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彰显教育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6
/ 2

无为而治,彰显教育魅力

王斌

江苏省怀仁中学 214196

关键词:无为而治

何为“无为而治”?老子指明:“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显然老子阐明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无”是潜在的“有”,“有”是显现的“无”,“无”“有”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相伴相随。“无为”的正意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无所不为,没有办不到的事情。班级管理工作是创造性很强而又充满挑战性的工作,面对班级教育管理中存在着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应抓住主要矛盾,把管理渗透到“不管”之中,让学生有作为,使班级得到很好的治理。要重于“理”,轻于“管”,对事不对人,从而达到“无为而治”。

如何“无为而治”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要促进“主题”的发展,其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应开发潜在的积极因素,引导其开悟。“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的,是教育者的“无为”促进受教育者的“有为”。那么,如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到“无为”呢?

一、重于“理”,轻于“管”

“理”通则“管”顺。“理”即“理”顺关系,“理”清职责,“理”活气氛,“理”畅情绪。班主任要处理好班级各项事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其中主要是理顺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能否具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前提。因此,班主任不应总在学生面前板着脸,表达所谓的严肃,这样自己累,学生也累。班主任应该以朋友、师长的双重身份,多与学生交谈,倾听他们心灵深处的话语,切实的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麻烦、困难。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错误,有些错误只是阶段性的,教师如果过分追究,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反之,适当的容忍和忽视会给学生营造比较宽松的环境,学生会在错误中成长。教师有时也要难得糊涂,教师要学会抓大放小,而且放也要放的无形。因为有些错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会自然消失,教师没有必要干预。对于一些脾气倔强易冲动的学生,不要指望强行把他的脾气扭过来,教师可以不动声色,暗中加以帮助或点拨,当然要做到不留痕迹,结果会有效的多。

班主任天天与学生、同事打交道,遇到不顺心是常有的。这些将影响工作情绪。情绪具有传染性,不好好的调节,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班主任应做到,在一件事上产生的不良情绪不影响到另一件事上,在一个学生身上产生的不良情绪也不要转到另一个人身上。而且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切莫让不良情绪支配自己。这就需要班主任经常理畅情绪,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让心理上的阴云散去,把阳光和笑意写在脸上。

二、班级多搞一些集体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教师要带头,学生自发组织活动,并且发动全班同学参加。只要是学生一起参加的活动,就包含集体心理辅导的技巧,一次全班的游戏,都能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学生的合作和竞争的意识、自律与他律的观念、自私与无私的心态、严谨与散漫的品质都在活动中得到碰撞与冲击,班主任通过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什么是正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感悟道理。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比赛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凝聚全班的过程。每个同学投入越深,体验就越深,体验越深,集体归属感就越强,集体归属感越强,集体的凝聚力越大。最好的教育是集体教育,它育人无形,润物无声。再者理活气氛,就是要搞活班级气氛,而不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与学生之间充满不信任、敌意的氛围。为了有效而轻松的管理班级,班主任有时也需要幽默。恰倒好处大幽默,可以大大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增加亲切感,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无为而治”,要真正实现无形,提升教师个人的修养和人格魅力是最重要的。读书多的教师在工作中会显得更聪明,点子多,而读书少的教师,思路总是非常拘谨、狭窄。因为不读书,教学没有什么好方法,没什么新内容,头脑里没有什么新问题,就容易目光短浅,言谈举止自然庸俗,更谈不上教学教法的创新了。所以应该鼓励教师多读书,会读书,通过读书,博采众长,把优秀的方法潜移默化的应用的学科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当所有有效的方法都融入了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之中,教师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就会是很自然的,没有痕迹的,那么,教师的方法也就自然是无形的,有效果的。

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也能不知不觉中达到“自治”。班主任朝夕与他的学生相处,使他们有很多机会从各种角度和不同的方面去感受你,了解你。至于学生是否喜欢、热爱你,则取决于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学生不接受你的为人,就不会接受你的教育管理。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更谈不上学生“自治”了。因此,为人班主任,就要公正无私,时时刻刻注意言行举止,有所不为,通过自己的“身教”而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还要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班主任工作真的会很累,甚至枯燥无聊。班主任应与同学们一起开动脑筋,努力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自我,更新自我的天地,使人的头脑丰富起来。班主任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自治”也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轻松、有效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四、让学生“自治”

“无为而治”就是班主任重“治事”轻“治人”,淡化以往的“人治”、“他治”,强调学生的“自治”、“法治”,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治理班级的最终目的。

应该说,没有亲身的体验,就不会有觉悟。“无为”是学生作为主体来自我管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我行”!在让学生实行自主管理方面,班主任不妨可以实行“全员管理”,这也是“无为而治”中的一个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所谓“全员管理”,即让全班所有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管理者,与此同时,所有学生又都是被管理者,接受全班所有同学不同项目的管理。因此,整个班级层层管理,“面面俱到”,每个学生兼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具双重身份。换言之,即都是“执法者”,也都是“守法者”。在这样的双重身份下,他们便会更加遵守规章制度,更加主动、自觉地维护到班级的秩序,成为真正的班级主人。实行“全员管理”,首先,对班级管理工作加以分类,选择学生担任相应的管理工作。师生共同推选每项两人的评比记录人员。接着,便是班主任定期检查评比记录,主持公正,并宣布结果。对“全员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经常表扬优生,鼓励差生,注意每月对检查结果“清盘”一次,甚至可以几次。总之,“全员管理”目的是为了全员不用管理,达到学生“自治”,这样,班级管理就自动化了,便于班主任具体的操作,又达到了高效的目的。

在班主任工作中,实行“无为而治”的思想方法,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班级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无为而治”的目标是“自管”,对管理这的管理素质要求更高。“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作为。

作者简介:王斌,1971年6月生,籍贯:江苏无锡,男,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中学副高,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