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一片阅读天地,筑语文素养之基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还一片阅读天地,筑语文素养之基石

沈国娟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正小学 ,浙江,杭州 31001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写作水平,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而合适的阅读方法对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兴趣淡薄,阅读自觉性欠缺,迫切需要行之有效阅读方法来提高其阅读的兴趣。笔者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下阅读策略:投之以“饵”,诱其飘书香;穿针引线,导其找好书;多管齐下,引其读好书;多样评价,促其积好书四个方面来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石,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投之以“饵”,诱其飘书香

低年级孩子,生性好动,以直观思维为主,如果以单纯任务方式来规定每天阅读页码,那孩子就会产生畏难心理,无形中套上一种精神枷锁,还将永久失去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喜爱阅读内容基础上,采取丰富多彩的阅读方式来激发阅读欲望,让校园飘散出特有的芬芳。

1.故事激趣,悬念诱读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养成爱阅读的习惯也不是一件易事,需要挖掘其内在的阅读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图文并茂的故事是孩子乐意接受的阅读方式,也是一种推进阅读的好方法。教师可以每天绘声绘色讲一些学生喜欢的、熟悉的故事,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每每讲到故事精彩处即戛然而止,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思考,激发阅读欲望,产生阅读期待。

2.榜样激励,活动促读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低年级学生好奇性强,爱模仿,周围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中对其起作用。教师要经常向低年级学生讲述与生活有关联的伟人、名人博览群书的故事,树立阅读榜样外,植下阅读的种子。除此之外,教师要发动学生去自己寻找身边的同学、老师、亲人等爱阅读的轶事或趣事。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真实实地感受到身边的鲜活榜样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师适时的投之以“饵”,长此以往,低年级孩子在阅读世界中散发的书香味虽说不上香飘十里,但在他们身上定会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书香,令人心旷神怡。

二 、穿针引线,导其找好书

博览群书,能开拓学生视野,能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那家长和老师引导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又改如何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呢?

1.教师多角度推荐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要多角度推荐学生阅读。一是教师利用早自修、午谈等零散时间,向低年级学生推荐图文并茂的读物如《爷爷一定有办法》、《格林童话》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二是教师对照《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列出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书目,让他们有清晰的阅读目标,如学习《乌鸦喝水后》后,推荐读一读《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等故事。三是教师利用阅读课来开展“跟着书本去旅行”等活动,评选“小导游”、“故事大王”等形式让学生在谈古论今中谈谈自己怎么爱上阅读。四是教师要及时奖励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导其主动地选择书目,猎取知识,爱上阅读。

2.学生多形式互荐

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教师每月安排学生进行一次集体阅读,选取认为好的书籍或者文章做好推荐准备。推荐内容可以是讲故事,也可以是表演。推荐形式既可以是自我推荐,每个人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喜欢的某篇文章或某本书的理由,全班同学共同评选出最值得阅读的书籍;也可以是以小组展示推荐,小组推选最值得读的书,小组接力的形式有选择性地向全班进行讲述。讲故事者独立地思考并进行了语言的输出,也培养听者倾听习惯、提问习惯,学会分辨阅读书目,达到同学间推荐阅读书目的目的。

三、多管齐下,引其读好书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控制能力差,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点拨,培养各种习惯,如图文结合阅读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爱惜图书的习惯、积累优美词语的习惯等,应以多表扬、多鼓励为主,让他们在阅读中尝到学习的快乐。

1.教师引领——传授合适的阅读方法

低年级学生好动,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因此,笔者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动动手脚、动动嘴、动动脑,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阅读环境。

年级

目标

方法

一年级

通过动动嘴、动动手、动动脑等方式,让学生喜欢上阅读,爱惜图书,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读一读: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什么?

3.说一说:你最爱看故事的哪一部分?

4.演一演:表演故事中喜欢的部分。

二年级

通过多种方法指导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1. 读一读,圈一圈:边读边圈出好词佳句,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2. 想一想,说一说:和同桌交流自己读好词佳句的感受。

  3. 学一学,演一演:自主选择伙伴共同演绎故事场景。

  4. 画一画,记一记: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故事内容,并简单的讲讲故事内容。

2.家长配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建立家庭阅读机制。教师要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和孩子共同选择合适的图书进行阅读。选择读物时要做到: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阅读面要广——古诗、儿歌、童话、寓言故事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家庭阅读奖励机制。

(2)发挥家长的督查作用。闲暇时间,家长要让学生自由选读课外读物,用不同形式向自己汇报,可以是画画,也可以是讲故事,还可以是表演。家长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孩子的阅读情况,在交流中、表扬声中获得阅读的自信和快乐。

(3)用好“家庭读书会”。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长每天抽半小时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以美其名曰“家庭读书会”。 在“家庭读书会”大家各抒己见,在探讨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潜移默化中爱上阅读。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犹如一艘阅读之船能带学生远航。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指导,真正做到阅读中思考,思考中发现,发现中感悟,感悟中成长,还学生一片阅读的天空,筑牢语文素养的基石,在语文学习中绽放其独特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