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提高生态文明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加强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提高生态文明建设

程顺义

(菏泽市牡丹区园林服务中心;山东省;菏泽市; 274000)

摘要: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离不开一系列防治举措。为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要科学运用适合于本地城市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植被生长规律的方式策略,尽量使各类方式策略发挥协同联动作用,以便发挥更佳的效益。

关键词: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生态文明建设

1园林绿化技术与病虫害防治之间的主要关系

1.1实现植物合理配置

科学建造城市园林时,往往需要选择适合当地城市气候特点和建设需求的绿化植物,不仅仅要考虑到植物的观赏功能,还需要充分考量病虫害情况,尽可能避免有可能感染同一种病虫害类型的植物搭配种植在相同或临近区域,例如,梨树和龙柏或欧洲刺柏等植物都极有可能感染梨锈病病菌。设计规划种植植物时,应尽量将几种植物分开种植。不同植物搭配种植时,可充分利用植物之间互利共存的生长特点,科学合理地搭配不同种类且具备该特点的绿化植物,可以很好地降低植物病虫害发生几率。

1.2共同构建生态系统

基于当前城市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有必要将维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作为实现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工作内容。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根据生态环境发展规律和植物生长特点,科学合理设计植物搭配和种植规划,积极融入观赏因素。同时,也要注意把控病虫害问题对美化环境和植物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构建出稳定可靠的园林植物生态系统,进而实现可持续化的城市环境保护和优化策略。

1.3植物苗木的引进与病虫害的检疫

对于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存在的病虫害问题,需要加强防治和治理,将前期预防、中期维护、后期治理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城市园林从建设到运营全过程的科学防治。从最重要的功能载体绿化植物角度出发,认真和仔细考量引进和购置植物苗木质量,确保其符合园林建设实际需求。同时,严格按照植物病虫害检疫标准进行细致严谨的检查,确保所有种植的苗木均符合质量需求,以便确保植物苗木成活率,从而发挥其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等功效。

2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重点预估病虫害的重要性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盲目开发园林,很容易忽视城市的绿化,在实际工作中更多是敷衍了事,或者选择的绿化物种并不符合园林的生长条件,并且种植人员也没有提前采取措施预估植物后期生长中发生的各种病虫害问题,也没有制定预案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导致城市绿化带会频繁发生植物枯死和染病等情况。园林绿化的病虫害问题非常多样,并且问题也比较复杂,很多问题都无法有效诊断,并且传播速度非常快,所以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并且也很有可能发生各种严重的虫灾问题,城市的生态环境还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而大多数城市并没有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系统,并没有也没有配备专业的技术人才,也没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园林工作人员主要采用农药喷洒等方式解决植物生长中发生的病虫害问题,这种方法虽然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城市的生态环境还会受到严重影响,其他物种也无法健康生长。不仅会破坏城市的美观,还会因此导致城市的经济受损。

2.2病虫害防治监管不到位

防治园林植物的病虫害会花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其中有很多复杂和繁多的工作内容。为此,需要管理人员全程监控植物的生长情况,还应该定期检查和预防各种病虫害。但是有一些城市没有全程监控植物的病虫害问题,并没有真正落实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或者没有及时检查相关工作,很多病虫害隐患都没有提前预防,从而无法及时防治病虫害问题,导致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我国近几年扩大了城市园林建设的规模,所以需要配备更专业的技术人才,但是城市并没有很多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导致我国的病虫害防治现状仍旧很严重。

3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有效举措

3.1高度重视植物方面的病虫害防治

为了在全部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凸现“以防为主”的理念,需对全部绿化植物展开严格把关,以便防范所栽培植物在今后发生病虫害问题。鉴于此,相关管理者要科学选择植物,充分研讨哪类植物类别更加适应自身所处的大自然环境,拥有较显著的种植效果,切实规避植物种植后生长态势遭受损伤的难题。当然,在移植前可系统查看所移植的苗木,保障苗木的健康性,全面防范将具有潜在病虫害的苗木栽培至园林绿化项目中。尤其在选择植物时,要搞好科学搭配,尽力增强绿化植物的多元性,以切实提高其抗击病虫害的能力,确保园林绿化项目的平稳性。

除此以外,园林绿化植物在防范病虫害时,要充分顾及到栽培一环,以便为植物的健康生长营造相对良好的栽种环境,降低病原物产生的概率。譬如在栽种时需将施肥环节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以便植物在自身生长全程中能够获取足够的养分,使生长态势更加可观、更可预见,避免产生病虫害问题。病虫害的防治还要从对绿化植物施以科学灌溉方面着手,并从浇水的次数、方法、浇水量和时间等多方面推行科学调控,确保植物稳步生长,尤其要增强其抗逆性。

3.2从源头严控病虫害难题

城市园林绿化旨在提升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以服务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目标。所以,一旦发生病虫害问题,就要尝试从源头上加以解决。假若在某个区域的一些特定绿色植物所产生的病虫害概率偏高,那么,为从源头上加以严控,不妨在次年停种该类植物,至少要降低其栽种的规模、面积;假若需引入外来制备,则务必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当然,为巩固源头控制病虫害工作的有效性,在栽种苗木之前,可先展开检疫,按时捕捉问题并加以妥善处置,以防患于未然。从总体而言,园林绿化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上一般有如下三个阶段:首个阶段是搞好现场的勘测,充分意识到绿色植被的种植特征,接着联系其特征,科学选用方略,审慎编制病虫害防止规划,进而达至从源头上严控病虫害的阶段性目标。第二个阶段,一旦植物发生病虫害问题时,要灵活运用物理防治法、化学防治法及生物防治法等方略,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病虫害带给植物的损伤为准绳。最后一个阶段,当严控病虫害取得阶段性胜利后,还不能有松懈、歇脚的念头,要继续观察植物,防止其在后续生长过程中再度遭遇病虫害影响。

3.3物理防治方略要跟进

结合城市园林中常产生的病虫害现象,运用物理防治策略较为常见。运用物理防治方略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其最大好处是可规避相关安全漏洞,并避免对绿化植物及周边居民区人口带来威胁。就当前而言,可运用加设高压汞灯的办法诱捕害虫,降低园林绿化所在区的害虫数目。从宏观角度看,物理防治的方略侧重于适用性,要依照不同病虫害的类别,选择同其相搭配的物理防治策略,譬如对于较为普遍的松毛虫病害,在防治过程中可于植物树干处捆绑上塑料袋,以防松毛虫爬入树干而对树木造成损害。

结束语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水准的飞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面积逐步扩大,,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然而,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历来是不容回避的问题。病虫害防治得力,城市园林绿化的效果就会得到有效保障。从这个角度看,须把园林病虫害防治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抓细抓好。

参考文献

[1]程婷.园林绿化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19,37(13):119+121.

[2]王利军.园林病虫害技术创新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9(28):137-138.

[3]董文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19(26):66-67.

[4]彭燕梅.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乡村科技,2019(2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