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3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有效性研究

喻林

重庆市铜梁区围龙镇卫生院 重庆市铜梁 402560




【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36例医院收治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共计68例)与对照组(采取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共计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保护患者的肾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肾衰;临床疗效


重症急性肾衰是重症医学中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该病病程长且治疗复杂,导致患者承受较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目前临床对于该病主要是采取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虽然操作相对简单,但是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导致部分患者无法获益,因此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近些年来临床研发出来的新型方法,相比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相比,透析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溶质清除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文章主要针对这两种方法在重症急性肾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36例医院收治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其中有男性72例,女性64例;年龄为52~83岁,平均为(68.5±7.6)岁。入选标准:符合《肾脏病学》关于重症急性肾衰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感染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共计68例)与对照组(采取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共计68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使用国产血液透析仪,按照常规方法建立动静脉内瘘,透析频率为1周3~4次,每次4h,透析流量为600mL/min,血流量为150~200mL/h,有出血倾向患者不使用低分子肝素,无出血倾向患者则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观察组采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使用进口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仪,建立血管通路并常规采取双腔导管置管,血流量为200~250ml/min,治疗时间为8~24h,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适当控制透析时间。有出血倾向患者不使用低分子肝素,无出血倾向患者则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降糖降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抗休克等对症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本次研究临床疗效判断标准为:显效: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水平,各项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幅度≥50%,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未到达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68)

42

21

5

92.6

对照组(n=68)

30

24

14

79.4

X2




5.658

P值




0.046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

组别

Scr(umol/L)

BUN(m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843.5±231.5

402.3±108.6

38.4±8.6

19.4±5.2

对照组

845.6±233.2

472.6±125.4

38.2±8.5

26.8±6.9

t值

1.145

5.465

1.085

5.365

P值

0.105

0.044

0.099

0.043

组别

CRP(mg/L)

TNF-α(u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58.6±38.5

20.3±6.4

0.5±0.2

0.2±0.1

对照组

296.5±39.0

65.4±12.5

0.5±0.1

0.3±0.2

t值

1.235

5.638

1.147

5.248

P值

0.114

0.046

0.105

0.042


3.讨论

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若不及时纠正,容易引发高血压、脑水肿、低钙血症、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2]。由于该病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目前无特效治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间歇性血液透析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透析是指利用透析仪将患者血液中的各种内毒素和有害物质清除的治疗方法,透析仪中装有与血液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经过对流、弥散处理之后,能够实现血液和电解质溶液中有效物质的交换,从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清理人体中的代谢废物,达到血液净化的效果[3]。该方法目前在临床中已经有较长的应用历史,技术发展也比较成熟。但是间歇性血液透析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即治疗频率高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容易引起低血压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寻找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4]

由于该病的病程长,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治疗期间的安全性,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5]。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常规血液透析相比,能够维持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从而保护患者的肾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能够有效排除多余水分,从而避免心功能异常的发生,且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更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袁丹通过观察发现,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救治重症急性肾衰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状况,能够有效降低血清肌酐与尿素氮水平[6]。高克彬通过对照观察发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明显高于采取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马兜铃酸肾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7]。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够通过连续清除内毒素,与人体生理清除机制相似,能够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溶质的清除效率,尤其是在炎症因子以及水分的清除上,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内环境稳定性。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以及炎症反应,且由于持续时间长,相比于常规血液透析来说能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保护患者的器官功能,重新建立稳定的内环境状况。

综上所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保护患者的肾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霍洁,唐蔚.重症急性肾衰老年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9):1404-1406.

[2]杨征波.重症急性肾衰竭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27):174-175.

[3]石礼那.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6):131-132.

[4]廖梅嫣,潘朝勇,吴家圣, 等.连续性肾脏替代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6):27-28.

[5]Sana Shaikh,Christian Nwankwo,Alexandre Lacasse, et al.Acute kidney injury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from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to light chain deposition disease and cast nephropathy in multiple myeloma[J].Journal of Community Hospital Internal Medicine Perspectives,2019,9(4):319-321.

[6]袁丹.针对性护理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救治重症急性肾衰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8):214.

[7]高克彬,李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在马兜铃酸肾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21(7):63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