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形象在中国油画中的叙述方式与变化趋势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5f8543cdeb482_html_28276e071acf26d8.gif

农民形象在中国油画中的叙述方式与变化趋势探讨

匡双杰

云南大学

摘要:在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油画的发展中,农民主义题材的油画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艺术家所关注的艺术视角变化。本文阐述了农民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结合中国油画中的农民形象的发展与演变特点,我们分析了农民形象在中国油画中的表现衍变情况。

关键词:农民形象;中国油画;叙述方式;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418810

一、引言

农民的形象一直是当今世界各国的绘画艺术作品中最为常见的艺术人物形象,中国自古以来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民族以及农业经济发展大国,农民的形象更是频繁出现在各个时期的世界各国绘画艺术作品中。在西方油画艺术传入中国后,历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国传统民族油画的发展表现出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蓬勃的前景。不断振兴和发展着中国油画的事业, 除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油画表现艺术技法以外,实现西方和中国当代油画的民族化才是根本。在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油画的发展中, 农民主义题材的油画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艺术家所关注的艺术视角变化,中国油画作品形象中的农民形象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农民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农民形象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例如,在长时间的劳作及风吹日晒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民的皮肤都呈现出小麦色及古铜色的黝黑的肤色状态,同时,由于经年累月的暴晒,许多年纪稍长的农民皮肤会出现较深的皱纹。一方面,这些外貌特征能够体现出农民劳作的辛苦与不易,反映出农民群体的生活境遇。另一方面, 这些外貌特征在光影的作用下能够呈现出极佳的视觉冲击力。此外农民的双手也是极佳的描绘对象,许多农民油画会对农民的手部细节加以着重刻画。在许多农民画中有着大量的农民劳作场景的描绘,这些生活化的场景能够还原农民的日常生活,也能够以油画的形式体现出独特的生活气息和烟火气息。

我国有着许多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服饰在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与传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特点,呈现出形态各异的造型美感,也在服饰艺术中蕴含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许多农民所处的村落依然有着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的习惯,农民画能够将民族服饰进行记录及刻画,带给观赏者视觉是的享受。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

三、中国油画中的农民形象的发展与演变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民形象

5f8543cdeb482_html_4b1de37288a070fa.gif

5f8543cdeb482_html_ba24fe3842082efc.jpg

油画以其精细逼真的人物造型能力、真实的三维空间的表现和鲜艳生动且真实可信的油画艺术色彩和效果,给带给了当时仅有传统的中国绘画创作的中国人以全新的绘画视觉感受和体验,倍受当时的皇室、大臣、贵族、富商的青睐,纷纷用这种油画为自己的造像留念,流传后世,起着与传统照相机别无二致的作用和功能。新文化运动后,启蒙主义思想和深厚的人文主义关怀使大批从欧洲和日本学成归来的中国现代油画艺术家把自己的视点都放在了普通人身上,尤其是

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和农民身上,通过对一些具体的人物动作环境、道具以及一些人物具体表情的描绘和刻画,塑造了苦难的普通人和农民形象。如图所示:

图 1 唐一禾作品《祖与孙》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农民形象

这些油画艺术作品充分地展现了这个时期农民群体积极乐观的阳光,热情饱满勇敢面对社会生活的浓郁民族文化气息和对社会主义的强烈时代感,深受当时自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三)新时期的农民形象

随着对农村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实施,农村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变化,但农民的生存状态并未彻底改观。很多乡土油画家到农民生活的乡村和城市中去深入考察和体验,并创作大量反映农村现实的乡土油画作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反映了农村、农民、农业的现实状况。油画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艺术的一种舶来品,

自油画进入中国以来,就与整个中国的文化本土有着紧密联系。农民工作为整个中国现代农业社会的一个特殊人群,来自于农村,以自己耕种农业为生,中国的优秀传统的文化离不开悠久的传统农耕文化和生活。所以,将农民工作为主要题材和对象,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农民工形象这一简单的作品设计问题,还是因为它可以充分体现和反映出这个时代画家的一种艺术精神和追求。

四、农民形象在中国油画中的表现衍变分析

(一)农民形象在中国油画中衍变的原因分析

占我国人口总数三分之二的农民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他们是旧社会的受难者;是新中国的建设者;是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者; 更是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者[4]。在中国油画作品中农民形象的演变具体表现为饱受苦难——勇敢幸福——迷茫无助——淡然接受的过程,但在每一阶段以及不同阶段之间的转折点都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表现出农民在社会之中十分显著的变化。这种巨大变化符合了社会传承与发展的实际和情况,从中国油画艺术史的各个角度看,这种巨大转变同时也是各个历史时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表现和说明真实的中国乡村农民生活,农民形象是中国的乡土油画不竭的艺术创作动力和源泉,农民形象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缩影。

(二)农民形象在中国油画中叙述方式的衍变分析

1.视角的变化

文艺创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意识形态,社会人文关怀的反映,画家作为文艺创作的一线工作者,他们的作品有一定的舆论导向和推动作用。就视角的变化而言,画家对农民的关注是呈俯视—仰视—平视的趋势而变化的;在战争的年代农民大多作为苦难的承受者,受到了艺术家的高度关怀, 他们对于农民的痛苦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与悲悯。

《父亲》可以说是一部在我国当代油画艺术作品中表现巴山农民人物形象的一幅具有里程碑历史意义的油画开山之作。《父亲》塑造了一位感情真挚、淳朴憨厚的巴山老农形象,画面以暗示丰收的土黄色为背景衬托了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孔。这不是某一个国人的父亲,而是整个中国人的衣食父母;其外在的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令许多人感慨不已,这幅朴实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一种质朴而求真的精神和意愿。作品中的主人公皮肤深深的沟壑、干裂的双唇、粗糙的双手、破旧的衣服以及无数划痕的碗都能够体现出老人饱经风霜的生活历程,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老人慈祥善意的神态,通过极度写实的油画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当时农民的真实风貌,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农民题材作品的发展, 更为显著的是直接推动了以中国四川省乡土画家为主要创作主体的"伤痕美术"的研究和发展。

五、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油画的画法和技艺不断地精进,所描绘的作品也越来越细致并具有时代特色。本文通过探究农民形象在中国油画中的运用,进而对农民形象创作的意义进行阐述;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前、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及新时期的农民形象在油画中的表现,探究农民题材在中国油画创作中的衍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中国油画人物画方面、历史发展方面给读者们一个研究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张海军,孙丽丽.符号视角下的农民题材油画研究[J].经济师,2020,(3):205-206.

[2]张晓凌.时代精神与民族品格——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的时代特征[J].美术,2019,623(11):34-51.

[3] 赵 阳 . 忻 东 旺 作 品 中 的 农 民 工 形 象 再 认 识 [J]. 大观,2019,(7):252-253.

5f8543cdeb482_html_525f268cea62a5f9.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