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评价 快乐劳动——校本劳动教育评价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5
/ 2

立体评价 快乐劳动——校本劳动教育评价策略初探

胡海波

浙江省 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学达小学 315800

【摘要】教育评价具有导向,鉴定,激励的作用,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成为“学习——对照——调节——改进——完善”的过程。我校的校本劳动课程的评价遵循评价原则,还关注评价的有效性,体现共性,也关心学生的个性;关心结果,更关心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兴趣。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形成绿色评价体系,不断激励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劳动中体会创造的快乐。

【关键词】立体评价 激励机制 快乐劳动

劳动教育是我校的特色,课程开设了手工制作、烹饪厨艺、种植养殖、机械操作等几块。丰富的劳动教育的内容,从多方面引导孩子参与劳动,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学业评价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和教学活动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每一门学科有了科学全面地评价机制就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投入更大的学习热情。为此我校相关老师经过大量的学习、讨论、实践,形成自己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

一、前期准备

(一)了解学生需求。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做出判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是被评价者,也是评价主体,对自己的劳动能力,劳动情感等进行评定,启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对评价的参与感和自我体验,养成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之间互评,他们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在制订评价标准前我校组织了由五六年级学生代表参与的评价交流会。会上由教导处牵头,了解学生喜欢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结果,评价达标标准、奖励物品及兑换方式等。从源头了解学生对评价的需求、态度,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二)协调教师分工。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评价的主力军。根据学生课堂内外不同的劳动态度、产生的不同劳动效果、不同的劳动效果,分别作出分层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教学过程。学校组织研讨会,讨论评价表中每一项内容,倾听任课老师、班主任老师对劳动课程评价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评价全面,操作性强。

学校分低中高段三个小组分别尝试实践,不时修改,在学校制订评价表的基础上补充年级特色的内容。学校排课时,每个年级三个班级都安排同一个教师执教劳动课程,统一评价标准,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三)指导家长合作。学校劳动课程只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形成劳动技能的一小部分,大量的劳动实践要在家里完成。家长是校外老师,他们参与、指导、监督学生劳动的全过程。家长们拥有的一技之长,是学校劳动课程的拓展和补充。学校为了能让家长们更好的指导、评价学生的劳动过程,召开家长会,对全体家长进行培训。会上,各班班主任介绍了学校的劳动课程,呼吁家长们重视劳动,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支持和鼓励孩子做些社会工作,如参与社区公益劳动等,帮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协作,提高独立生活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劳动教师详细解读学校劳动课程的评价方案,评价内容,评价要点。会后组织家委会讨论、修改、补充。家长们经过学习,了解到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二、评价实践

(一)教师评价

1.劳动学习评价

比如老师在教学《厨余垃圾分类》时,结合小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当前垃圾回收现状,主要讲解了厨余垃圾以及回收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掌握厨余垃圾是指厨房产生的食物类垃圾以及果皮等。主要包括:剩菜剩饭与西餐糕点等食物残余、菜梗菜叶、动物骨骼内脏、茶叶渣、水果残余、果壳瓜皮、盆景等植物的残枝落叶、废弃食用油等。课堂上能正确分拣出厨余垃圾和非厨余垃圾,这样的孩子课堂表现就能得五星。

2.劳动实践评价

三年级有个劳动内容是《布贴画——我喜爱的小动物》,要求学生利用废旧衣服或布料制作小动物的布贴画。课堂上老师通过导入布贴画图片让学生了解布贴画装饰艺术,并且通过向学生讲解布贴画的具体制作过程。然后学生发挥想象力,确定主题,用笔画出所要拼贴的小动物图案,再剪出小动物的头颈,身子,腿……经过色彩搭配,最后拼贴成一幅完整的布贴小动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完成拼贴。学生经过老师指导,基本能按照劳动步骤完成劳动过程,都能得到三星以上的评价。

3.劳动品质评价

六年级学生在学达小厨房学习了《炒青菜》,当天的劳动作业就是根据家里的食材,学炒一盘菜。老师请食堂师傅录制了炒青菜的视频,推送在学校公众号。学生回家后,主动炒了一盘青菜,受到家人的一致称赞。该生那天晚上还炒了西红柿炒蛋。第二天汇报时,孩子对自己的炒菜厨艺非常满意。他和家长约定,星期六就是他的厨艺展示日。老师当场给予五星好评。在老师们的积极评价下,四川学生学会了“小鸡炖蘑菇”,湖南学生学会了“带鱼羹”……

(二)学生评价

1.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是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的劳动热情、合作态度、劳动成果等方面做出评价。小组评价主要是通过小组内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劳动观念,增强合作意识,促进了劳动能力的提高。

2.自我评价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和对劳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做出的分析和判断,并对自身的劳动意识进行自我调节的活动。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

(三)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设计简单易操作,重点关注孩子完成劳动作业的过程中表现的热情、劳动时间、劳动技巧等。家长总评时要肯定孩子的劳动,提出建议,帮助孩子改善提高劳动技术。

低段年级的孩子评价自我服务能力,包括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铺床叠被,吃饭,洗脸洗手,收拾整理玩具。孩子在家长指导下练习,直到学会为止。每次完成劳动任务,都由家长评价。

三四年级的孩子,在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学做家务。开饭时可让他们帮着搬凳子、摆碗筷,饭后让他们帮收拾碗筷;可让他们和家长一起打扫居室卫生,如扫地、擦桌椅柜橱;可以让他们帮家长一起刮土豆皮、择菜、洗菜;还可以让他们到不远的副食店去买醋、买酱油等。

五六年级的孩子要求又提高了,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居民区组织的一些公益劳动,例如,参加春天的植树,夏天的灭蚊蝇,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扫雪等;也 可以带孩子照顾附近的孤寡老人、军烈属;让他们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发报纸、取牛奶、照顾小朋友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都意识到,学业评价是开放的,立体式的,能促进学生信心,全面发展的。我校的绿色评价从时间跨度来看,包括学生参加劳动的开始、过程和结束;从空间来看,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从内容来看,除了知识外,还包含了学生劳动时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更注重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兴趣,真正落实评价成为“学习——对照——调节——改进——完善”的过程。我校的劳动评价模式才刚刚起步,我们会不断探索,继续创新,不断激励学生学会劳动,爱上劳动,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韩国强;构建新的学业管理与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发展[J];上海教育;2005(Z1)

2.张军瑾;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年09期

3.刘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劳动教育模式的建构[J];新课程研究;201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