工程师。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倡议的提出,船舶电气员作为航海技术领域的关键人才,在我国面向国际社会“走出去”的过程中,船电人才的综合素质代表着我国船员的形象,代表着我国新一年青年工程师的专业素质、道德水平及文化素养。因此,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船电人才培养当中来,探究如何充分发挥船舶自动化等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让思政元素深入全方位扎根到专业课程当中来是教学设计改革中的重任,这不仅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更能培养其厚植爱国的情怀,在学生未来走向社会之时,更好的承担起振兴我国航海事业的使命。


  1. 船舶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

(1)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在社会开放化、多元化发展,带来的是价值判断的多元。在信息化深度发展的同时,部分学生缺乏对信息的甄别能力,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容易导致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社会主流背道而驰。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虽已初步具备对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但是仍需要通过多渠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道授惑”,其更基础、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船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航海事业上安身立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其在精神上符合我国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只有将个人价值、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为国家发展所需的航海人才。

(2)新工科建设的关键要求

新工科建设明确表示,在未来要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将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作为发展目标[1]。新工科概念下,高等教育对工科人才的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工科教育更倚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政教育在育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相较于人文学科,工科建设缺乏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对接,进而导致了工科人才养在政治问题上冷漠和事不关己的姿态,迫切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构筑工科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的桥梁,真正致力于培养心智健康、品德高尚、技能突出的新工科人才。

(3)船电人才“走出去”的必然需求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这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举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动了我国海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了关键支撑。与此同时,倡议对我国的航运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船电人才是船舶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承担着船舶电气设备维护等职责。近年来,航运业的持续繁荣推动着船舶技术的革命,船舶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船电人才的技能水平要求不断增加。同时,航运人才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实施的关键人力资源纽带,其职业精神、思想水平在国际海运交往中代表着我国青年人才的精神风貌与素质,这就要求船电人才必须更加专业化的同时,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因而更需要以深入的思政教育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引导。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船舶自动化课程改革的三维导向

“课程思政”的提出反应了我国大学阶段教育对学生精神及行为层面进行价值引导的追问与要求,进一步深刻的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的问题。我们需要以此为根本遵循,来对高校课程改革进行系统设计与整体规划。研究团队认为,结合新工科对船电专业的要求,应该从价值诉求、目标设计、实践落实三个维度来把握船舶自动化课程的整体改革方向。三个维度相互衔接、作用,共同构筑课程“思政化”改革的系统工程,具体如图1所示。

5fbb25b3c97b5_html_2dd6c7fa1d00c2e3.gif

图1 船电“课程思政”改革的三维导向


(1)价值诉求: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教育深度融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根基开展育人活动。而目前,在船舶自动化等工科教学中,现存学生评价机制往往以专业成绩为基础,采用方便、可量化的测量维度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就变相造成了“唯加分”、“唯绩点”的教育观,恰恰违背了高校教育对“立德”与“求知”相统一的育人要求。实际上,高校必须从价值观维度必须做好“知识传授”与学生“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而价值观的体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完善船电学科课程体系与人文学科的交叉建设,同时在学生评价机制中需要有所创新,加入对学生精神成长、社会责任感等主观意志的评价。

(2)目标设计:全面挖掘船电课程的德育元素

对于船电学生来说,日常的思政课程是学校对其进行的“显性思政”教育,而专业课程作为学生培养的主渠道,在专业课程中融入“隐性思政”对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只有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开展育人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育人的目标。“隐形思政”并不是要我们增开课程,也并非另设活动,而是将思政思维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关键在于挖掘课程中所能呈现的德育元素。所以,必须认真处理好“显性思政”和“隐形思政”的关系。本课程团队将“课程思政”的思维融入到船舶自动化的教学当中来,具体实施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船舶自动化课程德育元素挖掘示例

课程内容

思政要素挖掘及教学方法

思政教学目的

船舶反馈控制系统

讲解我国自动化进程,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实际上是大量掌握了自动化技术的工程师,推动了我国自动化的进程,使学生懂得“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学习的主管能动性,并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认同专业。

船舶计算机及船舶网络基础

向学生讲述华人为计算机领域发展所做贡献,通过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对学生的品行进行培育,从而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促进人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在预防方面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和友善教育。

