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

张志元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 要:通过观察心理学内容,我们能够发现积极心理学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其他心理学内容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个体内心,旨在激发起积极力量,进而克服消极情绪,因此,广泛应用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以及治疗工作之中,这对心理咨询师来说是巨大挑战,心理咨询师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务必要重视青少年发展,树立心理问题观,确保青少年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激发青少年个体内部的积极情绪,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下面笔者重点分析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究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以此为基础分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以及治疗。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咨询以及治疗;青少年心理问题

一、前言

和其他心理学流派比较来看,积极心理学成熟时间较晚,发展迅速,一直以来,人们都对其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从其诞生之日一直到今天,受到众多业界人士的青睐,并且相关人士也十分乐意深究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应用方式,整体来看,积极心理学形成的基础为批判思维,它强调挖掘个体潜在积极情绪,进而对抗个体内在的消极情绪,让积极情绪占据顶峰,以保证身心健康发展,为青少年今后成长奠定基础。

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述

积极心理学的诞生是心理学的转折点,是人们越来越关注内内在情绪的重要标志,同样这也对心理学咨询师以及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他们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扮演着帮助人们拥有强健体魄以及健康心理的重要角色,通过分析积极心理学,我们可知在我们心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第一种为:消极力量,第二种为:积极力量,前者主要为幸福以及希望等等积极情绪,后者主要由郁闷以及自私、悲观、嫉恶如仇等构成,积极心理学便是以此为基础,进而引导人们克服上述消极力量,让爱弥漫在心间,走向健康发展道路,充满仁爱以及正义,纵观积极心理学整体架构,可知其架构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首先、正向力量存在的基础为个体主观意识;其次、更加注重人们内在的正向力量,借助正向力量克服消极力量;最后、注重个体周围的环境因素,旨在帮助人们创设积极优良的群体环境。

三、现阶段当代青少年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以及原因

大部分青少年年龄都为十四五岁,是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各项机能都没有发育成熟,该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并且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都是家中的“宠儿”,父母往往将其看作掌上明珠,给他们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差,对社会适应能力并不高,加之当前中国是教育大国,并且教育形式多为应试教育,教师以及家长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整体综合各种因素,青少年的主要心理问题如下:

3.1从社会性发展角度看

青少年阶段较为特殊,具体表现在该阶段是他们由儿童到成人过渡的时期,由于他们生活经验比较少,没有真正步入社会,在面对社会主流文化以及价值观之时,往往感到困惑不已,和自己内心所想具有一定偏差,加之学生一直生活在家中以及学校这个象牙塔之中,没有掌握足够多的社会规范,甚至在家长的娇生惯养之下,不具备足够强烈的责任感以及道德感,还有一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受到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的干扰,逐渐误入歧途。

3.2从学习压力以及适应角度看

现阶段,在中国逐渐重视素质教育以及全面发展教育背景之下,学校对青少年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面临学习压力,同样还面临学习适应方面的压力,他们在教师“唯分数论”思想的压榨下,以分数为重,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不得不埋头沉浸在题海战术中,甚至与世隔绝,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分数,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活动,导致学生生活单一,长此以往,青少年内心会产生诸多心理困惑,不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不仅如此,由于这一代青少年为家长的希望,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给予厚望,在假期以及课余时间为学生统筹规划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时间等等,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3.3从青少年人际交往角度看

我们每个人虽然以独立个体形式存在,但生活在社会之中,必定会和多种类型的热人相处,人际交往为青少年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交往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既有和亲人之间的交往,又有和老师之间的交往,还包括异性以及朋友交往等等,对学生来说,其主要接触的人为老师还有同伴、亲人,处理好和他们的关系尤为重要,但是因为他们将大部分时间以及精力花费在学业上,导致青少年很难意识到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他们往往将自己摆在重要位置,有些青少年性格比较偏执,甚至由于长时间不和人进行深度沟通而出现交往以及沟通障碍等,另外,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青少年几乎都拥有一部手机,足不出户便能够和同伴交流,导致其于现实生活中出现人际的缺失性。

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以及治疗方法

4.1坚持树立科学青少年心理问题思想

综上所述,青少年为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处在儿童与成年的分叉点,出现心理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为学生金蝉脱壳的必然结果,倘若换一种角度从青少年自身出发,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又不能够称之为“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师以及在校老师还有家长应当树立科学青少年心理问题思想,从客观以及辩证角度出发,正确合理审视青少年心理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从健康以及积极心理角度出发,合理审视青少年心理问题,切记不可使用道德观判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比如:早恋以及涉性等等;第二、心理咨询师应当引导青少年明确自身心理问题,学会明辨多种心理问题的界限。其次、心理咨询师要鼓励青少年保持健康阳光心态,学会用积极视角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最后、心理咨询师要学会观察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从某种程度看,环境能够对人起决定性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心理咨询师要从环境出发,明确学生生活情况。

4.2激发青少年积极情绪,克服其消极情绪

整体来看,青少年出现的众多心理问题大都来自于其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比较来看,消极情绪干扰力量更强,并且它容易由人们自发形成,尤其表现在青少年身上,青少年内心敏感,一个小问题都有可能触及到其爆发的点,甚至会由于认知偏差而出现对他人完全失望,进而诱发极端做法的现象,长此以往,青少年会陷入自我怀疑以及焦虑的不良情绪之中,针对这一问题,心理咨询师应当激发其积极情绪,克服青少年消极情绪,和青少年共同探索自身积极情绪的来源以及归处,比如:在初中道德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善意”的眼光观察身边周围的同学以及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周围身边人的爱,并鼓励学生当其产生消极情绪之时,要回忆自己积极情绪的一瞬间,让积极情绪打败消极情绪,心理咨询师也可借鉴上述方法。

结束语:

整体来看,积极心理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为心理学发展提供契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人们的视野,于心理咨询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其他心理学内容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将个体内心摆在重要地位,它的目的是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由此克服消极情绪,这对心理咨询师来说是个巨大挑战,心理咨询师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务必要重视青少年发展,树立心理问题观,以健康以及积极心理角度出发,合理审视青少年心理问题确保青少年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进而激发青少年个体内部的积极情绪,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卢会志.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33-36.

[2]徐晓雪. 积极心理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3]薄颖. 运用积极心理学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