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3

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袁梦

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4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通过开展运动康复干预后对自身心功能影响。方法:择取冠心病CHF患者80例,时间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根据予以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同等人数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全部开展单纯药物治疗,后者全部开展药物治疗+运动康复,对2组临床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各项心功能指标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指标显著偏高,LVEDD和LVPWd指标均显著偏低,(p<0.05)。2组治疗前SDP和DBP水平对比有可比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DP和DBP水平均显著偏低,(p<0.05)。结论:冠心病CHF患者通过开展运动康复干预后,可显著改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及血压水平。

【关键词】冠心病CHF;运动康复;心功能;影响

现如今,国内导致患者死亡率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要属CHF,该疾病是许多心血管病终末段,对患者个人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1-2]。目前,导致患者发生CHF疾病相关因素较多,包括冠心病及高血压。以往临床针对冠心病CHF疾病患者主要采用的常规治疗方式,但是疗效欠佳,无法彻底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使患者血压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3]。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临床决定开始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添加运动康复,其疗效显著。本研究择取冠心病CHF患者80例,分析冠心病CHF患者通过开展运动康复干预后对自身心功能影响,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冠心病CHF患者80例,时间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根据予以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同等人数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全部开展单纯药物治疗,后者全部开展药物治疗+运动康复,比对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p>0.05),见表1。

1 基线资料

组别

n

平均年龄

观察组

40

21

19

54.62±7.22

对照组

40

22

18

54.33±7.40

x2/t

0.050

0.177

P

0.823

0.860

1.2方法

对照组:针对该组患者主要实施β受体阻滞剂、扩血管、吸氧、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或者是强心剂等,随后再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在日常方面,叮嘱患者戒烟酒,根据患者个人文化程度,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控制患者每日脂肪以及盐量的摄入。必要情况下,可给予患者有效心理疏导,让患者能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去面对疾病。

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之上添加运动康复,具体操作如下:(1)对患者开展运动康复训练前,首先对患者的实际身体与病情状况做出详细评估,患者步行6min,将其距离进行记录。(2)第1W,将患者首次行走的距离10%至20%情况进行记录,当患者处于休息时将其心率进行记录,每分钟在10次以下;(3)第2W,患者进行训练时行走步数控制在3000~5000步左右,训练时间控制在40min,每周至少训练4次。后期训练时需要评估患者实际体力状况,随后循序渐进对训练量进行增加;(4)运动前热身运动:开始训练前至结束,需要做好热身运动,包括慢走以及关节伸展等,当训练完成以后需进行5min左右的慢走。训练时,若患者出现任何异常及时停止训练,及时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

(1)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变情况进行对比,分别包括:LVPWd(左心室后壁厚度)、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LVEF(左心射血分数)。

(2)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别包括:收缩压(SDP)和舒张压(DBP)。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5f850830e2204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来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表2所示,2组治疗前各项心功能指标有可比性,(

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指标显著偏高,LVEDD和LVPWd指标均显著偏低,(p<0.05)。

2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n=405f850830e2204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组别

LVEF(%)

LVEDD(mm)

LVPWd(mm)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1.15±5.75

46.84±7.76

61.40±8.12

51.05±5.92

12.15±1.08

10.12±1.26

对照组

41.09±5.64

42.75±6.59

61.35±8.08

59.00±6.44

12.24±1.14

11.05±1.09

t

0.047

2.541

0.028

5.748

0.363

3.530

p

0.963

0.013

0.978

0.000

0.718

0.001

2.2血压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表3所示,2组治疗前SDP和DBP水平对比有可比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DP和DBP水平均显著偏低,(p<0.05)。

3血压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对比n5f850830e2204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分组

例数

SDP(mmHg)

DBP(mmHg)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142.16±16.03

113.02±11.24

83.21±10.18

76.16±10.21

对照组

40

140.22±15.41

122.14±9.06

84.16±9.22

80.17±6.52

t

0.552

3.995

0.438

2.094

p

0.583

0.000

0.663

0.040

3讨论

通常患有CHF疾病患者自身自脏泵血功能会不断减退,而心输出量无法满足需求,当患者进行运动时,则会出现心绞痛、心悸、体力不支或者是气短等症状。随着患者心室收缩功能呈现异常状态,因此处于运动状态时自身左室收缩不够充分。当患者开始进行亚极量运动或者是极量运动过程中,自身心理以及搏出量均会呈现下降,同时心输出量也随之降低。当CHF患者舒张异常时,会导致左室舒张容积扩大,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影响[4]

以往临床针对该疾病患者主要采用的主要方式为药物治疗以及卧床休息,但是长期卧床休息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关节僵硬、体力衰弱、肺部感染或者是肌肉萎缩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预后。因此,在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式同时还需加入运动康复,可对患者肌肉功能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等造成影响,增强患者运动能力峰值以及摄氧量。本研究结果指出,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指标显著偏高,LVEDD和LVPWd指标均显著偏低,(p<0.05)。观察组SDP和DBP水平均显著偏低,(

p<0.05)。

总之,在给予冠心病CHF患者常规治疗方式同时还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加入运动康复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稳定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学美, 李晓燕, 陈芳,等. 运动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及醛缩酶水平的影响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4):564-566.

[2]何飞, 周新浪, 陈达开,等. 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9, 41(1):58-60.

[3]郝佳, 姜淑萍, 赵君,等. 运动疗法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运用价值研究[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20, 29(1):9-13.

袁梦(1998年3月),女,汉族,籍贯浙江桐庐,本科学历,现就读于南京体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