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散书香 成语展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阅读散书香 成语展魅力

杨鸿雁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城关镇第一小学

摘要:近年来,我区推出了“大阅读”课题研究。“大阅读主张持续推进儿童阅读,倡导小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而“七彩成语”是我校的特色活动,也是校本教材。成语的积累是语言素养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其对语言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下面,我将简单谈谈如举办号“七彩成语”活动,展现成语的魅力。

关键词:阅读;大阅读;成语;七彩成语

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曾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相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

近年来,我区推出了“大阅读”课题研究。“大阅读主张持续推进儿童阅读,倡导小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而“七彩成语”是我校的特色活动,也是校本教材。成语的积累是语言素养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其对语言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贪多嚼不烂”,成语积累不应该搞速成式,而应该在平时的阅读中逐渐学习,逐渐积累,螺旋式上升。

语言的学习注重的是日积月累,成语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上,应该以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系统、有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采用“课前交流+课余时间+课后延伸”的方式进行教学辅导。语文综合实践课是以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为载体,以诱发兴趣、培养爱好、发展特长为目的。它的形式与内容上灵活创新,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与语言素养。

在语言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误用成语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关联,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成语、对国学文化的了解。根据学校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成语故事:课前让全班学生轮流讲故事,每天2个成语故事,并要求每名学生把当天的成语故事记录在笔记本上,课后反复阅读消化,日积月累、熟练掌握。同时,学生在讲述故事时,既能培养学生的成语素养,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2.成语接龙:以游戏的形式将成语知识贯彻于语文教学全过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角逐。这样既能锻炼孩子们的思维敏捷能力,还能不断积累孩子的成语知识。开展成语接龙游戏注重的是以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爱好,使学生更好、更扎实的掌握各类成语,帮带互促、循序渐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成语手抄报:每周末给学生留一份成语手抄报作业,在设计手抄报中,学生们可以随心所欲的书写对学习成语的心得体会,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介绍有意思的成语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延伸课后学习知识面。

学生学习成语,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知道成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如果让学生凭空理解成语的意思,无疑是强人所难,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其实成语的意思,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已经变得丰富多彩,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将成语与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理解、感悟,有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了,就能真正领悟成语的真谛,领悟成语作为瑰宝的精妙。

例如我在执教《颐和园》阅读课时,创设了导游(教师)领游客(学生)欣赏这样一个场景,在导游精彩解说之后,在课件中相关美景的熏陶下,学生如临其境,如醉如痴。然后我让学生在画面景色的切换中寻找“亭台楼阁”,寻找“富丽堂皇”,寻找“雕梁画栋”……学生争先恐后,气氛异常热烈。接着,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生活实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看到的景色。问题一出,学生纷纷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学生这一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内化成语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成语的过程。

许多成语的产生往往伴随着一个个精彩的小典故,学生只要知道了故事,便从中知道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对于此类成语,无需过多的引导,教师只要向学生生动的讲述成语故事,学生就自然知道成语的意思了。如学习“胸有成竹”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讲讲北宋著名画家文与可画竹子的故事;学习“拾人牙慧”这个成语时,我就给学生讲讲晋朝的殷浩批评韩康伯自鸣得意的态度;学习“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时,我就给学生讲讲《伯牙绝弦》中俞伯牙和知己钟子期的故事……

在学校开展“七彩成语”的活动中,我和学生将成语故事改编成小话剧,2018年的成语节,我班学生表演了《狐假虎威》课本剧,孩子们穿着不同的服饰,戴着不同小动物的头饰,在欢声笑语中再一次领略到了中华成语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刻领悟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在理解中记住成语;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激荡起思维的创新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多种能力。

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尝试着从用法上、不同结构形式上、从成语的来源上、从成语的感情色彩上进行归类整理,每周背诵六个成语,以此加强学生的记忆,丰富学生的贮存。课前三分钟全班学生轮流讲成语故事,每天两个成语故事,并要求每名学生把当天的成语故事记录在笔记本上,课后反复阅读消化,日积月累,熟练掌握。同时,学生在讲述故事时,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七彩成语”系列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融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就像七颗明亮的珍珠,熠熠生辉!

华夏五千年,成语一直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成语、理解成语,成为语文老师所考虑的问题。学习好成语不仅能够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更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1.以兴趣为基础、理解成语含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令学生学好成语的基础。老师在课中、课后都应注重增加成语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以生活为基础、积累成语词汇。

课本当中的成语学习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到的成语也很难涵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学生们要增加课外读物,提高阅读量;注意留意生活,积累词汇量。

3.以应用为目的、做到活学活用。

学到的成语如果不能有效的运用起来,就失去了学习成语的真正意义。所以,老师在教授成语之后,应当鼓励学生运用成语,学生能够在合适的语境中恰当运用成语,不但体现出了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便于学生以后人际关系的发展,更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扬.热爱阅读书香致远——2013上海书展印象记[J].出版参考,2013(25):17.

【2】张伯儒.引进攀登阅读平台助力书香校园建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000(00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