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推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1

多学科协作推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张静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 四川成都 611500

  1. 抗菌药物合理运用必要性

抗菌药物是人类目前在医药领域所获得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之一,在人类保持健康水平以及保障生命安全不受细菌威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类生存健康的重要保障。抗菌药物已在医学运用于各个领域且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然而在抗菌药物的大量运用中,不合理使用现象也日益增加,我国目前是抗菌药物滥用所致细菌耐药最严重的国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发生风险,长期使用某种抗菌药物会增加细菌耐药性,引起人体二重感染,不但降低了可用抗菌药物种类及效果,还增加了患者感染风险,也严重浪费了医疗资源并且使患者个人医疗费用产生不合理支出。目前关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已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笔者对目前医院实行的多学科协作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先进管理模式做如下介绍。

  1. 如何促进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合理运用是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对如何促进合理用药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其中多学科协作监管合理用药获得了较多关注,主要包括建立具有多方授权的多学科合理用药协调机制,大力推广基本药物目录,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宣传合理用药思路,创办针对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制定临床合理用药指南,加强抗菌药物购买环节的评估筛选水平,制定医药费用控制水平的相关措施与政策,运用循证医学促进合理用药,建立独立药物信息提供系统,加强公众用药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消除医院用药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联系,建立适当强制性法规与监督、审查、反馈机制等,在多学科监管模式下对合理用药进行有效监管。

  1. 多学科协作工作模式

多学科协作用药监督是依靠多学科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一项管理模式,其部门及人员构成包括医务部、院感科、护理部、药学部、检验科、呼吸科、ICU等科室。医务部在多学科协作合理用药监管机制中发挥重要领导和协调作用,负责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制度的制定、落实,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牵头解决或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对每次督查的结果进行小结及需要持续改进的问题向临床科室科室反馈,药学部门作为多学科协作用药监督模式中的执行部门,需对医嘱用药合理性进行定期督查,并统计合理用药相关数据,对每月各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评价调查分析。院感科负责调查、收集、整理医院各部门感染监测资料,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创办医院感染专题讲座对感染病例及治疗过程进行讨论、反思、总结,定期开展感染性疾病讲座,通报医院科室感染控制的最新进展情况,并对监测感染、抗菌药物运用过程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反馈。检验科负责对各科室临床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测试结果进行总结并向临床各科室反馈总结成果,以供各科室对抗菌药物运用合理选择作出参考,同时协助各科室临床合理经验用药。临床科室被核查前需对本科室抗菌药物合理运用情况进行了解统计,包括抗菌药物辅助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等,并配合其他学科调查关于药品供应、检验报告、院感控制等相关问题。护理部要对临床用药问题例如输液配伍、输液时间等问题合理性进行及时反馈,并记录本病区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标本送检情况等,及时结合其他多学科专家意见并落实到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执行上。由信息技术人员、微生物专家、感控专职人员负责感染监测任务,主要包括监测信息化、系统化、循证化并多样化反馈监测信息,实现将全院感染病例自动化收集,程序化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控制,过程化抗菌药物点评使用,灵活运用我院信息系统、电子病例、医嘱等系统是实现全院抗菌药物合理性运用评价的基础,利用监测系统前瞻性监测目标,实现所有感染病例事件的实时预警与灵活反馈,包括多重耐药菌的追踪化管理。

  1. 多学科协作监管重要性

临床对疾病诊断治疗依靠于多学科协作,正确用药治疗取决于医生的正确判断、检验师的正确检验、药师正确调配药品、护士正确的护理等,涉及到临床各个环节,因此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也应当与多个相关学科合作联系起来,通过各学科发挥特长综合判断确定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多学科协作合理用药干预查房是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在查房过程中了解临床医生疾病诊断方面知识,学习院感科对感染预防控制的独到见解,了解检验科对耐菌药检测的专业知识以及护理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一线资料,使多学科协作的各个人员技能均能得到提升。多学科协作通过处方点评干预公示平台,对住院患者病例及医嘱用药情况进行检查,统计所有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在各学科专业人员的直接指导下,对各病区用药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促进抗菌药物合理运用是一个需要持续进行的工程,多学科协作监管通过对相关科室的督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各科室间抗菌药物规范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