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以“读”为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以“读”为主

黎霞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第一实验小学 64215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影响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愈发强调学生主体的作用,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这种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在当代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强调“读”的作用,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握文章主旨,体味文章感情。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以“读”为主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阅读教学:小学;以读为主

读是一种大声的阅读方式,也是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要求中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强调了读对于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作用,读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身的情感去沟通文本情感的过程,精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阅读文本的情感体悟,在对文本的诵读中了解文章的大致文意;略读课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跳过不重要的阅读片段;自读可以让学生清晰文章的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逻辑。 在小学语文中以读促学,帮助学生成长。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以“读”为主策略的意义

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助手,它能使得阅读教学从艰涩变得流畅,打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壁垒,为学生展现一个全新的语文世界。学生在阅读中展开“读”,领会文本主要内容,感受文本之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借此来感染自己,陶冶自己的情操,只要教师引导得好,朗读教学对于树立学生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读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读的过程也伴随着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学生边读边想文本的内容,理解文本的脉络,在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时,我们采取精读策略,带领学生仔细分析古诗的意境,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学生可以根据朗读断句的不同来把握古诗中意象,找出能够代表诗人感情的景物,“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对于这些动词学生要重读,藉此来进行“炼词”,着重分析词的表达技巧,感受汉语言文字的运用的巧妙,尤其是在通读全诗之时,学生的精读、自读和略读都参与进了这个过程,读一遍之后学生大致了解了诗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一二句与三四句之间的关系,模糊的感受到诗文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再读一次,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诗文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以“读”为主策略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的教育领域中,以“读”促“学”其实深入实践得比较少,大部分教师止步于让学生象征性地朗读几遍就结束读的环节,将阅读的重点放在一字一句的深入剖析上。

(一)学生的问题

“阅与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读是为了集中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在传统的教育观和学生自身的“自闭”状态下,其一直处于“听讲”状态,读只是为了让学生把握文章框架,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带任何技巧,不管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的句子都不带思维的读过去,使得“读”成为一种表面形式。

(二)、教师的问题

以读促学的实践一直停在读文章的表层,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始对学生的读进行指导,只是教师将阅读教学的重心放在对知识点的讲解和作者情感态度的剖析上,而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引导学生思维向前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会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味情感往往通过分析字句来展开,范读指导也是用名师音频草草了事,没有系统性地教学生读的技巧。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以“读”为主的策略的实践

(一)重视精读字词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主,教学生学会读字词将是其关键。一句话、一个自然段、一整篇文章、一整本小说都是由最基础的汉语言文字所构成的,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将识字教学置于一旁不去理睬,“以读促学”首先就需要教师让学生重视文章的中的文字,对于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要着重品味,以读准关键字的形式来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落花生》中倒数第三段我所说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学生在读的时候重音就要放在“有用”两字上,通过反复读该词来引起学生对“有用”两字的思考,引出“如何才能称之为‘有用’,我们要成为有用的人应该做些什么?”等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二)教师做好范读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掌握普通话,谈吐得体,在平日的交流中锻炼着自己的语言能力。一个教师如果能够以身作则,谈吐风雅那么也能够给学生树立一个说话学习的榜样,让学生“说”的能力得到提升,“说”的质量得到提高,“说”的信心得到增加,从而将这种情感与能力移到“读”上,学生的读的能力能够获得飞速的上升。并且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声情并茂的对学生进行示范朗读,能够很快的带领学生走进课本,感悟课文中的世界,让学生有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实感,藉此唤醒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

学生的精读、略读和自读也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指导,比如精读的指导最好是在学生浏览课文,细心阅读后,由教师来对文章或是对文章中的某一段落来进行定位,让学生对该段进行文学赏析,其目的是让学生品味作者的构思想法与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让学生细心品读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文化修养。在教师指导几次之后学生会渐渐懂得那些是文章中的中心句、过渡句等重点句,自然而然的划分出需要精读与略读的内容。

结语:“读”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朗读中,学生能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掌握字词的运用方法,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在朗读的时候运转自身的思维,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不能速成,还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耐心指导。

参考文献:

[1] 马国权.小学语文学习中朗读的重要性[J],甘肃教育, 2014(23)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