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武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小学武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文武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蒿泊小学 264200

  武术运动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素之一,也是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它以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传承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东方文化内涵,它除了具有竞技和健身价值,还对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武术教学应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      1 教学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   武术套路动作千变万化,且对人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要求很高,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在短短的一学期学会一套拳并非易事,为了避免学完考完忘完的现象,在制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武术课的内容应以武术游戏和简单武术动作为主,或简单武术动作组合为主,降低动作的难度和要求,简化武术动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要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相符   武术作为学校体育课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影响。在套路演练中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还有一些武术动作,如一些步行、翻腰、抡臂等动作对于柔韧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此外,武术运动对广大少年儿童学生的心肺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有利于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如果制定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小学生的身体条件,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控制运动量,防止运动负荷过大、过重。      3 教学计划要科学、合理   武术课的教学计划要针对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安排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形成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只有贯彻好这一原则,我们才能制订科学、合理的武术教学计划。小学阶段武术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兴趣,抓好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突出健康第一,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4 教学计划要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   在小学武术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及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按照武术课教学计划,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传授武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      二、寻求适合的教学方法      1 上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完成武术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教学的构思、设计、形式、结构、组织与教法、内容安排、场地与器材以及运动负荷等等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结合本课教材的有关动作,把一些常出现的最基本、带规律性的动作,如抱拳、冲拳、手型、步型等,安排在准备活动中进行练习。这样既节省整个教学的时间,也加强了教学的连续性。教师在课前必须根据课的基本内容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达到新课伊始,趣味已生。     2 动作教学要精讲多练   在小学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解动作的基本技法、要领,如向前冲拳,冲出时总是拳心朝上;冲拳、推掌,力达拳面,力达掌根,冲收同时进行,眼睛目视前方等。在讲解时吐字要清晰,要把每个动作的作用、攻防含义等都讲清楚。这样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      3 以变换多样的教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成功的教育不在于传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和发展受教育者的兴趣。”  在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身体素质不是特别好,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武术的基本动作时感觉枯燥乏味,练一会儿就没了兴趣。为了让学生逐步体验武术动作的动与静、身体的局部和整体、形与意、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把枯燥的武术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武术基本功的特点,编排出各种练习方法,在游戏中习武,于快乐中健身。例如:蹲马步是一个既辛苦又枯燥无味的动作,为了教好这个动作,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我们都是小小的木头人”的游戏,进行比赛,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4 教师应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时要尽量使用生动的、儿童化语言。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也适应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其轻松的掌握武术动作,演练起来既形象又不感到乏味。      三、教学手段的选择      1 要注意示范的方式   教师示范的位置可以站在横队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若是四列横队,也可以让前面一、二学生坐下或蹲下,让后排的学生都能看清教师的示范,或教师站在中间进行示范。总之,要站在使学生都能看到教师的示范动作的位置。   如“马步架打”这个动作,为了让学生看清两脚开立的距离和脚尖正对方向,以及架打臂要成半圆和冲拳要平的规格,可用镜面示范;为了让学生看清马步要挺胸、塌腰,膝盖不能前跪而超过脚尖和冲拳臂肩要成一直线的要求,可再做侧面示范。教师在动作示范时,要力求位置合理,动作准确,以保证武术特有风格的体现。      2 创编武术操     武术动作多而复杂,教师单调平淡的讲解、示范对学生大脑皮层产生不了强而有效的刺激,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产生厌恶感和疲劳感,动作也忘得快。而利用音乐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机体的潜能和学习运动技能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体会和感受各种动作的节奏、风格、速度和强度等特点,能减少紧张情绪,使动作更加自然、舒展,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创造性和想象力、表现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体育大课间活动   欲练好武术,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体育大课间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学生提高技术、技能,加深对武术的理解,强化习武的兴趣。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期间进行武术练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武术学习与训练的环境。      4 渗透武德教育     武术讲求“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德为艺先”等道德准则。武术教育要以培养小学生自强自立、不惧艰险的品格为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伤病和疼痛等现象的发生,这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吃苦耐劳,克服消极心理,培养勇敢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等。

武术会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武术以其独特的传承方式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南宋的岳飞“精忠报国”,其领导的“岳家军”令金兵闻风丧胆,使金兵感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讲述这些人和事将会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能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使他们能够继续享受到习武所带来的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