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0
/ 2

房建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裂缝 防治 措施研究

徐晓维

正太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混凝土裂缝是房屋建筑的质量通病,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对房屋建筑的使用没有重大危害,但是从结构观感及使用角度出发,在施工过程中还是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本文就房建工程中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防范措施


虽然我国混凝土浇筑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我国混凝土工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混凝土裂缝就是比较棘手的一种。混凝土裂缝分为微观与宏观两种,前者是指肉眼观察不到宽度为0.05mm以下的裂缝,而后者是指宽度在0.05mm以上的裂缝。而我国现行规范对一般正常使用条件下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控制标准为0.3mm。微裂缝不会对混凝土的功能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混凝土内部结构力会遭到破坏,微观裂缝就会延展,最终成为安全隐患,而宏观裂缝不但影响外观,还会使钢筋外露腐蚀,影响建筑物的功能性和耐久性。因而做好混凝土裂缝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

1.1 混凝土原材料引起的裂缝

目前我国房屋建筑施工均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外加剂含量较高,骨料含泥量大,水灰比大。运输过程搅拌不充分,在罐车放料过程中,经常出现粗骨料分布不均匀、砂浆多的现象,进而导致混凝土在水化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由于内外温差加大,混凝土就会发生收缩、干缩现象,形成温度裂缝。

1.2配比失衡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和内部钢筋的结构力度,一般来说,在水灰比固定时,混凝土的收缩率与水泥用量成正比,水泥浆的干缩同样会造成混凝土的干缩。施工单位通常将普通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为0.6,高强度混凝土的水灰比严格控制在0.24~0.38之间。但是在目前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确保混凝土的浇灌质量,通常需要较大的水灰比。一旦水灰比控制不当,往往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较大的裂缝。

1.3设计不周引起的裂缝

设计对混凝土裂缝的形成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设计建筑物时节点不合理、构造钢筋的使用量不合理、屋顶重要位置没有使用构造钢筋等,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如果建筑各专业的工种配合不好,也会造成裂缝。例如建筑物的电管安装工作结束后,混凝土难以将所有的管线处的钢筋进行包裹,这就会形成空隙,容易导致楼板混凝土裂开渗水。板角四十五度裂缝也最为常见,由于混凝土楼板在干燥环境中发生收缩并受到刚度较大的纵横向墙的限制,就会产生裂缝。

1.4施工不当引起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例如在绑扎钢筋和浇捣混凝土的时候,经常出现板负弯矩钢筋的马凳偏位或者工人任意踩踏面筋的现象。在浇筑混凝土时节点位置及保护层厚度不合理、高温天气时随意给混凝土罐车加水、后期养护不当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混凝土裂开。目前房屋建筑一般要求四五天完成一层,这就导致施工单位盲目地加快速度,在混凝土梁板浇筑不到半天时就开始对其进行钢筋绑扎、不到一天的时间便将模板堆放在新楼层上,没有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和新楼层的负荷,这些不当的操作行为都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1. 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2.1严格控制原材料

施工单位一定要选择高质量的混凝土原材料:集料一定要挑选含泥量低的,含泥量是影响混凝土抗拉强度及收缩变形的重要因素。如果使用含泥量高的集料就会导致粘接力度下降、拌合物的用水增多,从而直接导致混凝土抗拉强度下降,产生裂缝;高细度水泥虽然可以增强强度,但是也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能力,所以要挑选细度合理的水泥;在挑选掺合料时一定要注意粉煤灰的细度与含炭量,细度较低或含炭量过高时会增加水量,这样就会使混凝土加大收缩力度;高效减水剂能够降低混凝土中的水分、适度地在混凝土中增加膨胀剂、缓凝剂都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拉伸性,再加上一些保养措施,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2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中砂石率、水灰比、水泥用量及掺合料的配合比,对混凝土裂缝有重要影响。要想有效地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就要对配合比进行合理设计。砂石率对混凝土裂缝有直接影响,砂石率与混凝土的干缩呈正比关系,砂石率过高会降低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得混凝土更加黏稠,加大摩擦阻力,混凝土的流动性下降;混凝土表层会形成厚的砂浆层,不利于抗裂。因此在设计预拌混凝土的砂石率时,应该充分考虑泵送高度、长度以及混凝土标号等因素。另外砂石率下降会使得原材料中粗骨料增多,同等情况下混凝土的弹性更强,收缩性能下降,粗骨料可以有效地制约混凝土的收缩,有效地预防裂开。在设计混凝土掺合料的配合比时应该在满足强度要求时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选择那些收缩性能低的水泥,从而达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目的。

2.3合理控制坍落度

混凝土对坍落度有一定的规定。预拌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大,这就直接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流动性大的混凝土具有沉缩变形的能力,比普通的混凝土的干缩变形能力要高出30-60倍的效果。如果混凝土的混合料过少,就会导致混凝土坍落度加大,沉降量会增加很多。与此同时,因为水灰比加大,混凝土收缩的能力增强,这就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能够将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降低,只要能够满足泵送就可以了,施工人员严禁在浇筑混凝土时加水,每车混凝土在放料时必须先检测坍落度,若发现坍落度不在设计范围或混凝土存在离析现象必须立即退场处理。

2.4合理控制钢筋的使用

钢筋对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因为钢筋对混凝土的塑性变形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它能够承担混凝土一部分的压力,提高混凝土的拉伸力,从而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钢筋虽然能够约束混凝土的收缩但是只是治标不能治本。在施工过程中,增加钢筋的使用数量就会降低混凝土的收缩性能,但是混凝土的拉应力会提高,钢筋越多、约束性能就越好,也极容易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痕。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一次定要精准计算梁板荷载,合理设计钢筋含量及钢筋直径与分布。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少代换钢筋,大代小也会对混凝土收缩造成影响,同时要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尤其是梁板主次梁交接部位。

2.5做好振捣及后期养护工作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振捣工作,尤其是大跨剪力墙及梁板部位,严禁出现漏振现象。振动泵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层不在出现细小气泡为终止振捣。后期养护对于减少混凝土裂缝病害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在养护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项:首先,做好保温养护。为了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需要采取措施减缓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降温速度,如覆盖草毡湿养护,高温季节覆膜洒水养护,冬季棉被养护,从而达到保温养护的效果。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期间,还需要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混凝土表环温差小于20℃。其次,终凝后为了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竖向构件拆模后可喷涂养护剂覆膜养护。梁板构件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仍需及时得到水分补给,施工技术人员应采用早中晚定时浇水养护的方式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从而有效减少裂缝的出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较多,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原材料、配合比、温度、浇筑及养护等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从而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出现,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索永军.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