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爱的延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7
/ 2

生命——爱的延续

佘昭玥

江苏省 无锡市长安第二中心幼儿园 214174

一天早晨,陈梓锾拿着一个盒子冲进了教室,高兴地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老师,你看我带来了什么?”其他小朋友也闻声凑过来,热闹的讨论声就此开始:“哇,毛毛虫耶!”“这条毛毛虫好白……”最后终于有一个声音冒了出来“这这这是蚕宝宝!”在这一瞬间,小朋友像打开了新世界一样:“呀,原来这是蚕宝宝啊!”“蚕宝宝长这样的啊!”“它好可爱呀!”他们激烈地讨论了起来……之后的自由活动时间、吃点心时间都忍不住围过去……

一、2019年3月25日,它来了……

1、着眼幼儿作品,了解他们眼中的事物

瞧,他们的“蚕宝宝写生”!

5fa5fc84eb5f0_html_ff4364eef486bd62.jpg (图一)

陈梓锾对蚕的细节描画的比较细致(左上),有细细的、一节一节的身体,还有嘴巴与很多只脚,并且画出了蚕宝宝一共有五条,而胡钰莹小朋友则观察到蚕宝宝们有着不同的形态动作(右上)),有的在啃桑叶,有的则身处桑叶边缘,

用触角紧紧地抓住桑叶,而有的则在没有桑叶的地方爬行。(图一)

小作者们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画的作品,其他孩子很快从中比较出最大的不同则是胡钰莹所画的桑叶上有洞,经过再次对比实物,发现确实是这样,那洞洞是如何产生的呢?思考过后,孩子们很快得出桑叶洞洞是由于蚕宝宝的啃食导

致。

幼儿经验梳理:蚕宝宝的数量、形态、桑叶的形态以及叠放、叶子洞的形成

原因等。

2、生活——灵感的源泉

生活是灵感源泉,而自然界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幼儿对此感兴趣的,那课程就由此生成。师除了提供幼儿感兴趣的蚕等观察物之外,还为幼儿提供了纸和笔,幼儿“写生”过程中不仅是对事物认识的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笔尖创作的过程,为幼儿接下去的游戏提供了有效支撑,他们能进一步地观察、讨论、探究记录。幼儿的经验并不是一开始就很丰富,有的幼儿甚至对蚕宝宝很陌生,但是他们有充分认识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游戏中没有过度参与,而是通过观察幼儿作品,来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知程度,顺应他们的需要,将评价与教育活动

紧密结合,让他们互相交流介绍,教师通过对幼儿自主形成的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幼儿便对自己的行为与作品获得满足感,并在下一次有目的、更细致的去进行探索认识。

二、2019年4月25日,它走了……

1、猜测与验证,反复与实践

一名幼儿发现一条蚕的身体颜色与其他蚕不一样,于是这位孩子说:“老师,这条蚕死了。”其他幼儿凑了过去,也纷纷说:“老师,有一条蚕

宝宝死了。”

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思考: “你们怎么知道这条蚕是死的还是活的?怎么

证明?”

教师对幼儿所判定的结果提出质疑与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开始有针

对性地思考:

曲一帆说:“可以给它吃桑叶,看它吃不吃,吃的话就是活的。”

陈梓锾说:“用手碰,动的话就是活的。”

周诗妤说:“用桑叶碰,要是动了就是活的。”

李雅薇说:“用放大镜观察它的脚动不动。” ……

孩子们纷纷根据自己的假设来进行探究验证,发现这个颜色与众不同的蚕宝宝不管用什么办法都一动不动,也不吃桑叶,把它翻过来以后,发现它的身体已经都变成黄黄的,尾巴的地方还有红红的颜色,立刻有小朋友说它是被别的蚕宝

宝咬死的。

教师引导幼儿记录自己得出的结论。

根据记录表,幼儿介绍交流,得出:死掉的蚕宝宝身体变成了黄色,一动不

动,活着的蚕宝宝是白色的。

经验传递增长:较上一次记录,这次刻画的蚕宝宝的形态与颜色,桑叶的形

态尤其是洞洞,更为细致。

2、生活——充满遗憾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当发现了问题,他们大多数情况会急于对问题下定论,比如说:“嗯,它是死了。”但是对于自己的定论是如何验证、得出的,它们的依据比较单一,只凭这条蚕的颜色与其他的不一样就得出结果,甚至会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判断。这时,要求教师要敏锐觉察有价值的事物,把握时机,及时捕捉,进而提出进一步要求,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验证自己的猜测,从而知道有了探索、验证过后的结果才更可靠。

游戏后,当小朋友们正在集体面前交流死去的蚕宝宝时,宋婧怡小朋友突然哭了起来,当教师询问她理由时,她说:“这个蚕宝宝太可怜了,活了这么几天就死掉了……”对于平时就比较单纯的孩子来说,蚕宝宝就像他们的好朋友,它的离去是遗憾的,孩子们的精心照料后的结果有了些许偏差,于是师讲述了绘本故事《再见的味道》让孩子们感知主人公小红鱼失去了自己的小伙伴而闷闷不乐,但后来它学会了转移情绪,换一种方式告诉自己,小伙伴们在自己心里,它们还是自己的小伙伴,同时自己也要努力活下去。这个故事教会了孩子们坚强,也告诉他们生老病死、离别是生活中必不可免的,生活是充满遗憾的,可同时生活也是不断向前进的,朋友永远是朋友,在心里的朋友,要带着对朋友的思念好好的过好每一天。

三、2019年5月7日,它结茧了……它又……

1、它结茧了,是死亡还是……

当一个蚕宝宝结茧了,孩子们惊喜地进行欢呼,对于这类事物惊喜又陌生,但他们很快都看出来蚕宝宝是在吐丝了,陈梓锾说:“蚕宝宝要结茧了!”马上张嘉悦说:“那她结完茧怎么出来呢?蚕宝宝在里面会不会闷死?”大家都担忧了起来……有小朋友猜测蚕宝宝死了,有的猜测蚕宝宝会啄个洞出来……看着蚕宝宝进行吐丝,一根一根的,上午才开始吐丝,到了下午薄薄的茧已经形成,到了第二天早上,茧已经大功告成。

  1. 小朋友看到蚕结茧成功后,开心极了,都为它成功完成它的任务而

高兴,可是问题来了,蚕宝宝出来了没?找啊找啊,就是没看见……于是它们讨论后推测出蚕还在里面,等会就会出来。

2、生活——爱的延续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茧始终没有动静,终于到了第16天,蚕长出翅膀飞出

来啦!“咦,它会飞诶!”“长出了翅膀,眼睛大大的。”“身上还有绒毛……”

孩子们很有兴趣地研究着这个“变异”的生物,那它叫什么呢?老师告诉他们:“这叫蚕蛾,他们在空中找着配偶,然后产卵,卵又会变成蚕,蚕变茧,茧化蛾,就这样生命一代代延续。”

四、死亡——生命的延续

教师告诉孩子们:蚕的一生与人的一生很类似,从出生都长大,到成人,然后生子,一代代延续、轮回,虽然蚕蛾终究会死亡,但是他们将爱传递给了下一代,它们是幸福的,就像爸爸妈妈对你们的爱,会伴随着你们的长大,而爸爸妈妈们则会一天天衰老,所以当你们长大成人时,就要学会守护他们,就像他们守护你长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