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顺序对地基基础质量和安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8
/ 2

施工顺序对地基基础质量和安全的影响

马世良 、 陈震 、王友军

(山东润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地基基础施工顺序不当可能影响地基加固效果,还可能引起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科学合理的施工顺序对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造价和避免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非常重要。

【关键词】施工顺序;地基基础;质量;安全;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地基基础的施工顺序是决定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正确合理的施工顺序,会对工程的施工起到极为有利的作用。因此,施工方必须要针对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安排科学的施工顺序,从而保障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

一、分析桩(CFG桩)基和基坑支护施工的先后顺序

一旦拟建工程之后,需要对周围的市政、建筑以及道路等设施可能造成的影响,需要提前设计基坑支护之后才能够进行施工,其主要的目的能够通过基坑支护的方式,例如护坡桩、止水帷幕以及地下连续墙等方式而能够对周围各项设施实施保护,同时也能够减少施工中对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此外,在桩或者是地基处理工作中,需要保障基坑的支护能够在一定的顺序中完成对应的施工保障,从而防止施工过程中对四周的建筑物所带来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国内外都方式类似的案例,应当引以为戒。

二、地基基础问题

(一)地基和桩基施工

较科学与合理的施工顺序可确保地基施工后的质量,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工程事故。沉桩施工工程内容包括:管桩,沉管灌注桩,沉桩。很多的施工单位未能重视较合理的沉桩顺序,从而造成了桩体的上涌,桩位偏移,地表过多隆起,或者出现断桩,破坏建筑等情况。正确的沉桩顺序应是:具密集特点的桩,应由中间至两侧对称性施打,如果有偏移,再进行反方向施打,应根据桩先深再浅,先大再小,先长再短的设计特点进行施工。

(二)灌注桩

进行后注浆的打桩方式,要注重其施工的起始顺序。通过较多的施工而总结得出:较具饱和性的土层灌注应是先进行桩旁侧的灌注,再进行桩端灌注,不具饱和性的土层则反其道而行之,对多断面的桩侧注浆要自上而下的顺序,如果是桩群就需先进行外围施工,再对内部施工。

(三)地基的处理及施工

沉管及施工:①砂土性地基,由外或两旁向中间施工,黏土性地基则由中间至外施工;②邻近建筑物施工时,应与建筑物相反方向施工。如果是复合型地基,则应为:①较浅部位土层,应先进行压实夯实等措施,再用具柔性或者刚性的长桩来处理;②如果桩有长短性,应先进行长桩施工。在注浆施工时:①进行跳孔注浆;②先外围后内里面的顺序;③如果也下水较大,要于水头高端处开始,第四是如果渗透系数一样,要行进行封顶注浆,然后再由下而上,避免浆液倒流。

三、开挖土方及回填

(一)土方开挖

如何合理地开挖土方,直接影响着地基坑的安全问题。土方挖掘,运输和堆放都要与施工设计方案保持一致。挖掘土方时,应严格以施工设计方案来执行(先支撑后挖掘,且分层挖掘),及时安装钢架支撑,且细化浇筑底板、垫层面。如果不进行支撑开挖,会发生基坑坍塌事故。

(二)正确把控基坑的时间与空间效应

在进行基坑作业时应按照分层和分块的原则进行,即开挖一处,做一次垫层施工,开挖快结束时,应及时封底,避免基坑暴露。

(三)注意场地堆放

土方与运行机械对基坑的影响开挖后的场地不能堆放多于设计两倍以上的荷载值。在基坑的顶部,如果有重型机械的运行或荷载值超标,会对基坑产生很大的破坏,它们使土层本身重量加大。在施工时不能随便让支护结构受到外力影响而改变,在主冠梁上禁止堆放土层,如果支撑上方一定要通过机械设备,那么就必须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软土层施工

对于较软的土层施工,必须是在打桩完成后进行地基开挖工作,且要有较合理的挖土顺序和较好地把控开挖深度,以防影响桩体。

(五)土方的回填工作

回填工作在地基施工上来说属于加荷过程,回填时要注重其时间和顺序,以降低其对桩体结构的影响。

四、工程主裙楼连体建筑的施工程序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规定主裙楼连体建筑的施工程序为:建筑物荷载差异比较大时,应先对重、高部分进行施工,再建设轻、低部分。但就实际情况而言,主楼、裙楼通常都会同步施工,为防止主楼、裙楼沉降对于地基的影响,可确定合理的浇筑时间。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规定主楼、裙楼的浇筑程序为:经过计算后期沉降值、实测沉降值均符合相关要求后,可进行浇筑。从规定而言,后浇带的具体浇筑时间应在沉降差符合规定后。针对双面裙楼而言,应进行对称浇筑,防止出现单侧裙楼的问题。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单侧裙房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很有可能对建筑物倾斜造成影响,需要引起注意。施工人员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

主裙楼连体建筑的施工程序与地基沉降、变形有着紧密关系,施工人员应结合不同施工程序的影响,特别注意不匀称的沉降,降低其对于地基的影响,确定最为科学的施工程序。

五、结语

地基基础施工顺序安排不当可能引起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影响施工质量,应给予足够重视,具体施工中注意以下几点。1)地基基础施工场地周围有重要且对地基变形敏感的建(构)筑物或桩基及地基处理施工对变形影响较大时,应先进行基坑支护施工后进行桩基、地基处理施工。2)存在挤土效应的桩,如预制桩、沉管灌注桩,桩基施工顺序应有利于减小挤土效应,避免对桩基施工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3)对于存在挤土效应的地基处理和加固施工,如注浆、砂石桩等,施工顺序对处理加固效果有影响,应综合考虑施工顺序,提高加固效果。4)土方开挖顺序应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考虑基坑时空效应的影响,不得超挖,开挖过程中对场地堆载和车辆运输线路综合规划,确保工程安全。5)场地回填土、房心土、肥槽回填土对基础来说是外荷载,能增大基础沉降,引起不均匀沉降,应及早回填,减小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6)大范围场地回填土宜在基础施工前完成,并分析填土对拟建筑物沉降的影响;房心土、肥槽宜在主体结构施工前进行回填。7)主裙楼连体建筑施工顺序应考虑裙楼对主楼沉降的影响,特别是单侧裙楼沉降后浇带浇筑时间。当沉降实测值和计算确定的后期沉降差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总之,建筑工程地基工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施工管理工作,还应结合施工环境因素,确定施工工序,按照正确的施工程序,最大程度上保障地基基础施工的合理性,提升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马静.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4):86-87.

[2]朱宏伟.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08):61-62.

[3]郎春生.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相关问题分析[J].江西建材,2018,(04):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