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护理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1

血液净化护理风险管理

罗小兰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 , 615000


血液净化是临床上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案,具有专业性强、危险系数高等特点。在血液净化护理工作中,任何环节都可能造成护理安全隐患,影响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因此,应全面分析血液净化护理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环境、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从根本上减少血液净化护理过程中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提高血液净化护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一、安全隐患
1、血液净化设备:当血液净化设备突然停机或发生其他故障时,计算机中的一些程序参数会丢失,影响患者血液净化的效果,特别是生命安全。
2、病人本身:大多数患者会认为血液净化的最终效果会影响自身疾病。比如,病人本身就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他们在接受血液净化长期干预治疗时,容易出现贫血事件或营养不良等问题,这将明显影响血液净化的最终效果。
3、医务人员: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新设备大多不能熟练使用,由于一些操作不当或设置参数不正确,医务人员操作上存在一些隐患。
二、管理措施
1、确保护理操作规范化
在相关操作过程中,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要保证思路清晰,加强护士专业技能培训,显著增强护士的无菌意识,确保内瘘穿刺规范化,确保静脉导管的清洁。急诊治疗特殊患者,特殊情况需要加强疾病观察及相关指标的有效监测。
2、血液净化护理的合理管理
在实施护理质量管理期间,要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合理建立新老员工轮岗管理制度,有效界定个人专项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
3、加强环境和设备管理。根据血液净化中心的具体需要,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各种血液净化设备和水电保护的管理,配置相应的稳压器,从根本上减少设备故障对护理安全的隐患。对于各类集中血透设备,医院应安排专人进行专业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此外,护士应及时对血液净化室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净化室干燥、清洁。
4、加强病人管理。病人入院后,护理人员应指导病人完成一切必要的检查,常规行输血前九项检查,明确病人的身体状况,对特殊疾病病人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就诊管理制度,禁止患者家属陪同,防止交叉感染。制定严格的轮班责任制,严格执行复检制度,对患者在血液净化前、净化中、净化后进行全方位护理。在血液净化前,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净化血液。
5、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医院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减少各类违法行为的发生,关注患者利益,增强责任感;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并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血液净化护理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减少操作失误或差错的发生,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6.血液透析患者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很多环节都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透析治疗过程复杂,对血液净化中心医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医院血液净化室有许多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血液净化过程中技术性强、风险大。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和护理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有效实施质量控制可以显著降低临床感染的几率,最终显著提高血液净化护理的效率。在具体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明确划分洁净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域,合理完成透析准备室、设备存放室、溶液准备室,干库房,湿库房,总务库房等的准备工作。要完善消毒装置,按照规定要求控制血液净化室的湿度和温度,充分保证血液净化室的良好采光。此外,我们还需要合理地完成一整套卫生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我们能够从根本上降低血液净化感染的概率。在准备血液透析前,应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九项检查,一系列疾病指标进行诊断工作。对未经相关检查的患者,应有效完成医院急诊透析区的疾病治疗。对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要合理开展专用机透析,落实相关分级管理工作。最后,合理制定相应的消毒措施。透析后应合理选择相关消毒措施。显示透析器污染后,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消毒工作。合理选用消毒液,有效清洗消毒设备。
  血液净化中心在医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对护士的责任心要求很高,护理人员需要独立有效完成大多数的治疗操作,具备护理专科性强、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透析质量与生存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责任制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其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中的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系统、全面而整体化的护理,从而提高透析患者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