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畜牧业转型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草原畜牧业转型探析

艾尼瓦尔 ·买买提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草原站 843400

摘要: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在草原牧区上放养的牲畜越来越多,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的面积越来越大,但是传统的生产方式也制约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牧民的经济收入,这就要求对草原畜牧业进行转型升级。本文简要分析了本地区草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转型的措施。

关键词:草原畜牧业 问题 转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其划地面积可达5700万公顷,草原面积仅次于内蒙古和西藏。在18类草原中,新疆有11类,其中很多优良草场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同时由于新疆草原远离工业区,生产的畜产品均为绿色产品,在市场上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可形成自己的品牌和效应。新疆的畜牧业已经成为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对草原畜牧业进行结构转型升级,以提高养殖水平,保障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

1制约新疆草原畜牧业转型的问题

1.1草地退化在新疆,草场退化、砂化的趋势日益严重,天然草场退化后,优良牧草就会逐渐衰退,而毒害草的数量就会增加,这就使草场的使用价值大大下降,而同时,由于草地植被变得稀疏,地表裸露面积扩大,造成砂化、旱化,表层土壤受到风蚀和水蚀,大量流失。另外,草场退化后也为草原虫害鼠害的泛滥提供了条件。新疆的草地有80%已经退化。草地生产力下降,载畜量已经降到了1.49公顷饲养一只羊单位。有22.3%的牲畜吃不饱。退化的严重的大小尤鲁都斯盆地退化面积已达437.1万公顷,占此地区草场总面积的64.3%,草场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35%,牧草覆盖率从75%下降到45%。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在1998年草原“三化”(退化、碱化、砂化)面积已达922万公顷,退化面积达到331万公顷。

1.2牲畜疫情频发近年禽畜疫病的爆发流行对畜牧业的发展和牧业收入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禽畜疫病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可以危及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从而在社会上引起人们的恐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疫病的有效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到疫病的有效防控,才能降低畜牧业的生产经营风险。新疆在地理位置上相对封闭,从这个角度上看新疆在疫病防控上是有优势的。但由于禽畜疫病的流行性、复杂性和难控制性,虽然各级部门、社会各界投入大量精力、做了大量工作,但并没有使重大禽畜疫情频发的现状有所扭转。

1.3畜产品加工落后在新疆,从事畜产品加工的企业总体来说,大规模的少,据统计,资产总额大于5亿元的企业只占企业总量的0.77%,5000万元到5亿元的占3.27%,而5000万元以下的占96.73%,其中,资产总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占61.8%。同时,大多畜产品加工企业设备落后,只能对畜产品进行简单加工,所加工的产品科技含量低,能在市场上立足的精品名牌产品少,缺乏竞争优势,这给畜产品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而且许多企业内部人才缺乏,即使有,水平也有限,使得企业缺乏创新能力。新疆的草原畜产品虽然受到工业的污染小,但对绿色产品的认证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新疆的绿色畜产品没有出口的资格,只能在本区市场上销售,制约当地畜产品加工业的效益,进而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新疆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分布不均衡,不合理。据调查统计,规模较大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乌鲁木齐、昌吉等地,而像伊犁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区等畜牧业发展条件好的地区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却极为缓慢。仅昌吉州和乌鲁木齐市的肉类加工产值就占全区的81.83%,而克拉玛依市、喀什市、伊犁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肉类加工产值分别占全区的5.48%、4.37%、3.16%、2.94%、0.86%、0.77%。

1.4毒草蔓延,影响畜牧业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区的毒害草有81种,危害面积为194.4万亩。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毒害草已经发展到104种,而且蔓延速度惊人,危害面积已达1.08亿亩,占全区可利用草场的七分之一。根据资料显示,新疆草原毒害草危害严重的面积为1274万亩,在塔城、阿勒泰、伊犁、昌吉等全区的13个地州均有分布。其中,乌头草、醉马草、白头翁、棘豆、苦豆子、菊蒿等是新疆常见的毒害草。伊犁地区是毒害草问题严重的地区,在那拉堤草原,乌头草在阿乌赞草场上已占总草量的30%,严重的地方达30%,喀拉干特牧场的毒草占总草5%―15%,喀拉峻草原被毒草污染面积已达40万亩,毒草占总草量的10%―20%。 

2促进草原畜牧业转型的策略

2.1加强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转型的基础。牧区草、路、水、电、机械等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草原畜牧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把这些基础问题解决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畜牧业靠天吃饭、起伏不定的发展怪圈,才能实现产业的稳定发展。这就先是要提高牧草的利用率,因为牧草是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产草量决定着草原对牲畜的承载能力,所以牧草的利用率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草原产草量存在着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较大、草库建设不足、养殖方式不当导致牧草浪费严重等问题。这就要求大力发展草产业,释放草原畜牧业的潜力和空间;另外,还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按照“以水定草、以草定畜”的规律来看,水是草畜平衡的主要约束,是决定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潜力的主要因素。就当前来看,要想发展好草原畜牧业,就必须大力推广人工种草。而要想推广人工种草,水利灌溉就必须要跟上。如果不能对人工草地进行有效灌溉,单纯地看老天爷的“脸色”,人工种草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坚定信心,学习农区发展节水灌溉的经验,通过打井、喷灌、滴灌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人工饲草地的灌溉问题,饲草产量才有保证;还要加强畜牧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有组织、系统地发展适应家庭牧场和现代畜牧业要求的畜牧机械化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大力实施畜牧业机械化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引领,提高牧民对大型专业机械化作业的认可度和普及率。

2.2政策上的支持得到落实。发展草原畜牧业,离不开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政策支持。目前的关键是如何落实好草原奖补等一系列政策,如何整合涉牧资金,加大投入,实施好项目,切实从政策支持和执行落实两个层面同时发力,确保牧民持续增收和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当前,国家给予的支持力度非常大,这不仅说明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高度重视,更表明了国家花大力气解决草原生态问题的决心,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落实好这方面的利好政策,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2.3 坚持科技兴牧,增强服务能力。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源头创新,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牧科教协作,在良种繁育、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畜牧机械、畜产品加工储运、质量安全、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联合攻关、取得突破;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创新推广机制,提高服务能力。

2.4 转变生产方式,着力提高畜牧业集约化水平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就是发展现代畜牧养殖业,转变生产方式,实现优质畜产品区域化布局,当前,全区的畜牧业处于转型初期,存在草原畜牧业仍以四季游牧为主要的生产方式、科学饲养水平低、养殖场(区)规模小、标准化率低、污染物治理不到位、结构不合理、总产量不足、产值效益较低等问题。为此,尽快实施草原畜牧业转型,对调整养殖结构,引导养殖场(户)实行标准化养殖,提高养殖水平,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进一步促进全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牧区经济实力,增加牧民收入和提高牧民生活质量,实现牧区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这一点,可以按照现代养殖业的要求,采取典型引导、示范带动等方式,加快养殖方式转变,逐步实现生产方式由院到园、养殖规模由小到大、经营方式由散到整、养殖户收入由千到万的转变,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使散养比例努力缩小,不断扩大规模养殖的比重。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畜牧业承农启工的作用更加突出,产业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畜牧业已发展成为牧区经济和支柱产业,牧区增收的速效产业,食品供应的基础产业,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是繁荣牧区经济,有效增加牧民收入,发展壮大基层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黄钦琳,新疆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3.

[2]孟晓娴,新疆畜牧业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

[3]孟志远,新疆畜禽生产的调查与分析[J].新疆财经,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