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7
/ 3

浅析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作用

陆辰怡

苏州科技大学

摘 要:教育实践离不开教育理论,教育理论通过发展和提出教育实践的原则和一系列与实践活动有关的行动规则来启发教育实践,帮助教育实践进行恰当选择,促进教育实践多角度的自我反思并且拓展教育实践方式。因此要重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扩大教育理论的编撰人群,为教育实践者提供更多学习教育理论的机会。

关键词: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作用

1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概念界定

明确某一事物的概念是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育理论的定义。学界对“教育理论”从科学性、学术性、实践性、代表性、发展性方面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胡德海认为,教育理论是以人类教育的一切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1]李振平、李红珍认为,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理性认识的产物。[2]易森林认为,教育理论不仅是一种实践之知,更是一种存在性的知识。[3]顾明远教授把“教育实践”定义为“人类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4];郭元祥教授认为教育实践是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各种行为和活动方式。[5]其次,教育实践这一概念也随着学术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改变。日本学者长谷川荣认为,教育实践是“向教育对象施加直接、间接的影响以形成其人格的具体行为”。[6]由此可知,教育实践不同于教育活动,它是教育实践工作者有意识、有针对性的活动,并且其活动有相关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综上所述,教育理论是研究人类与教育相关的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理论,也是教育研究者在自身知识体系与经验的基础上,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与思考的总结。

2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作用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对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作用的认识。刘庆昌教授认为,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概括反映。[7]石中英教授则认为,就教育理论工作者是教育实践的“提仪者”,而非“指导者”。[8]龙宝新认为,教育理论观念是教育实践的本己构成。[9]其实可以发现,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离不开“教育”二字。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育实践工作者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影响教育实践的走向。调整的这一过程,更多是内心的反思和考量,如何才是更好的调整了教育实践,这就需要教育理论的摄入。

从上述观点中,我们可以得知,教育理论是带有实践性的理论,它通过发展和提出教育实践的原则和一系列与实践活动有关的行动规则来启发教育实践。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育理论的实践性,证明教育理论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不是纯哲学性的理论,严谨的来说,教育理论并不是只有哲学性这一唯一特性的理论,教育实践工作者可以利用其来进行教育实践。而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功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本身做出了规范和调整,因为教育理论的价值导向影响教育实践,那么为了教育实践产生正面作用,教育理论本身不能是偏颇的、狭隘的,而应该是有普遍性的或者是针对性的,只有这能才能对教育实践进行启发,帮助教育实践顺利进行,受教育者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提高自我学术能力和素养。

那么教育理论究竟对教育实践有何作用呢?我们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点:

首先,教育理论帮助教育实践进行正确选择。教育实践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内在交流的活动,受到教育实践者价值观的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即人本质的实现,而教育理论给予教育实践者正确的价值选择,提高其能力,从而对教育实践起到导向作用,帮助受教育者实现人生价值。教育理论的价值导向依赖于其自身的传播和批判,能促进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问题更加敏感,对教育过程进行反思,从而使教育实践工作者更深层次的参与到教育中来,在价值上、精神层面上有进一步的提升,对意义、人性等各方面内容有深层次的探索。

其次,教育理论促进教育实践多角度的自我反思。从教育内容上来看,教育理论丰富教育实践工作者反思的内容,不同教育理论偏重不同的反思内容,提出不同的观点,教育实践者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理论。因为教育理论受不同理论的影响之外,还因教育实践还不断发展壮大,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体现在既包含了操作性的理论,也包含了意识层面的针对于思维逻辑的理论,既有适用于普遍大众的理论也有针对少数人群的理论。教育理论的层次性,使教育实践可从不同维度进行反思,多维度考量教育实践的内容,在过程中及时调整。从教育方式来看,教育理论提出多种反思方式,在教育实践中和实践后进行不同角度的反思。教育叙事、讨论会、反思日记等都是教育实践工作者较常用的反思方式。教育理论提出的多种反思方式有助于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应对不同的表现形式采取更恰当有效的方式进行反思,提高反思的质量与效率。

再次,教育理论拓展教育实践方式。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让教育实践从教室的课堂教育慢慢转变为各种新型的教育活动,从场地上来看,教育实践从教室延伸至户外,让受教育者从单一的课堂环境变为社会环境,有机会去亲自感知、触摸、聆听,社会环境的多因素在不知不觉间相互作用与受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体会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加强人际交往能力。从活动引导者来看,从原先的教师拓展至师生,让受教育者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翻转课堂,两者共同完成教育实践,使教育实践更加贴合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更好的被受教育所吸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从实践方式来看,从单一的课堂教学不断扩大实践方式。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教育实践,教师可以将科学研究带入课堂,培养学生科研习惯。多元化的教育实践方式可以吸引其注意力,帮助其打破固有思维定式,另辟蹊径达成教育目标。

