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厚波副教授治疗胃痞病临证举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邓厚波副教授治疗胃痞病临证举隅

邵帅 1金天一 1王强 1 通讯作者:邓厚波 2

长春中医药大学 邮编 130117; 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30021

【摘要】导师邓厚波副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胃痞病的认识具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胃痞病的病因除了由于脾胃本身虚弱以外,现代快节奏生活造成的精神压力导致的肝郁也是胃痞病的重要病因,治疗上,强调疏肝健脾,随证佐以行气、活血等药物进行加减,用药上善用柴胡疏肝散、补中益气汤,并根据辨证巧妙使用对药,每每临证收效甚佳。

【关键词】邓厚波副教授;经验;胃痞病;医案

1胃痞病定义

胃痞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是指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出现的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的病证。胃痞病摸起来没有实质的形状,压之也不痛,按之亦软。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胃痞病不是病名,而是某些疾病出现的症状,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等等。只要是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时,皆可按照中医胃痞病进行辨证论治。

2邓厚波副教授简介

邓厚波副教授系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刘铁军,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入选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吉林省第二批青年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院第一期中医经典骨干医师培训班学员。对运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继承了刘老的学术思想,并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与认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邓厚波副教授在治疗胃痞病方面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师从邓厚波副教授,伺诊学习,获益匪浅,现就邓厚波副教授治疗胃痞病的一些医案进行整理分析,以飨读者。

3临证举隅

3.1医案一

患者女,39岁,2019年8月5日初诊。患者于3年前因情志不畅出现胃脘部胀满,进食后加重,不喜生冷食物,食欲差,手足心热,心烦,乏力,恶风,小便可,大便不成形,日2-3次,月经有血块。舌胖大,有齿痕,苔黄,脉细数。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既往曾行右侧甲状腺切除术。中医诊断:胃痞病,辨证为肝郁血虚化火兼脾虚证,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处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味:白芍15g,牡丹皮20g,当归20g,茯苓15g,薄荷5g,柴胡10g,炙甘草10g,生白术10g,栀子10g,生姜10g,丹参15g,砂仁10g,檀香3g,木香9g,厚朴20g,莱菔子15g,焦三仙各15g,白及10g。5付水煎服。2019年8月13日复诊,患者自述服药后仍有胃脘部胀满,手足心热减轻,食欲转佳,乏力,恶风,大便成形,日1-2次,舌脉基本同前。予上方加黄芪50g,桂枝20g,去生姜加干姜10g。继服7付。2019年8月25日三诊,患者自述胃脘部胀满减轻,手足心热消失,不喜生冷食物,乏力,二便调,舌胖大,有齿痕,苔黄,脉弦细滑。处以上方去丹皮,栀子,加熟地15g,小茴香10g,7付水煎服。2019年9月7日复诊,症大减,无明显不适,遂予上方7付以巩固。

按语:上述患者情志不畅,故首先考虑肝气郁结,又手足心热,心烦,脉细数,故为肝郁化火。患者胃脘部胀满,舌体胖大有齿痕,且大便不成形,此虽脾虚之象,然皆由木克土而来。故治疗思路为疏肝清热兼健脾,主方为丹栀逍遥散加减。丹栀逍遥散出自明·薛己编撰的《内科摘要》,薛己认为,肝郁血虚易化火生热,因此在逍遥散基础上加栀子、丹皮以疏肝清热。[1]。厚朴与木香是一组对药,行气又燥湿。其中,木香一味倍受老师的钟爱,她认为,从现代药理学研究来讲,木香有增强胃肠动力的作用。朱金照等[2]通过动物试验,发现不同剂量的木香煎剂对肠推进及胃排空都有促进作用。此外,患者月经有血块,故加丹参饮以行气祛瘀。最后,因胃镜提示伴有糜烂,故加白及以生肌,老师认为,当患者胃镜提示为溃疡或糜烂时,加白及往往收效甚佳。现代药理研究分析:“白及的化学成分中,甲醇提取物具有抗溃疡活性,使黏膜溃疡明显减轻[3]。二诊时患者手足心热减轻,食欲转佳,大便成形,治疗有效。但胃脘部仍有胀满,且仍有乏力、恶风,故在上方基础上加黄芪、桂枝,去生姜加干姜,此处有黄芪桂枝五物汤之意,虽无血痹,但取其温通之效。

