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度包衣液包衣增重稳定性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高粘度包衣液包衣增重稳定性的研究

田双双 张强 黄宇 黄伟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泰州市 225321

摘要:随着人们对药品外观质量重视程度的加强以及包衣在药品质量方面发挥的越来越多的作用,包衣工艺在片剂生产中占据的地位也愈加重要。本文简述了新产品包衣工艺的开发过程并阐述了影响包衣增重稳定性的因素。

关键词:高粘度包衣液;包衣工艺;包衣增重稳定

引言: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19年引进新品A,该品种为薄膜包衣缓释制剂,使用全孔包衣机配合蠕动泵进行包衣。其包衣液为薄膜包衣预混剂的水溶液,具有固含量高、粘度大的特点,在工艺转移的过程中一度出现包衣增重不稳定的状况。因此,本文就高粘度包衣液包衣增重稳定性加以研究。

一、基本阐述

包衣工艺基本要求是片面美观、增重率在规定范围内,其中包衣过程中单位时间包衣增重的稳定性对达到上述目的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详细描述了薄膜包衣剂产品使用全孔高效包衣机进行包衣的工艺开发过程及注意事项。

二、工艺开发过程

(一)包衣液的配制

包衣液均匀、无气泡是保证包衣过程中包衣液喷量稳定进而素片增重稳定的基础,本文对包衣液配制工具、配制参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包衣液配制工具

为使该产品包衣液配制在封闭环境进行,车间定制配液罐,配液罐满足以下条件:

a桨叶直径与罐体直径比为1:3,确保液体能够被充分搅动;

b桨叶距离罐底距离为2cm,确保在整个包衣过程中包衣液均处于搅拌中;

c气动马达与桨叶在盖子上方连接固定,采用四氟油封不锈钢轴承密封,确保气动马达内油污不会掉入罐内;

d盖子上需有加料口与可视窗,加料漏斗出料口长度确保能伸到液面上方,确保配制包衣液加料过程可视并减少薄膜预混剂的扩散;

2.配制参数的选择

包衣液配制时称取处方量的纯化水置于配制罐中,将处方量的薄膜预混剂缓慢加入搅拌中的纯化水中,过程需控制搅拌速度和加料速度。搅拌速度以液体能形成稳定的漩涡为宜,过慢薄膜预混剂溶解不及时、过快容易导致大量气泡进入到液体中;加料时需注意加料位置,物料落下位置以漩涡中心为宜,速度控制为物料无堆积即可。

薄膜预混剂全部加入后至整个包衣过程结束前,包衣液均应处于搅拌状态。通过对薄膜预混剂全部加入后不同时长溶液粘度的检测,我们发现随着时间延长粘度呈增大趋势,并逐渐归于平稳,说明包衣液配制之后需继续搅拌一定时长,达到稳定状态之后方能开始包衣生产。

(二)包衣参数的研究

高效全孔包衣锅包衣过程中需对片床高度、转鼓速度、雾化压力、型式压力、喷液速度、进风温度、进风量等加以控制,其中片床高度为喷枪到片床的垂直距离,由每锅素片的数量多少决定,经该产品批量试验,片床高度约为30cm。

转鼓速度确保素片处于匀速流动状态,转速过慢素片流动性差,容易出现粘片的情况;速度过快,则包衣片易出现掉边磕碰等情况,经现场试验转鼓速度在3.0-4.0r/min范围内为宜。

雾化效果由雾化压力影响,通过观察不同雾化压力下雾滴的状态,最终决定将雾化压力定位0.32Mpa。

型式压力决定了雾滴喷出的状态以及到达片床的范围,确认喷枪雾化压力后设定不同的型式压力,在离喷枪30cm处放置纸板收集包衣液,观察其面积特征,具体如下图所示:

实际雾化压力/ MPa

0.32

0.32

0.32

实际型式压力/ MPa

0.27

0.30

0.33

喷速设置/(g/min)

72

72

72

结果

椭圆 6椭圆 7椭圆 5

椭圆 8椭圆 10椭圆 12

椭圆 9椭圆 11椭圆 13

从上图可以看出型式压力在0.33 MPa的情况下,三把喷枪所喷的包衣液较为靠近且无重叠,因此选择型式压力为0.33MPa

根据产品前期研发及小试数据,进风温度范围为70-80℃,进风量30.0m³/min,片床温度范围为42-45℃。车间使用上述参数开展试生产,过程中调节蠕动泵的转速以观察包衣片外观,在包衣片外观完好、片床温度稳定的前提下选择较大的蠕动泵转速,最终确定蠕动泵转速为200rpm。

(三)中试生产结果

使用上述工艺参数开展中试生产,发现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不同型号的薄膜预混剂单位时间内包衣增重有明显差异;2、同一型号的薄膜预混剂在整个包衣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包衣增重呈衰减状态。车间关闭型式压力、雾化压力后对单位时间内喷枪喷液量进行收集、称重,发现上述问题与单位时间包衣液喷量直接相关,进而对包衣液喷量开展研究。

三、包衣液喷量研究

通过研究不同型号包衣液粘度、软管型号、蠕动泵型号等多种因素对包衣液喷量的影响,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软管型号为包衣液喷量衰减的主要原因。车间采用不同型号的软管开展喷量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针对粘度较大的包衣液,软管最佳内径与壁厚的比例为:内径:壁厚=3:1。

软管信息及试验结果

管号

内径(mm)

壁厚(mm)

内径:

壁厚

不同时间点2min喷量

0min

20min

40min

60min

80min

最大喷量差异

16#

3.1

1.6

1.9:1

0.45 kg

0.40 kg

0.34 kg

0.27 kg

0.22 kg

0.23kg

17#

6.4

4:1

0.45 kg

0.44 kg

0.43 kg

0.43 kg

0.42 kg

0.03kg

18#

7.9

4.9:1

0.55 kg

0.53 kg

0.50 kg

0.45 kg

0.39 kg

0.16kg

2、蠕动泵转速与软管型号固定的情况,蠕动泵转子数量与软管的长度对包衣液的喷量影响较大。

蠕动泵原理为:通过对泵的弹性输送软管交替进行挤压和释放来泵送流体。蠕动泵就是在两个转辊子之间的一段泵管形成“枕”形流体。产生较大“枕”体积的泵,其转子每转一圈所输送的流体体积也较大,但产生的脉动度也较大。而产生较小“枕”体积的泵,其转子每转一圈所输送的流体体积也较小;而且,快速、连续地形成的小“枕”使流体的流动较为平稳。不同转子数形成的“枕”型体积不同,故会导致喷量不同,粘度大的包衣液不宜采用转子数量较多的泵头。通过对喷量范围的测试,我们最终选择了三转子泵头。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惊奇的发现软管的总长度以及蠕动泵的位置对包衣液的喷量影响巨大。在软管总长固定的情况下,储液罐出口至蠕动泵之间的软管长度越短,包衣液喷量越大。

四、结语

通过采用上述工艺开发方法我们确定了A产品的包衣工艺参数,并且通过对影响包衣液喷量的因素进行固化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稳定,产品质量更加可控。

参考文献

[1]王冬冬,刘衡. 一种新型蠕动泵在颗粒制剂生产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4(17).

[2]肖晏婴,黄德红,王洪军,何艺辉. 丹七片薄膜包衣工艺及稳定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20(02).

[3]张诗龙,周燕萍,刘峰群,韩晋,袁海龙,吴素体. 残黄片薄膜包衣工艺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