船舶蒸汽锅炉的自动控制

融入历史,从蒸汽机的发明、改良使学生了解古代发明家的智慧,在使学生知史的同时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船舶机舱监测与报警系统

邀请相关经验丰富的校友,结合实际问题,分析船舶机舱监测与报警的真实案例,提高学生风险识别的能力以及自身责任感。

培养学生自身警惕意识、安全意识,以及对于国家安全的警惕意识。


(3)实践落实:多主体与多渠道协同发力

“课程思政”得以实践落地,需要的是多个主体共同的努力。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体,需要进一步完善船电专业的课程体系,尽量解决好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的配套问题。而“课程思政”的育人主体在于专业课教师,需要船电教师发挥“隐性思政”教育的功能,挖掘课程背后的政治教育元素。目前,在“课程思政”推进相对初始的阶段,船电专业教师对于这一过程的把握相对独立、自主,作为一线实施者的角色,船电专业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新的角色定位,在日常教学中掌握好“育才”和“育德”的关系,确保与学校整体育人思路相向而行。


四、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船舶自动化课程改革路径

(1)转变工科教学思维,树立“课程思政”观念

无论在哪一个教育阶段,如果无法将知识背后所具备的文化属性和文化意涵渗透给学生,那么所有的教学、知识和技能传授都只不过是一种冰冷的技术传递。所有知识必然有其存在的文化品格[2],我国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办学,必须从理念上、教学思维上,形成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视。尤其对于船舶自动化这一类学科来说,必须转变传统的经验式教学思维,摒弃传统工科教育中单向灌输而轻视德育的思维范式,将“课程思政”内隐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纳入到船电日常教学课程中,只有在教育观念、教育思维上有所转变,才能真正进一步明确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推进课程育人体系的创新,改进课程教育生态。

(2)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深研课程德育元素

教师作为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是改革的行动者。任课教师在秉承“课程思政”理念的同时,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和改进。一方面,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船电专业教师必然为工科教育出身,难免会出现对思政教育理解不够深刻、不够熟悉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努力突破自己以往的教育“舒适圈”,破解自身“不懂思政”、“不愿意讲思政”的难题,通过培训等渠道增强教师自身的思政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自主、自觉探索专业课程与隐性思政之间的契合点,实现思政课程的“基因植入”,使“课程思政”逐渐转化为自觉,既能够在船电专业上传道解惑,也要塑造学生的品格与品行,增加学生对未来从事航海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自身要主动挖掘学生的内在需求,通过学生课堂表现、言行判断学生的阶段性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雨课堂、慕课等新媒体新技术,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航海魅力,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以及德育效果。

(3)强化机制建设,开展“课程思政”效能评估

高校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主体,必须从顶层设计层面针对“课程思政”这一系统工程开展相应的机制建设,使“课程思政”开展能够得到保障与落实。开展效能评估是检验“课程思政”改革实效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是检验工作是否开展、是否规范执行与落实的重要依据。一方面,高校需要统领“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建设,把握好“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大方向。虽然许多高校航海类工科专业已经开展了相应实践,但是在评价工作的开展上,还处于初始的探索阶段。因此,当前“课程思政”效能评估体系的构建应当避免过于细化,条条框框过多将会影响船电教师“课程思政”探索过程中的创造力。应尽量保障评价体系大方向上的思想统一,重点置于教师是否将德育宣传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应利用第三方机构,如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准进行满意度的检验,以此作为评估船电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效果参考。

五、结语

“课程思政”是我国国家意志在高等教育中的呈现,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践行具有变革性意义。船电专业作为培养高等航海类人才的课程之一,在培养高层次航海人才方面肩负着不可回避的时代重任。然而,传统的船电专业教学在人才培养上未能真正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体现在课堂中,造成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脱钩”的现象。因而,在未来船电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必须转变育人理念,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并且充分挖掘船电专业中育人元素,通过“课程思政”评估体系的构建等形成“思政进课程”的闭环。从而更好的弘扬我国的航海精神,培养符合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复合型海运人才。

1[1]蒋宗礼.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08):34-39.

2[2]伍醒,顾建民.“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03):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