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3

高校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探讨

张瑾

西北政法大学教务处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社会技术性人才的重要摇篮,为有效满足当前的素质教育发展需求,应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化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的设立,深化管理评价内容的基础性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环境,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将针对高校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评价体系;管理

引言: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尚存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性问题,为全面推动高校的基础性建设,教育管理人员应树立清晰的价值认识,积极进行问题解决思路的设想,准确采取科学化的应对手段进行网络教学管理机制的构建,贯彻落实客观性、实效性、科学性等发展原则,深化以人为本的执行理念,全面推动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高校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的主要构建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随着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断升级,高校在进行网络教育管理机制相关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贯彻执行导向性的发展原则,结合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发展格局,充分进行网络教学管理发展方向的思考,不断升级基础性的网络教育管理机制评价体系,全面推动高校的长期协调发展。

(二)科学性原则

秉持科学性的发展建设原则是不断完善高校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基础,对于新时代下的网络教学管理机制,高校领导层人员应明确进行相关体系建设理念的设定,始终秉持科学的发展态度,积极进行网络教育管理系统中各级指标系数的确定,确保整体网络教育管理责任体系中每一条内容的独立性与完善性。

(三)可变性原则

科学技术手段的创新为现代化高校教育监督管理系统的完善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自媒体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在进行制度体系创新时应明确树立可变性的发展原则,学会依据当前的教育发展局势进行教育管理理念与教育方式的转变与升级,全面推动现代化基础网络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可行性原则

高校在进行网络教育管理机制相关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切忌盲目进行内容设定,面对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对于知识型人才日益提升的发展需求,高校应积极进行社会市场基本发展形势的分析以及自身经济建设实力的考量,在分析诸多建设性因素的基础上,确保实际制定的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的完整性与可行性。

(五)客观性原则、

在充分考量当前高校学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客观性为主要的构建原则,确保实际的网络教育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符合现阶段的教育发展需求。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还需积极进行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全面实现基础性教育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六)实效性原则

高校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该校学生群体进行管理与服务,整体的评价体系模式中涉及网络教育制度、评价程序、组织架构、评价方式等内容,针对日常教学管理中出现的突出性发展问题,高校应积极进行问题解决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将创新性的科学化监督管理理念融入进网络教育管理内容之中,确保各项评价监督管理环节的有效执行[1],为高校整体运作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高校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的实施对象

(一)师资力量的监管

专业教学知识储备丰富、实践教学技能掌握扎实的教师人才是推动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管理评价的主体对象之一,为高校的教学人员以及专职网络教育工作的管理型人员,为全面确保新时期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深度优化,同时确保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的稳定运作,高校全面进行建设性发展目标的设定,借助专业的人才招聘标准制度进行知识型教学人才的聘用与培养,为全力打造专业化的教学队伍,在完成基础性岗前培训活动后,还可依据自身的发展实力进行专项培训活动的定期举办[2],引导课程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管理人员明确自身在网络教学发展中所肩负的重要性职责,详细认知现代化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存在的重要性价值。

(二)学生的学习管理

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教育管理评价是当前高校网络教育评价系统中的重要性组成部分,面对当前的素质教育发展局势,高校应正确认识到学生群体存在的主体性价值,在针对学生进行初期阶段的监督管理时,高校的网络教育管理者应充分依照网络教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执行标准的合理性研发,在不断融入现代化网络课程必备要素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网络教学认知,努力为学生创造出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于网络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学生的基础性合作学习、日常学习活动管理、参与网络教育内容的程度、教学信息质量反馈、教学信息发布等纳入实际的网络教育管理评价系统的内容之中。逐步引导学生在加强网络理论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掌握最新的网络课程学习技能。借助专业的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对学生整体学习的表现进行专业评测[3],以此确保整体网络教育管理课程的顺利进行。

(三)教学设施的保障性管理

国际化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知识型人才以及文化的竞争,在不断进行体系化管理与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应正确认识到自身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发展价值,明确自身对于人才培养的职责,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深刻认识到学生自身所存在的主体性作用,将学生群体作为日常教学活动开始以及网络教育管理体系建立的重点对象,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建设基础,努力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网络教育学习环境,以科学化的服务意识为发展基础,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网络教学设施保障[4],推动高校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

