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

安茂会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江苏省镇江市 212000

【摘要】目的:探究以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热消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9年2月到2020年3月选取我院接受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2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热消融治疗。总结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的结节体积与体积缩小率(VRR)。结果:术后3个月开始平均体积均在不断的缩小,并且缩小后的体积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热消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其具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普及。

【关键词】超声引导;经皮热消融;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治疗属于临床中一种借助影像技术为主导的微创介入治疗方式,目前来看该技术具备安全有效、微创、操作简单、治疗速度快以及治疗风险较小等优势,在临床中备受关注。当前国内关于甲状腺热消融治疗方式主要是以微波、射频为主,其治疗原理是借助热能实现对目标组织的破坏,促使其呈现出凝固与变形,从而坏死[1]。在原位灭活病灶经过一定时间后坏死的组织会被缓慢吸收,此时便可以达到结节的治疗目的[2]。对此,为了更好的明确经皮热消融治疗效果,本文简要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2月到2020年3月选取我院接受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2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42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数量分别为27例、15例,平均(34.56±4.24)岁,平均病程(2.21±0.56)年。

入选标准:手术前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为非恶性征象;通过两次独立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确定为良性结节;手术前血细胞计数、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降钙素等指标均为正常。

排除标准: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或大部分结节位于胸骨后;对侧声带功能异常;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脏器功能障碍。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热消融治疗。

对甲状腺外侧包膜和重要结构中注射0.9%氯化钠溶液并形成液体隔离带。对于囊性的甲状腺良性大结节治疗期间,因为结节内缺少实体组织支撑,此时消融针可能无法固定,所以应用搅拌消融法,将消融针刺入结节中在做功启动期间在结节内搅动消融针,促使抽取后残留液体受热并沸腾,应用受热液体流动并促使热量弥散,从而完成对结节的热消融处理。在超声监测下做好消融针摆动并适当提插,操作汇总需要保障消融针热源保持在甲状腺结节内确保消融操作的安全性。消融操作完成后采用超声造影明确结节内无灌注则完成治疗。结节内残留液体可以保留在机体并吸收,部分患者可以采用注射器抽出。

1.3观察指标

总结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的结节体积与体积缩小率(VRR)。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数据采取2次记录、分析。数据处理方式基于具体数据类型进行处理。统计学分析期间应用X2(百分比数据)、T值(均数数据)进行检验分析,数据对比结果中P值<0.05则带有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

术后3个月开始平均体积均在不断的缩小,并且缩小后的体积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结节体积与体积缩小率

组别

平均体积(cm3

VRR

术前

13.254±7.254

-

术后3个月

3.254±1.647*

0.732±0.051

术后6个月

2.245±1.231*

0.833±0.041

术后12个月

1.361±0.874*

0.921±0.024

术后18个月

0.931±0.521*

0.941±0.025

注:*代表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当前对于单纯性的甲状腺囊肿可以应用乙醇与聚桂醇为代表的硬化剂采取囊内注射方式达到消融治疗效果[3]。在抽取囊液后煮熟一定剂量硬化剂可以促使囊壁细胞逐渐坏死,从而失去分泌功能,同时硬化剂还能够促使囊肿的内壁形成粘连,从而形成更加突出的疗效。应用热消融的治疗方式对甲状腺良性结节具备比较突出的干预效果,热消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体积比较大的情况,甲状腺囊实混合型结节治疗中,需要基于结节本身较大的适应症要求,基于实行为主的混合型结节可以按照实体性结节的处理思路进行消融[4]

。但是,对于囊性为主的甲状腺混合型结节,在消融治疗期间因为结节内缺少实体瘤的固定,所以无法采用传统的固定、移动消融法。本次研究采用了搅拌消融法,这一种方式有效解决了甲状腺结节因为缺少实体瘤组织支撑而无法固定针具的缺陷,可以更好的促使残液流动并均匀受热、沸腾,应用消融针的充分搅拌可以促使热量逐渐弥散,从而实现对囊壁的影响,达到热消融治疗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开始平均体积均在不断的缩小,并且缩小后的体积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热消融治疗方式对于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具备较高的治疗针对性,能够达到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消融效果较好,尤其是对于结节壁和外缘具备比较突出的消融作用,可以作为常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热消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其具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陈颖,张科,刘正敏,等.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和安全性[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1(5):144-145.

[2]陈茉,徐书杭,许洋,等.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良性无功能甲状腺结节疗效和超声形态分析[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9(5):294-29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