3.2医案二

患者男,48岁,2019年9月30日初诊。患者腹胀半个月,晨起口干苦,纳差,睡眠多梦,胸闷,平素急躁易怒,手足不温,小便可,大便不成形,黏,便不净感。舌红苔黄腻,边有齿痕,脉弦滑。既往有酒精肝病史。中医诊断:胃痞病,辨证为肝郁脾虚证,西医诊断:酒精性肝病,处方以柴胡疏肝散合保和丸、四磨饮子加减:柴胡10g,陈皮10g,白芍15g,甘草10g,川芎10g,枳壳10g,香附10g,焦山楂15g,莱菔子20g,焦六神曲20g,姜半夏10g,茯苓20g,连翘15g,党参15g,乌药15g,槟榔15g,沉香5g,厚朴20g,木香9g,瓜蒌30g,大黄3g,5付水煎服。2019年10月8日复诊,患者自述诸证减轻,遂投以原方7付以巩固。

按语:患者晨起口干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腻,然手足不温,此正是少阳阳郁之证。患者大便不成形,黏且有便不净感,舌边有齿痕,肝郁克脾,脾虚食积且有热。故治疗思路为散阳郁、消食、清热。主方为柴胡疏肝散、四磨饮子、保和丸。柴胡疏肝散出自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散阵》卷二十五胁痛篇,由柴胡、甘草、枳壳、芍药、香附、川芎组成,具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证[4-6],是由四逆散加川芎、香附而来。“四逆”实际上是指肝胃之阳气郁于内,不达于四末。邓厚波副教授在临床上通常直接使用柴胡疏肝散。四磨饮子可通气滞,其中沉香、乌药、槟榔辛温行气,可通行三焦,党参扶正防破气太过,全方行气破滞,温暖肝肾,顺气降逆,调中扶正,既可治形又可治气。气机郁滞之重证宜用。患者大便不成形,黏,舌边有齿痕,此为脾虚食积,加保和丸帮助脾胃运化。瓜蒌与大黄亦为对药,肺与大肠相表里,瓜蒌宽胸,大黄通腑,此处大黄为“通因通用”,因六腑以通为用。木香与厚朴前文已描述,在此亦为行气燥湿之功。二诊患者诸证减轻,说明辨证准确,收效颇佳。

4总结

上述医案是典型的肝郁化火伴有脾虚证,邓厚波副教授认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作息往往不规律,加之工作、生活压力大,又易导致情志问题。中医认为,七情亦可致病。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人都存在肝气郁结的情况。故而治疗上应注意疏肝。疏肝不仅仅适用于胃痞病,也适用于各种脾胃病,因为肝木克脾土,若是肝木不舒,徒补脾土往往是无用的。

参考文献

[1]王艳,贾跃进,刘琰,等.丹栀逍遥散加减临证应用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6):862-865.

[2]朱金照,冷恩仁,陈东风.木香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4):236-238.

[3]黄菊萍,王建华,谭禾英,等.白及三七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31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9):36-38.

[4]武桂娟,赵伟丽,赵楠,等.白及多糖对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治疗作用及机制的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12,41(2):50-52.

[5]张喆,赵静洁,王永志,等.柴胡疏肝散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9):128-130.

[6]杨东海,耿正国,田新社.四磨饮子治疗顽症应用体会[J].北京中医,2006,25(4):235-237.

作者基本情况表

邵帅;女;籍贯:吉林省长春市;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肝脾胃病方向。

工作单位: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培训

QQ邮箱:5063582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