(四)网络教学资源的科学管理

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高新科学技术产业蓬勃兴起,先进性电子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教学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现阶段的高校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管理已然成为重要的评价内容。高校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及时进行新型教学资源的整合,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制度管理、教学平台资源的规模化建立、资源的整体性规划等纳入实际的评价考核项目之中。为显著提升自身的网络基础教育评价机制,高校可积极学习国内以及国外的先进性管理手段。在积极开拓网络化教育管理规模的同时,注重提升自身的基础性硬件设施,加大数字化网络教学图书馆的建立与推广,努力为教学人员以及学生群体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促使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有效性的顺利发挥[5]

三、高校网络教育管理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尚处于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不成熟的发展阶段,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可归类为有相关网络教育监督管控机制的不健全,对于学校的日常管理而言,实际的监督管控范围较小,往往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水平、校园文化、课程建设标准等内容的管理规划,高校为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监管工作机制的设立,导致各教育部门无法清晰划分自身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内容,管理人员对于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缺乏全面性的认识,也将严重阻碍网络素质教育的管理效率。

(二)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专业的网络教育管理人才是保障高校教育管理体制顺利推进的重要性基础,教育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基础性教育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展开。网络教育管理工作内容中涉及的知识面广、工作量大,为保障管理机制的顺利执行,教学人员需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目前,教学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是影响高校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科学构建的重要限制因素,网络教育管理人员未及时进行管理理念的升级,针对网络监管中涉及的诸多细节缺乏严谨的工作考量,导致在完成最终的管理评测时,缺乏对学生群体网络教学参与度、学生基础考核情况、学习进度等方面的了解,不利于高校网络教育管理体系的科学化构建。

(三)未有效设立人才教育管理目标

作为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始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知识型专业人才的责任。有关网络教育管理人员未正确认识到学生群体在教学管理中所处的重要性位置,单一的进行教学行为的常规化管理,不利于学生网络教学思想意识的树立,人本教育教学目标的不合理设立也将进一步导致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协调发展。为有效促进高校阶段学生的健康发展,掌握更深层次的网络学习知识与实践能力,教学人员以及网络教育管理者需及时进行思想观念的摆正,注重将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与实际的网络教学内容进行结合,科学设立各时期的教学发展目标,全面提升网络教育监督管理机制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四、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的专业设计

(一)完善管理制度

相对完善的教育管理评价机制是保障高校稳定向前发展的基础,面对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不断升级,高校应积极进行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为全面满足当前高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不断掌握创新型的学习技能,高校还应积极进行网络化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的建立,于实际的管理期间进行问题的解决以及管理模式的完善,实际工作中将学生网络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进展等纳入实际的管理评价范围之内。为全面提升网络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高校可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激励机制的构建,为网络教育管理体系的执行提供基本保障。

(二)创新教育方式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当前的素质教育发展格局。为科学进行网络教育管理评价机制的构建,高校应积极进行创新性发展理念的更新,鼓励网络教学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技能,不断进行教学形式的更新,通过拓展性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通过合作交流深度掌握网络教学管理中的学习技巧。

(三)优化教学评价环境

轻松和谐的教学评价环境有助于高校持续性的推进网络教育管理评价机制,在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发展原则下,通过健全网络教育管理规模可深化学生以及教学人员对于网络教学的客观性认知,高校不断进行教学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努力创设更加良好的管理评价环境,可全面推动高校的发展效率。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以及多种创新型科学技术手段的推广与使用,数字化网络基础教育应运而生,为全面推进网络教育的发展进程,需及时进行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科学应对教学环节所出现的一系列发展问题,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原有教育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创新性网络教学手段的融入,不断优化网络教育监督管理指标,以相对完善的硬件设施为发展基础,努力为高校学生创造出更加合适的学习空间,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反馈,全面确保高校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的高水平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凯旋,张启东,刘杨明.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和质量标准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4(17):281-295.

[2]刘紫霞,邓丽莎,孙晓坤.简述新时期高校网络安全质量教育先进性教育工作管理体系的建立路径[J].山东大学出版社,2019,04(16):104-107.

[3]王启明,吴琪琪,廖小华.小议高校网络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初期存在的重要性问题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18,04(15):124-119.

[4]孙明明,张建东,刘明奇.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4(17):214-258.

[5]张晓琪,赵佳乐,王阳红.简述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性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04(16):114-125.

作者简介:张瑾,性别:女,汉,1992-02-19,陕西西安,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