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改进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改进的临床观察

刘桂红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急救中心) 北京 100621

【摘 要】目的:观察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改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病人作为实验对象,参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为53例患者。对照组所用的为常规穿刺送管方式,研究组所用的为改进穿刺送管方式,进行两组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满意度高,静脉炎发生率低,两组别间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改进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式有利于显著提高老年病人的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值得全面性推广于临床。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穿刺送管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临床方面住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病人越来越多。大多数老年患者都存在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由于慢性疾病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等特点,且往往是多病同时发生,病情反反复复,所以需要长期住院进行治疗,而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治疗老年病人的常用手段,每天需要1次或多次穿刺来完成静脉输液,而这必然会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为对患者的静脉血管进行更好的保护,需要为病情危重、输液量大的患者创建静脉通路,同时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1]。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病人作为实验对象,现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病人作为实验对象,纳入标准:①需要多次住院、长期保持卧床状态、住院时输液治疗2周以上;②血管条件不佳,运用外周浅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排除标准:①需要用到具有强烈血管刺激性的药物;②意识障碍、外周血管病变、病情稳重等。参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为53例患者。对照组:男患者26例,女患者27例,患者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为(73.5±4.2)岁;研究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28例,患者年龄63-86岁,平均年龄为(74.2±4.3)岁。组间进行对比以后,基本资料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本次比较意义。

    1. 方法

留置针为24G的“Y”型密闭式防针刺伤型,同时选择3M透明辅料贴膜、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研究组改进穿刺送管方式具体操作为:以直且粗、容易固定、方便活动的上肢浅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安排1名护理人员做好穿刺置管的相关处理,打开包装,将相应的输液装置连接好,将头皮针向肝素帽插入后,再进行有效排气,将止血带绑扎好,对穿刺点皮肤位置进行消毒处理,松动处理穿刺针外套管,左手将皮肤绷紧,右手将穿刺针针翼握住,按照倾斜15°-30°角的方式缓慢进行进针,对进针后回血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将相应的观察记录做好。待见到回血后将穿刺前行动作停止,将针芯退出0.2-0.5cm,缓慢的推进少许外套管,将止血带松开,将输液器的调节器开关打开,再继续缓慢推进导管。以血管及送管情况作为依据,对送管长度进行选择,待对血管粗直、送管无阻力进行确定后,可全部送入外导管,送管存在阻力时,将送管停止,再将针芯退出,操作期间左手要始终保持皮肤绷紧的状态,针眼处将无菌敷贴覆盖上,妥善进行固定。对照组常规穿刺送管方式具体操作为:实施以上操作时,待见到回血后将穿刺角度降低,顺着血管向前移动留置针1-2mm,右手有效固定针芯,支撑点则为针芯,左手将外套管送达后,将针芯退出,做好固定,留置操作完成。

    1. 观察指标

对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具体判断标准为:留置针穿刺顺利完成,妥善固定后液体滴注处于通畅状态,局部未出现红肿、外渗的情况[2]。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定两组对不同置管方式的满意度;从穿刺点有无红、肿、静脉是否出现条索状改变、有无硬结等方面对静脉炎进行判断。

    1. 统计学处理

分析相关数据时使用的为SPSS22.0软件,其中表示计数资料的为百分率(%),组间数据给予x2检验,P<0.05即可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比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高,比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低,组间在进行对比时,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所示。

表 1 两组进行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静脉炎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一次穿刺成功率

静脉炎

满意度

对照组(n=53)

44(83.02)

10(18.87)

46(86.79)

研究组(n=53)

51(96.23)

2(3.77)

52(98.11)

x2

4.9703

6.0142

7.8673

P

0.0257

0.0141

0.0273

3 讨论

老年病人相比于其他人群,血管弹性差、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少,常规穿刺后左手推进套管时无需紧绷皮肤,皮肤会因为无外力支撑而顺着外套管力量出现皱缩现象,阻力形成,血管滑动过程中会有明显的移位、扭曲情况出现,位置无法实现妥善固定,穿刺送管时难度较大,送管时会极大的损伤皮肤,甚至会损害到血管,所以留置过程中若皮肤是放松状态,可将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减少穿刺后的各种不良反应[3-4]。改变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其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穿刺疗效,提高广大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5]

在此次试验中,两组比较的为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静脉炎发生率,其中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足以证明,改进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式有利于显著提高老年病人的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值得全面性推广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杨帆.改进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的临床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S2):167-168.

[2] 高亚莉.改进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的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13,31(06):573-574.

[3] 胡春艳.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改进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0):108-109.

[4] 成菊兰,张晓春,张亚莉.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改进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09):815.

[5] 陆梅,龚进红.改良式送管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8(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