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

祝光新

南昌市湾里区义坪小学



认识自我包括是什么的问题。(目的)

发展自我包括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技能)

每个孩子似乎总会在某个时刻,可能是漫长冬夜,万籁俱静时,也可能在父母外出时,对着镜子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这看似可笑的问题,却反映孩子想探究自己,主宰自己的愿望,作为个体的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经历着想要认识的过程。然而这种认知并不容易。人们正是通过认知自己,逐步认知客观世界的。这种认知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在人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通过教育手段怎样强化这种认识,是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个性形成及其发展水平。所谓自我意识,简单地说就是对于自己本身,自己与他人及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


自我意识的动态形式是指自我心理过程,包括自我认识过程(自我感觉,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情感过程(自尊心、自信心、自卑感)和自我意志过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意识的静态形式是指通过自我心理过程形成的自我概念,包括个人自我概念,社会自我概念等部分。


自我认识过程是这样:自我感觉,即对自已的感知、思维及意向等内部感受的察觉,并对观察的情况作初步分析和归纳,它是自我认识的初级阶段。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素质、品德、行为几个特征的判断与评价。评价的标准是多样的:有的依据与自己条件相似的人为标准;有的依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评价自己;有的通过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分析来评价自我。自我情感:是自我意识上的情感表现,它是伴随在自我认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自我意志过程是自我意识过程中运用自我分析、自我鼓局、自我监控、自我命令等手段调节行为来实现目标。

再说自我意识的静态形式,是在动态心理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自我概念。自我心理过程与自我概念之间是相互依从、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关系,共同构筑完整的自我意识,前者推动后者的形成与发展,后者引发和激起前者的进一步活动。


首先,自我知觉地遵循一般的知觉原则,即从具体形象知觉向抽象概括性知觉发展。其次,自我意识是有形的,是一套相关知觉的组织的整体。虽然自我意识是滚动的,变化的,却总是保持一套有组织、连贯统一的性质。再次自我并不是在心中存在一个小人儿,自我意识不做任何事,人的自我不是在控制自己的行为,人只是有一整套的经验,以自我来表达。最后,自我意识通常是可以觉察到的,尽管个人也有自己觉察不到的情况,但自我主要是显意识的,一般可以自己感觉到。


二、作用


1.自我意识在人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和人的生活态度,能把人从贫困潦倒变为事业有成,自然也能把人从刻意追求变为无所事事。(用别人的语言来说)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与之都有密切的关系。(从行动上表现出来)


对自己的愿望动机行为和个性品质的评价,关是到个人参与社会的积板性、也影响到协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人的自我意识在暂力和认知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人有一种认识建构的能力、其第一机制就是化”、即把经验材料造行处理,纳人原有认知结构的架中、如不能纳人度会产生“顺应即主体在经验激后引起自我调节,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格局改变使认识能力发生变化。人的认识发展过程,就是这样一种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这里,认识世界是通过主体自我意识这个中介来实现的。因此,自我意识与智力是相关的,即自我意识相对发展超前的人比自我意识相对发展后的人的智力水平要高、分析性题维水平要高。因此教育者就应该从自我意识这个方面着手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由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阶段,来判断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使我们的教育有了着眼点。

判定孩子的行为总比判定孩子的语言准确些,因为行为总不像语言那样容是掩饰。


在教学实跟中,经可以遇到易发器,好冲动,爱的孩子。以在认为这是由性格或品德决定的,现在却可以把它看到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某个段的表现。仔细观赛周国的人、的确大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尽管每小时候具冲动、成人之后也易冲动的人小时候爱数读,成人之后也爱数谈的人,但成人的行为与孩子的行为还是有本质不同。成人的冲动与量常常有功利性质,而孩子就少一些、更多显示为盲目性或难以控制的结果。我们想办法提高他的自我意识成为教育的关键


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自我评价发展较快,自我体验先快后慢、自我控制能力忽强忽弱。


四、走上认识自我的路


青少年时期的核心任务是解答我是谁的问题,这个问题解答得好坏、直接影响青少年向成人世界过渡,美国心理学家马萨认为青少年自我确认有四种方式:


1.早定。即青少年基本没经过什么困感与静就认定了自我特点与发展、这通常是接受了父母及师长对自我的认识与期望、早定者虽然免除了自我确认中的痛苦思素,却可能因完全认同父母及师长的置念,而缺乏生活的自主性。


  1. 拖延。指青少年正处在对自我确认的图感与述中,向无法全面认识自我,建立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所以在排之中、拖延对自我确定的思考与时间。拖延者虽然正在经受自我确认的,却段有放弃对自我的思索.

3.迷惘。指背少年完全陷入了对自我确认的困感当中,干脆不再去思考自我,得过且过,稀里糊涂地混日子,迷惘人不愿面对成人社会的挑战,宁愿生活在自我浑噩世界中。


  1. 达成。指青少年经过对自我认识思考,终于认定了自我的特点与发展方向,找到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我的最佳接合点,充满信心地弃向未来。

怎样做呢?

第一步:确定目标。


只有自己定的目标,才是自己感兴趣的,才会全力以赴地争取实现。我这样认为,自定目标,实际上是自己对自己的二次评定,光其是成绩差一些的孩子,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得到亲自家长和学校的一次次打击,自信心最易受到伤害,定目标之前可以先让他自己列出优点单,缺点单,让他在优、缺点单中发现自已潜在的优势,只要是切乎实际的认定,就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步:分解目标。


总的目标建立之后,要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困难的目标也可分阶段完成。目标越具体越好,只有具体的目标才能清晰明确,才能使孩子们感到自己离总目标接近了。其中也许会碰到挫折,修改目标重新认识自己。


第三步:强化目标。


目标不能仅仅是一种希望而已,要把目标浓缩成炽热的追求,让希望的火焰燃烧起来。无时不忘,魂系梦绕,才会带来希望的结果。

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积极性也是可控的,学生对完成某项工作的积极性等于他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对目标价值的大小判断)与他个人对该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估计(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激励力量=目标价值x期望值


我们在前期自定目标,分解目标的运作过程中,主要就是让孩子分解行为目标的价值有多大,目标概率有多高,如果是高的行为价值,大的成功概率,那么行为动力就强,这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我认为这种目标教育除了可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之外,还有以下几点优势:


(1)根据孩子们都向往未来这一基本事实,使孩子达到目的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完成任务最直接的动机。


(2)日标是现实的超前反映,它基于现实,又连接未来;它植根于现实的奋斗之路,又把达到目标的巨大希望带给人。


(3)在目标的设立与完成过程中,孩子的心理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自信心、自尊心、成就感、责任感就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加强.

(4)目标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它是抽象思维与积极想象的产物。


(5)目标、兴趣都是个性心理倾向的组成部分,目标也是与兴趣相联系的,目标可以是兴趣的指向,而且目标完成又加强了兴趣。


(6)目标教育是理想教育的初级阶段。


在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及其自我的价值、需要,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只有调动了自我的极大兴趣,将是学好每门功课的原动力。


[作者简介]祝光新江西南昌市人中小学一级,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