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

杭三华

丹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江苏 镇江 212300

【摘要】目的:分析在痛风患者中应用格林模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32例痛风患者,实验组采用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明显改善了血尿酸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痛风患者中应用格林模式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关键词】格林模式健康教育;痛风;效果


痛风作为晶体性关节病,在临床上常见,病因是尿酸排泄减少及(或)嘌呤代谢紊乱,发病之后,可见患者发生疼痛、红肿、关节肿胀、痛风石、尿酸盐肾病以及慢性关节炎等,若情况严重,可导致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关节致残以及心肌梗死等,分析此病症发病影响因素[1],与饮食变化关联较大,在明显增多核蛋白以及含嘌呤类食物食用之后,大大上升了此病症发病率[1]。对于多数痛风患者来说,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可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下降,可下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对此进行了研究。本组选择132例患者,分析了在痛风患者中应用格林模式健康教育的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从丹阳市人民医院出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选择132例痛风患者,知情同意,随机数字表分组之后,实验组66例,各项数据:男女分别是36例、30例,年龄分布是18岁至78岁,中位65.5岁,对照组66例,各项数据:男女分别是35例、31例,年龄分布是19岁至77岁,中位65.0岁。经统计学检验,二组患者资料为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相关指导,为每一位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每月发送1次相应痛风知识讲座,沟通工具是微信,将常规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内容涉及遵医嘱服药、饮食控制、痛风基本知识等。

实验组采用格林模式健康教育:(1)构建健康教育小组。组员包括风湿内科医师1名及风湿内科病房护士3名、笔者,护士本科学历以上且具有5年以上责任护士工作经历及风湿内科工作经验,承担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工作以及患者出院后随访工作,对于小组成员来说,具有良好表达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培训了格林理论模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2)准备痛风健康教育材料,内容涉及出院健康行为指导、健康知识指导,内容涉及痛风基本知识、治疗原发病、遵医依从性、规律运动等。(3)划分格林模式阶段。在每一次干预前,做好评估工作,利用痛风患者自我管理问卷,参照患者回答,对患者行为所处变化因素进行判断,包括3个阶段,分别是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阶段[2],在倾向因素阶段,患者个体意识到影响疾病,在促成因素阶段,患者个体开始接受媒体宣传、同伴鼓励等,思考将自己行为改变,在强化因素阶段,患者个体接受了行为改变,在信念上,在行为上,均接受了干预并促使干预有效,出现了持续性行为改变。

1.3统计学办法

根据SPSS25.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X2(计数资料)以及t(计量资料)检验,分别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检验标准是α=0.05。

2 结果

实验组明显改善了血尿酸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改善,对比对照组,P<0.05。

1 二组数据对比

组别名称

血尿酸水平(umol/L)

规律运动(分)

饮食控制(分)

随访及监测(分)

药物及不良反应(分)

并发症的预防(分)

总分(分)

实验组

361.22±28.58

17.91±4.33

24.47±3.92

24.15±3.26

32.15±4.86

14.32±2.74

111.26±16.15

对照组

417.25±31.22

13.72±5.66

18.25±4.16

21.35±2.56

27.45±5.33

11.77±2.17

94.56±12.37

t值

10.7543

4.7766

8.8404

5.4878

5.2935

5.9270

6.669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临床分析痛风,诱因是高尿酸血症,患者处于高尿酸状态下,会沉积尿酸盐结晶,可损害患者各种组织,可导致患者发生炎症反应,随着人们改变饮食习惯,临床越来越常见痛风患者,呈现为年轻化趋势[3],是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比其他慢性病,应开展有效持久慢病自我管理。

在个体保持、促进健康过程中,健康行为能力十分重要,临床分析痛风发作影响因素,包括情绪波动、高嘌呤饮食、高脂饮食、饮酒,存在年龄差异、性别差异以及尿酸水平差异,由于患者病程较长,因此,提高患者健康行为能力,意义重大。分析得出,痛风患者发病之后,伴随患者时间较长,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红、肿、胀、痛,在反复发作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发生肾脏功能障碍、肾结石,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临床主要利用科学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对痛风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控制,临床实践发现,此病症患者由于未能充分认知自身疾病,医嘱依从性较差,不能将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有效纠正[4],可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影响,部分情况下,患者会发生病情恶化。因此,给予患者实施科学合理护理指导,必不可少,可将患者认知自身疾病水平明显提高,将有效自我管理全面实现,可促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基于此,临床在痛风患者护理过程中提出了格林模式健康教育[5],效果显著,可行性较高。

本组实验得出:实验组明显改善了血尿酸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改善。

综合以上得出,在痛风患者中应用格林模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尿酸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常芸馨. 格林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 000(006):32-33.

  2. 赵敬, 张艳, 张慧颖,等. 格林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 2019, 017(002):159-161.

  3. 宋玲玲, 胡玉华, 邱文丽,等. 结构化健康教育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24):2936.

  4. 雷琼, 贺琴, 曾成义. 门诊健康教育用于痛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 心理医生, 2019, 25(002):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