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贴疗法儿科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敷贴疗法儿科临床应用

童静芬

元氏县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 051130


摘要:敷贴疗法因其对儿童副作用小,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在临床中的应用呈逐年上升趋势。敷贴疗法是采用适当的中药研制成粉或调成糊状、药饼贴敷于体表,贴至相应穴位经皮吸收后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敷贴疗法可使药力渗透皮肤腠理,从而传导脏腑经络,达到调整阴阳,治愈疾病的目的。


关键词:敷贴;;儿科;临床应用

1、临床常见疾病应用
1.1支气管哮喘

其中咳嗽是儿童气管炎最大特点,主要为肺失宣降,脾失健运导致。以文献可知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夏季喘敷灵三伏贴敷组、酮替芬口服防治组、普米克吸入预防组、空白对照组各30例共四组,结果显示中药喘敷灵穴位敷贴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轻哮喘发作程度,同时可升高哮喘患儿IgA、IgG、IFN-γ水平,降低异常升高的IL-4.IgE和EOS,从而得出结论中药喘敷灵穴位敷贴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止咳平喘药物,7-1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在服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予白芥子、麻黄、元胡各25g,细辛15g做成药丸中药敷贴,贴于肺俞、定喘穴,12小时后取下,7天为一疗程。治疗组34例,治愈24例,好转10例,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0%,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同时减少西药的副作用。邵征洋[3]等采用止喘膏穴位敷贴治疗120例患儿,予炙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按2∶2∶1∶1∶1研末用姜汁调成膏药,贴于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及膻中穴,最长不超过6小时。分别于初、中、末伏每伏1次,3年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发病期常规治疗,3年为1个观察期。治疗组总有效率91.42%,对照组50例中,总有效率3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跟踪随访2年,有效率为87.50%。
1.2腹泻

小儿腹泻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用中药温脐止泻贴脐(藿香,土白术,吴茱萸,砂仁,肉桂,炒黄连,苍术,山楂)治疗腹泻56例,每日换药1次,3次为1疗程。其中治愈33例,好转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1%。徐和祥[5]将135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患儿神阙和关元两穴,予止泻膏(吴茱萸、木香、肉桂、干姜加麻油调成微潮湿状,填满脐部),6小时一次,每天一次。对照组口服思密达,1袋/天,分3次服用,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中药外敷辅助治疗腹泻病,将急性腹泻病患儿19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对照组9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及补液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止泻膏外敷。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效率为54.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显效率为31.25%,可以得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贴穴位治疗腹泻病起效快、药效强。
1.3厌食症

多因饮食不当,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形成,治疗以强健脾胃为主。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厌食症37例,并随机设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党参、自术、炒麦芽、木香、肉桂、神曲、山楂、黄芩、淮山做成丸剂,贴于神阙、中脘、气海、关元穴,间隔4天再敷,3次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消食片,1天3次,10天一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30%,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消化酶等指标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提高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整体作用机制。运用运脾开胃膏敷贴治疗小儿厌食症,其中治疗组68例予运脾开胃膏(苍术、炒麦芽、焦山楂、鸡内金、砂仁、陈皮、木香)敷于神阙穴敷脐治疗,并与对照组34例内服食积口服液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运脾开胃膏敷贴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明显。李巧香[9]将7l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沙棘干乳剂,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敷贴(党参、白术、茯苓、吴茱萸、炒麦芽、神曲、苍术、丁香、肉桂、砂仁、炒莱菔子)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选取60例患儿,治疗组选取关门、中脘、神阙等穴位,每次治疗20-30min,15天一疗程。对照组给予醒脾养儿冲剂,每次1袋,15 d为1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86.7%。
1.4鼻炎

发作多以出现鼻塞、鼻痒、喷嚏、流涕为主。将183例鼻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对照组90例,治疗组在三伏天予鹅蝥藿香粒(鹅不食草、斑蝥、细辛、藿香)贴服,对照组90例常规服用西药克敏能片,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鹅螯藿香粒天灸防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观察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74例,治疗组40例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34例行小儿达芬霖喷雾剂治疗。治疗组予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选用含有麻黄、细辛、白芥子、辛荑,3次为一疗程,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明显。


1.5溃疡性口腔炎

本病以流涎、口舌痛、欲食不能,或发热为主要表现。应用桂黄萸散穴位敷贴(取肉桂、大黄、吴茱萸)研磨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将68例患儿分为治疗组35例,予桂黄萸散敷贴于双足心涌泉穴,对照组33倒,予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84.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1.6遗尿

收门诊病历31例,予硫磺、五倍子、益智仁、大葱30g研末敷贴神阙穴,2天换药1次,7天为一疗程,同时嘱家长掌握患儿排尿习惯,结果31例贴敷3个疗程后治愈18例(58.06%),好转10例(32.26%),无效3例(9.68%),总有效率90.32%。说明敷贴治疗遗尿效果较明显。选83例门诊患者,在针灸的基础上结合穴位敷贴,敷贴主要有白芥子、甘遂研末蜂蜜做丸,分别贴于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穴。8小时后取下,隔10天后再贴一次,其中痊愈54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8%。

1.7癫痫

运用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小儿癫痫120例,选取胆南星、明雄、醋芫花、白胡椒挥发油研末,于每次150mg敷脐,第一次15天换药,以后5-10天换药,总有效率为85.00%。结果显示穴位敷贴治疗癫痫有较好疗效。

结语:穴位敷贴通过皮毛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发挥药效,通过药物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目的。现代医学的相关实验研究亦证明,药物敷贴主要通过皮肤表面的相关皮肤组织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与恢复能力。敷贴疗法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在儿科临床中应用日趋广泛,敷贴疗法具有取效快、疗效肯定、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易于接受等特点,在临床中可弥补内治法的不足。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现阶段敷贴疗法在临床应用中亦存在一定的问题。各家治疗敷贴方药组成差异较大,缺乏临床推广,评价标准不一。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周永帜.浅析中药贴敷在儿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8.

[2]张慎泰.论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9,029(012):215.

[3]胡咪咪,费晓萍.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8,022(002):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