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静脉治疗 保证患者安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规范静脉治疗 保证患者安全

伍萍

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在临床中,静脉治疗的应用十分广泛,很多患者在住院后都需要接受静脉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在带来一定的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技术风险。基于此,国家卫计委出台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尽管如此,但在实际的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仍有不少护士不能熟练掌握上述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特别是对外周静脉穿刺注意事项、输液接头及附加装置的更换要求,其掌握情况更是不尽如人意,这个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1.静脉穿刺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首先,护理人员应优先选择患者上肢的静脉为穿刺部位,同时要尽量避开患者身体的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一些存在疤痕、炎症、硬结等部位的静脉,选择安全、适宜的静脉位置再进行后续的穿刺工作。其次,静脉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始终谨记:对于成年患者而言,不宜选择下肢的静脉来进行穿刺;对于小儿而言,也应尽可能不要选择头皮静脉。

其三,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如进行乳房根治术、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在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上,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优先选择健侧肢体来完成静脉穿刺。另外,对于一些本身具有血栓病史的患者,以及一些之前做过血管手术的患者,在静脉穿刺时,护理人员更要谨慎,对此类患者不要采取置管方式进行穿刺。

最后,在具体的静脉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好穿刺部位的消毒范围,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进行穿刺的情况下,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应保证其消毒范围的直径在5厘米以上;若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的范围,其直径应保持在8厘米以上。消毒工序完毕后,还要等消毒液自然干燥后再对患者实施静脉穿刺。除此之外,在静脉穿刺完成后,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若穿刺处出现肿胀、疼痛等一些反常情况,必要时要立即向医务人员寻求帮助,最好不要自行解决。

2.输液器、输液附加装置更换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常会用到一些静脉附加装置,如三通、延长管、过滤器、无针接头等。但是在实际的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不要过多地使用输液附加装置。在输液装置的更换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3个事项:其一,应保持输液器每天更换,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4小时。若输液装置可能存在被污染的风险,或是其外观已经受到破坏时,也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换。其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患者需要输注全血、生物制剂、成分血时,其使用的输血器要保持每4小时就更换一次。

其三,若输液附加装置处于闲置状态下,应注意使其保持密闭状态,而且发现附加装置有任何破损,也要及时进行更换。在对输液装置进行更换的过程中,应对使用的附加装置也进行更换。比如,静脉注射中的外周静脉留置针,其附加装置,如肝素帽、无针接头等,就需要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更换时,一同进行更换。而且对于CVC、PICC、输液港附加的肝素帽,或是乌无针接头等器物,至少需要保每隔7天就更换一次。如果肝素帽、无针接头中存在患者的血液残留,或是其出现破损,以及取下后,都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换。

3. 冲管及封管过程中的规范

首先,PICC 、CVC、输液港的冲管以及封管,在冲洗中应该使用10毫升以上的注射器。其次,在给药前后,需要用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冲洗,若抽吸没有回血,或是遇到阻力时,应深入检查导管是否畅通,而不能对导管实施强行冲洗。再次,输液完毕后,护理人员需要用生理盐水,或是肝素盐水正压封管,但要注意肝素盐水的浓度。最后PICC导管在接机械期,应保证每周都进行维护,输液港则需要每4周对其实施一次维护,保障其能够正常工作。

4.导管更换、拔出中的规范操作

在导管更换、拔出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患者的静脉导管穿刺部位进行监测,对患者病情、导管类型、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评估,若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拔出导管。外周静脉留置针应该每个3-4天更换一次,PICC留置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年,或是按照说明书进行处置。在拔除镜面导管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导管完整性进行检查,PICC、CVC、输液港应保持穿刺点24小时密闭。另外,对于一些场外营养物,如氨基酸、葡萄糖混合液等,其给药装置需要每天更换,最好是每次更换肠外营养容器时,就更换给药装置。

5.输血过程的操作要点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输血时,需要对患者的血型、输血史、不良反应史等情况进行细致了解,输血前应保证至少2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输血信息进行核对,保证信息无误的情况下,方可进行输血。其次,血液制品不能加热,而且也不能在其中添加其他药物。在输血时,要循序渐进,开始的速度要慢,观察15分钟,患者如果没有不适症状,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血制品成分等情况,来对输血速度进行调节。再次,在输入全血、成分血及其他的血制品时,要在血液从血库中取出后的30分钟之内,就要进行输液,而且1单位的全血、成分血,需要在4小时之内输完。

总之,广大医护人员需要深刻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的静脉护理技术操作,严格按照上述的操作要求进行静脉治疗,规范自身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