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3

高校艺术设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张婉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河南 许昌 461000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要求较高。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影响了人才培育的质量,使部分大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共享意识,缺乏交流,社会各主体间缺乏精诚合作,需要全社会多方主体的共同重视和努力付出。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原则主要为主体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实践与理论融合原则、启发性原则。高校艺术设计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要强化优质师资互动,课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协同式创新师资团队建设等。

关键词:艺术设计 资源共享 创新团队

知识普及与进步离不开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与创新,现今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与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随着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都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基本条件。也因此,对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合迫切。

1高校艺术设计优质资源共享现状

首先,缺乏共享意识。

学校与企业之间利益目标不同。学校为教书育人,目标放的较为长远;企业的终极目标为经济效益,目标相对“短浅”。目前即使已建立起来的少量校企合作也只是流于形式。各学校之间也是激烈的竞争关系,相互之间设置层层壁垒;同时高校各院系之间也缺乏交流;教师之间在教学文件、教学方法、科研层面都缺乏开诚布公的交流共享。社会各主体间缺乏精诚合作,认识不到社会共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共享资源建设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共享范围小、利用率低、管理制度不完善。

共享资源的建设涉及从设计到建设到实施到管理等诸多环节,需要全社会多方主体的共同重视和努力付出。

2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问题及成因

2.1教育方法落后

从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看,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由于起步较晚,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实施中仍以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方法为主。这必然使得大学生艺术理论水平相对不高,并且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也不能很好地结合。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重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加上实践平台和资源相的对缺乏,导致许多大学生虽然具有丰富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能力不高,造成和社会严重脱节,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2.2忽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

艺术教育注重创造或创新。

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应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作能力、创造能力的训练,以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但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状况是,相当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还停留在专业知识传授层面,未有效开拓大学生的思维,未能较好地促使大学生思考、想象、感悟能力的提升,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完全的培育与发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低下。

2.3部分教师综合素养不高

教师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者,也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施的主导者。

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认识理念、职业素养、文化素养、道德素养等综合素养,这样方能在开展有效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活动中,身体力行地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但从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看,部分教师的综合素养较低,影响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部分教师在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只重视理论传授,忽视了实践教育。相当数量的教师在职业化发展中不具备“双师型”资格,这势必影响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部分教师认识理念的缺失,很难培养出“大师”型的艺术设计人才。

3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原则

3.1主体性原则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即明确大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性地位。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需要,明确大学生的学习诉求,围绕大学生实际情况,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参与性,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这是高校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路径,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教育的终极目的所在,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艺术素养。

3.2创造性原则

基于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特性,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大学生创造能力、创作能力的培育。教师应遵循创造性原则,为大学生提供操作、创作、创造的平台,引导大学生动手实践,增强大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培育大学生的艺术情感,进而促进大学生艺术作品的创作、生成,彰显艺术作品的价值。

3.3实践与理论融合原则

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而且要重视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以专业理论教育的有效开展,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育大学生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技能,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就业能力。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要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3.4启发性原则

艺术教育的魅力在于其能够启发大学生的思维,将大学生引入到对艺术的狂热追求、热烈向往的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感悟、认知、发掘艺术之美。启发学生认识到艺术的这种美,可以打动大学生的艺术情怀,为大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启发式原则,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理论、实验等教学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4高校艺术设计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理论思考

4.1优质师资互动

近些年,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数量和招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普通高校缺少足够数量、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师资紧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因此,提倡优质师资互动,就成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资源平台共享的首要问题。

(1)校内不同学科之间教师互动共享

艺术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高校要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链,从多方面、全方位、多学科的角度去考虑对学生的培养问题。

应建立高校内不同学科之间开放共享集成的师资共享平台和制度,强调不同学科之间教师交叉授课、相互流通、相互探讨,增强专业课程和多学科的有机融合,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

(2)不同院校之间教师互动共享

不同高校之间师资各有优劣。特变是一些公办学术型高校,教师多且擅长学术研究,教学经验丰富,但由于年龄及制度因素比较因循保守。而一些新兴的民办应用型院校,大部分教师比较年轻有活力,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学术经验不太充足。不同院校尤其区域内空间距离较近的院校可互派优质教师交流互助,辅助教学;也可让学生选修邻近院校的一些优秀教师的精品课程,学分互换;教师还可开展一些校际间的新型活动,如专业竞赛、作品联展等,形成更加广阔的教学平台。同城高校由于其空间上的便利性,实行优质师资的互补共享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不同域高校应大力提倡提倡网络平台教学、“雨课堂”教学、“慕课”教学,以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最大共享。

3)企业与行业人员对教学的参与

目前大部分院校理论方面师资力量充足,但专业技能方面的师资却相当匮乏。教师长期居于校内一线,被繁重的课时量和科研任务压身,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前沿实践技术。因此,邀请企业与行业从业人员辅助教学,一起参与制定教学大纲,编制教材、现场教学或举行远程讲座等活动,让学生紧扣时代脉络,了解行业前沿、市场现状及社会需求,提高实践技能,形成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协同育人的共享机制,必将有效提升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4.2课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与爆发,促进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大规模发展利用。但这只是当前特殊情况下教育教学工作的权宜之计。当然,这也使我们也看到了未来教学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变革的契机。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带来了新的可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已成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树立共享观念,提高战略认识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而行,密切结合市场和行业前沿的形势发展而定。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该加强艺术界专业人员之间、艺术界理论人士与生产第一线人士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增设艺术设计方面各类研讨会议,研究讨论社会发展动态,研究艺术发展动向,紧扣时代脉搏。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定要保证优质、前沿。调动全社会包括企业人员、行业专家、院校教师共同参与研究交流,去除教育者陈旧的理论、方法和案例,提高思想认识,用先进超前的思想引导和规划课程建设。

2)优化资源搜集,提高智能程度

提供与建设智能化与数字化已成为当下社会的主流语境。艺术设计教学也应探索形式多样的数字化教学。如可以邀请企业人员实行远程视频教学,邀请国内外行业精英开展视频同步讲坛,专职教师也可以充分应用线上的精品课程丰富教学内容,这些都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精品课程、图书文献、最新设计项目、行业前沿思想、学生优秀作品等多方面。艺术设计领域信息技术推陈出新,对优质资源的搜集、整合并数字化,需要联合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行业、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4.3构建协同式创新师资团队建设

创新教育师资团队建设,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关键在于师资队伍是否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教育经验。因此,构建创新型师资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方面,应打造校内教师与行业专家交叉协同式团队模式。由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科研带头人以及艺术设计行业资深工程师组建一支创新教育团队。校内专业教师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奠定基础,科研带头人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专业技能竞赛、创新训练项目等,艺术设计行业工程师则能够将实际工程项目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体验中提升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三者协同作用,构建目标明确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指导体系。这种交叉协同式创新师资队伍,可有效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师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专业敏锐性,及时掌握艺术设计领域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突破创新、科研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教学过程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形势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应重视教学革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遵循课程改革原则,增强大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培育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而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适应社会、造福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探索——评《现代艺术设计与教育研究》.高教探索,2019(8).

[2]韩伟,杨帆.试论民间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美与时代(中),2019(2).

[3]冷荣亮.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示范式互动教学实践研究——以《数字媒体界面艺术设计》为例.滁州学院学报,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