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液、胶体液治疗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晶体液、胶体液治疗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分析

罗光辉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 云南 昆明 650204

摘要:目的:分析晶体液、胶体液治疗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方法:将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2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即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胶体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晶体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24h机械通气率、PaO2/FiO2、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24h机械通气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aO2/FiO2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胶体液治疗,晶体液治疗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更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

关键词:晶体液;胶体液;老年;感染性;休克;疗效;分析


感染性休克主要是因致病微生物侵入至机体之后所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心血管,细胞水平以及凝血等系统之中产生连锁反应,会致使组织器官受损,更甚会产生低血压休克。感染性休克的致死率、发病率均较高,生理与病理变化通常包括全身炎症,低血容量以及心血管抑制等方面,主要特征为低血管阻力,全身性血管阻力降低与微循环血流分布异常,会致使组织灌注较差,若未能实施及时治疗,那么则难以完全纠正生理与病理机制。对此,本文主要研究晶体液、胶体液治疗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2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即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13例,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5.2±7.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10例,患者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53.9±7.6)岁。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一)经过临床确诊后,确认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二)对于本次研究具备知情权,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2排除标准

(一)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二)存在原发肾、肝衰竭需进行代替治疗的患者。(三)存在心搏骤停疾病史的患者。(四)并急性脑梗死,或是脑出血的患者。(五)在24小时内进行过紧急治疗的患者。(六)不知情本次研究,且不愿意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在控制原发性感染与彻底引流感染灶为前提,在6小时内实现早期复苏目标。观察组患者予以晶体液治疗,晶胶比以1.5与3为界。晶体液主要包含高渗盐水,生理盐水以及平衡液等。对照组患者予以胶体液治疗,其主要涵盖白蛋白,右旋糖酐,血浆,明胶,血液以及羟乙基淀粉等。以生理盐水(2份)和1.4%的碳酸氢钠1/6乳酸纳加以配置[1]

1.4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24h机械通气率、PaO2/FiO2、病死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一 对比两组患者24h机械通气率、PaO2/FiO2、病死率5fa366a3a0911_html_c229151e18ba9b03.gif±s

组别

例数(n)

24h机械通气率(%)

PaO2/FiO2(mmHg)

病死率(%)

观察组

26

26.3

278.3±23.3

6.0

对照组

26

67.7

169.2±25.6

16.5

t值/X2

6.233

2.060

6.709

P值

<0.05

<0.05

<0.05

3讨论

感染性休克属一种分布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即为血管阻力降低,静脉血管床迅速扩张,致使血容量循环较差,器官与组织缺氧、缺血后,产生器官功能障碍,更甚会致使产生器官功能衰竭[2]。所以,对于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务必要施以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液体复苏期间,能够运用到的液体包括晶体液与胶体液,但究竟选择何种类型的液体,实施老年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长久以来都为我国医学界所重点争论的话题。

据相关研究表明,明胶、淀粉以及右旋糖酐和凝血功能紊乱和急性肾损伤进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应避免运用于此。然在天然胶体之中所含有的白蛋白溶液等,能够对于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产生显著的治疗效果。所以在临床之中,需对患者运用天然胶体,不可运用人工胶体,这样才利于保障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

晶体液的主要优势在于易于获取,且价格较低,能够降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费用,所以在临床之中也被获得了普遍运用[3]。但在注射晶体液之后,仅有约20%能够在患者的血管中停留,而为实现复苏目的,就会输注较多的液体量,但若输入量过于多,又会致使产生组织间隙的水肿情况,加大血容量,也会加大心脏负荷,同时在休克时还会存在心肌抑制情况,进而就会产生心力衰竭症状,更甚会致使肺水肿情况的出现,也会诱发其他不良反应的产生,如水、电解质紊乱或是脑水肿等。

在临床之中,医生可通过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针对患者的实际容量反应,判断患者所需求的液体量,这样才能够实现对于患者的良好治疗,并且也能够防止因液体量过大,而加大患者的风险性。

而据相关调查显示,相较于胶体液在老年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之中,晶体液的优势更为明显,这主要体现在晶体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机体微循环,下降患者的病死率,所以在治疗老年感染性休克时,更建议运用晶体液治疗的方式,在需求大量的晶体液时,可另外辅以白蛋白进行治疗。

晶体液之溶质为小分子物质,其直径<1nm。现阶段,在临床之中普遍运用的晶体液,被划分为非电解质溶液与电解质溶液这两种类型,其中电解质溶液含平衡盐液以及非平衡盐液。而非电解质溶液则有5%的葡萄糖注射液和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这两种注射液在输入之后能够迅速分布在细胞间隙之中,但却并非适宜液体复苏[4]

总之,晶体液治疗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要明显高于胶体液治疗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主要体现在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进一步说明,若对9%氯化钠溶液予以大量运用,则会致使出现高氯性酸中毒情况,造成生理病理改变,特别是对于肾功能,相较于9%的氯化钠溶液,液平衡盐晶体液更利于降低对于肾功能所造成的损伤,也更能够产生极佳的预后效果。但以现阶段情况来说,就运用哪种液体治疗感染性休克,在临床之中仍旧对此争论不休,所以还应对液体治疗方式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并予以证实,以便对患者采取最为适宜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尤勇,虞文魁.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06):628-630.

[2]王小明,陈齐红,郑瑞强.晶体液复苏在感染性休克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18,4(01):75-79.

[3]吴新军,孙小勇,何立东,卫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12):1654-1655.

[4]袁圆,叶西就.感染性休克复苏液体的选择和指导液体治疗的监测指标[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6,16(05):61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