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知识获取过程的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重视知识获取过程的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邹名容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 重庆 江津 402260

在近些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大家普遍发现:刚入学的孩子都特别喜欢数学。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许多孩子对数学的热情却会渐渐变淡,到了高年级,有的甚至开始讨厌数学。等上了中学,有相当多的孩子还会因为数学学科拉下总成绩,留下终身遗憾。

为什么会这样呢?

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传统的数学课堂太看重知识的获取,而缺少对知识获取过程的引导。诚然,教材提供的素材老化、孩子年龄增长、知识难度加大等缘故,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老师们在教学中过度强调对知识的掌握,误以为学生只要记住公式、方法,会模仿着做题就足够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既麻烦又费时,所以经常省略这个过程或者只是蜻蜓点水似地提一下。长此以往,数学给学生的印象就是“繁”、“难”,总有背不熟、背不完的公式和定理以及练不完的题,不能运用自己课堂上貌似已经学懂的知识解决各式各样的题型。久而久之,学生就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比如,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孩子们如果没有经历充分理解的推导过程而死套公式,一旦遇到计算长方体水池、烟筒材料、柱子刷漆、冰箱包装箱材料等实际问题时,就傻傻弄不清,多算或张冠李戴误算。遇到求组合图形的表面积时,就更加分不清,算不准,更别提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选择最佳解决方案了。

东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史宁中教授在《谈数学核心素养和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具有数学特征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长期只看重数学知识的获取,只重视方法和结论,不重视对知识获取过程的引导,正是缺少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后期的学习,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产生畏惧感和厌恶感,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对知识获取过程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学生的数学课堂常规,保证知识获取过程的有序进行。

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一堂课顺利实施的保证。要保证知识获取过程的有序进行,必须要规范孩子的课堂行为规范。首先是作好课前准备:上课前将书本、文具盒、草稿本、学具准备好,放在课桌的右上角。其次是课堂上要专心,一定要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一切行动听指挥。书写要工整、有序、干净等。

  1. 提供动口动手机会,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

要想理解教学内容,主动参与必不可少。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们一定不能因为嫌麻烦、嫌吵闹就省去了那些该让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学生正是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搭一搭等活动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例如:已知长方形面积公式后,学生通过剪、移、拼的过程知道平行四边形可以转换成一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有了这样的操作理解过程,在遇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时,即便一时忘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他们仍旧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其次,对于该让学生交流的环节也一定不要省。孩子的语言孩子更能听懂,有时候一个很难的知识点,让一个能干的同学来讲,反而更容易理解。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不同的思想在撞击,孩子们会得到很多不一样的收获。对于那些不善表达的孩子,可以时常叫他们回答一些适合他们解决的问题,让这部分孩子也能积极参与,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1.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的动画帮助孩子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对口令”、“闯关”、“摘果子”等游戏;“小老师”命名环节。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唐彩斌老师的《长方形周长与面积拓展练习》一课,先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用60cm长的篱笆靠一面墙围出一个长方形的鸡舍(每边长为整厘米数),怎样围才能使围出的鸡舍面积最大?通过尝试计算,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当围出的鸡舍长是宽的2倍时,鸡舍的面积将会最大!这是为什么呢?以往的经验不是告诉大家,当周长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长方形的面积越大吗?正当大家感到疑惑不解时,唐老师点了一下课件,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墙另一边同样的鸡舍,而墙两边的鸡舍合起来恰恰是一个正方形。运用神奇的现代信息技术,学生们立刻豁然开朗。

  1. 注重对学习内容的比较、反思、总结,辅助对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后,学生基本都会进行简便运算,但却不能准确地分辨自己的简算依据,判断类似“87+235+413=87+413+235用了( )律”的题目,就会出现3种不同的答案: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出加法交换律“改变数的位置”、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的本质,找到正确答案C。学完一个单元,我们布置绘制知识树、办一期数学知识小报或绘本等,能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反思、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古人云: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数学学习也是这样。只有时时处处重视对知识获取过程的引导,重视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培养“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人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