最后,教育理论启发教育实践者。教育理论的不断进步,观点的不断更新,让教育实践者从教育理论中获得启发,结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使教育更好做到因材施教。教育实践者作为教育实践的重要主体,其自身理论素养的积累与教育方式的多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教育者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从而对教育实践的成功与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者的启发,能促进教育实践的顺利进行,使教育实践更加合理化。而启发者与被启发者处于平等的地位,表明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不存在地位之差,且“启发”更多用于思维逻辑,思维不存在谁好谁坏,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间万物独特的认识,而不同的独特的认识能有效地帮助教育实践应对各种各样的情景,帮助教育实践工作者更好的思考,树立良好的思维方式。

3、如何实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重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重视教育理论并不意味着重理论、轻实践,而是重视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各环节的作用,将两者相联系,在有限的条件下,完善与丰富教育理论,发挥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作用。这就意味着作为教育理论研究者,需要考虑到其教育理论论著的阅读者,即教育实践工作者,帮助其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利用教育理论去教育教学;作为行政领导者,需鼓励与支持在研究教育理论的过程中针对教育实践的问题,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教育理论的解决方案,帮助教育实践工作者解决难题;作为教育实践工作者,不能一味依靠自身的教育经验进行教育实践,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化书面为行动,真切将知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我们必须扩大教育理论的编撰人群,使更多人参与到教育理论论著这件事中。我们要清楚地认清一线教师作为绝大部分的教育实践工作者,无论对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而当下的情况是,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理论的编撰的比例仍不是很理想,也使得教育理论论著仍存在过于学术化、难以直接运用于教育实践的困境。所以,目前我们必须整合教育科研队伍,使教育理论研究主体多元化,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大力鼓动广大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投入到教育理论编撰中来,从而提高教育实践的水平,培养出更多的研究型教师,迎合时代的需求,壮大我国的教育事业。

再次,我们要为教育实践者提供更多学习教育理论的机会。终身学习一直是我们对教育实践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那么终身学习学的是什么呢?怎么学呢?这个评判标准一直是视情况而定。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教什么科目、进行何种教育实践,其教育实践工作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那么,提供学习教育理论的机会就必不可少。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办讲座、办读书交流会等形式促进教育实践工作者学习教育理论,还可以举办知识竞赛让其在竞争的过程中明白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不断学习。

最后,我们将目光聚焦到教师这一教育实践工作者上,谈一谈教师该如何做。首先,教师需要明白什么是好的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是指引教师明白什么是好的教育实践的一把钥匙。但这把钥匙特殊之处在于,教师时常会发现,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直接对症下药。教师需要去反复琢磨推敲,在教育实践中反复碰壁,最终找到最适合开启那扇门的方式。明白了什么是好的教育实践,就意味着教师不仅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并通过反复尝试,有了对教育实践各维度的正确认识。其次,教师要将教学理论贯穿于教育实践过程中,更要将其运用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正向的、引导性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这件事,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让教育实践取得更大的功效。考试分数是一种形式,其背后的学生实际的能力发展才是教师需要观察的重点。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学校要求不将学生考试成绩排名公布,因为这种横断的评价方式,让人忽略掉学生个体的成长,没有了排名,更多将目光投射在自身的纵向发展,有利于更好对待考试成绩。除此之外,教师更要注重教育理论的日常积累与交流。新手教师在忙于备课、各项活动的同时,有意识的留出一部分时间学习教育理论,阅读偏向于结合教育实践事例进行教育理论论述的教育理论论著。这样在提高教育理论水平的同时,直接快速地帮助新手教师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则不能以自身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为傲,忽视教育理论摄入的必要性,辩证地学习教育理论,为教育科研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新手教师与经验教师的教师的交流,不仅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教育理论之间的碰撞。只有不断探索求真,才能更加熟练地使用教育理论,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教育理论能帮助教育实践进行正确选择,促进教育实践多角度的自我反思,拓展教育实践方式,启发教育实践者。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提高理论水平去引导教学实践进行,正视教育理论的作用,创造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使之成为师生共同获得知识并产生精神交流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材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要在实践中、实践后多角度反思自身及他人的教育实践并进行总结,形成自身的教育风格,从而促进教育实践更高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104.

[2]李振平,李红真.对教育理论功能的重新认识和定位——兼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11-12.

[3]易森林.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功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0:10.

[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125-1126.

[5]郭元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 (1):7-9.

[6]筑波大学教育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236.

[7]刘庆昌.论教育学的范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33-38.

[8]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4.

[9]龙宝新.桥梁方法论:链接教育“理论—实践”断链的新工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6):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