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促进师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浅谈信息技术促进师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

陈亚军

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纪家庄小学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信息技术与教师的师德修养出现了交集。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脚步,计算机已经走进了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当然必不可少的也出现在了学校的办公桌上,悄无声息间与教师就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此同时,教师的师德修养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促进师德修养是社会一种关注的人们话题,在人们的严重教师不仅应该有渊博的知识,更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榜样甚至是楷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担。因此师德修养尤为重要。因此,加强信息技术能力是提升师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当然也是促进、提升师德修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 师德修养 方法与途径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使教育更加的活泼生动,促使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给学校教育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性,不再拘泥于用嘴说,用手写,而是用新颖的形势促使教育教学更加有趣。信息技术是教师进行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越来越多样化。在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学生即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最终检验者1,同时也是受益者,学生能在学习中开拓视野、增强兴趣、扩大了学习环境,是学生受益颇多。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师德”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的透明化,以及教育本身的要求,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师德修养使教师不断更新信息库,知识库,不断丰富内涵的一种态度,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能力的表现,作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促进,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1. 信息技术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若想跟上时代的脚步,就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理论学习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现如今浏览信息早已经不是拿着报纸翻来翻去,坐在报告厅听讲座,更多的人是抱着手机电脑,方便简洁也能迅速的浏览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只需要找到时间,通过上网查询的方式就能知道关于教育的最新动态,了解最新的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和知识,多、快、好、省的达到了提升自身师德修养的目的。避免了时间与空间的约束。

其次,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应该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以前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大部分是通过书籍和参加研修学习来进行学习,浪费的时间较多不说,而且内容也不够丰富,往往费时费力效果不佳。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利用网络,轻松的浏览各种书籍,进行教学理论学习,不必奔波于学校、家庭和图书馆之间,也不必在意时间的长短,节省了许多时间;比如教师的继续教育,只要打开网页,我们就能轻松的通过视频进行学习,学习名家的讲课方法与教育理论。

  1. 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A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凸显了师生互动功能,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成为交流者。

新课标的“以人为本”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认为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情形下,才能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思维,畅所欲言。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多媒体课堂中自由操控教学过程,期间可以创建不同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出一个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一个平等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促进教师的发展。在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当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对立的,让学生更热爱课堂热爱教师,同时也唤醒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热情和浓厚的师爱。

B、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教学整合,让教师摆脱了枯燥的讲,使教师爱上讲课,寓教于乐。

例如,在进行《科学》这一学科的教学中,有一课是对桥的认识,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堂上讲解大量的枯燥乏味的原理,而是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来进一步了解不同结构的桥,以及其中所用到的原理。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学生与教师可以一起探索外太空的奥秘;可以一起了解深海世界的神奇;可以一同感受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可怕......这样的教学,更能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拉近生活,感受到前所未的轻松愉悦,服务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昂教师更叫热爱课堂,热爱教学,热爱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C、使教学从以前的“填塞”变成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爱上课堂。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伴随着师生关系。往往在学生做错事情,不能专注与学习的时候,教师更愿意孜孜不倦的“教诲”,是学生厌烦至极,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传达我们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给学生观看教育短片,为学生播放一些名人学习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引导,使学生从自身开始找到原因,解决自身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有进一步的改善,这样的引导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拉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1. 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素养,包括现代教育观念,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整合能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不仅要注重信息技术培训,更要注重教学实践,而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信息时代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很有现实意义。

(1)提升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

我们都是知道网络获取信息的速度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教师通过网络能够快速地对信息进行检索,提高自己的文本阅读能力,提升自身信息鉴别能力。

(2)资源整合

从互联网上得到教学资源能否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包括资源的筛选、组合以及应用能力。

例如“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的出现,其中任教备授课系统,可以让教师 在系统中自行备课,可以运用系统中自带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自己在网络搜索资源进行整合,取长补短完善教学课件。在“人教人人通”系统中可以删选对学生有用的试题,组合成试卷,让学生练习。这样,不但试卷更加合理化,而且更加省时方便。

(3)网络环境下驾驭课堂

“三通两平台”的普及,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进入校园,进入课堂。教师通过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掌握了在网络下载、电子白板、备课、授课的技能,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使课堂教学的形式更新颖,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高兴。

网络环境下教学完全摧毁了教室和黑板的中心地位,学取代了教,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轴心,并不是把知识简单地教授给学生,而是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只是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穿针引线。

4、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1、通过信息技术便于家校联系,构建家校一体的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家庭教育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第一平台。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学生最初也是最高的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和学习的两大平台,虽然方式方法以及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是疏通同归,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只有这两个平台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最大的发挥出教育的功效。

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家校联系,是如今最为简洁有效的办法,通过这种途径让学校与家长之间就学生的学习情况,身心成长等发面进行相互沟通,信息共享。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教师开通个人空间利于反思总结,进行交流

现在许多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个人空间,使教师能够就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反思总结,并且校内教师能够进行互动,互相探讨教学方式方法。一起研究出最为高效的教学教学方式。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同时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师德师风,并通过多种途径来弘扬师德师风,以信息技术为后盾,提升教师师德修养2。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才能胜任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