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教材 提高写作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3
/ 2

深入挖掘教材 提高写作水平

彭寿军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学 215133

摘要: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现状。学生没有什么可写,也不知道怎么写;老师无意撇开教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帮学生审题,分析写作要求,给学生展示佳作范文,甚至传授写作技巧,可是学生的作文令人大跌眼镜。很大程度上是许多教师只把一篇篇课文当作阅读材料来教,忽视了对写作方面的挖掘,其实语文教材就是作文教学的后花园,只要充分利用教材,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利用 教材 提升 作文能力

“中学生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但若要问他们最怕的是什么,学生的答案绝对惊人的一致———写作文。作文课上每见学生伏案苦思、愁眉不展,便知他们文路阻塞、才思枯竭,要么开头就山穷水尽,要么东拼西凑勉强成文。目前初中生的写作水平远远没有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存在诸多问题,如没有写作素材,主题肤浅,或者堆砌辞藻,虚情假意,夸张狗血,内容假大空,再者就是明明脑子里想到了“千军万马”,结果写到纸上只有寥寥数语,只是干巴巴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简单的起因、经过、结果,连最基本的顺畅表达都做不到,更不要说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了。

作为语文教师,面对上述种种状况,真是抓狂万分,每周上作文指导课和批改学生作文一直也是工作的两大“魔咒”。有时候就算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投入很多精力,但收效甚微,总感觉既没有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于是许多教师上写作课就相当于自习课,作文指导课也就成了走过场,导致了作文教学方法和讲评方式单一、无趣。其实大多数学生并不是生活积累不够,更非文章读得不多,只是没有将所掌握的知识、技巧加以归类并灵活运用罢了。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和总结,笔者认为要想从整体上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以读促写,从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写法,引导积累素材,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研读教材,明确单元主题,把握写作方向。

平时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工作头绪多,语文教师就更不用说,双班作文感觉怎么也改不完,每当到了作文指导课总是临阵磨枪,随便从一些教参、教辅资料上找一个题目抛给学生,口头随便分析几句就让学生开始写。学生自然是生编硬造,敷衍了事,难出好文。

部编版教材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写作也是序列化、阶梯式编排,共6册书,每册6个单元,共36次作文训练,从题材看,七、八、九年级分别侧重于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且每单元中的课文就是本单元写作的最好范文。比如七年级主要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写记叙文的技巧,分别从热爱生活、学会记事、抓住特点、思路清晰、突出重点、发挥想象、写出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等方面层层递进,逐渐加深。

如七上第二单元所选课文《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两首》都是写“亲情”的最好的范文,特别是《秋天的怀念》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爱,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句句含情,字字如金。文章开头结尾的环境渲染法和文中细节描写传达最真挚的情感,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对结尾一段布置了仿写。《散步》一文侧重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身边的小事体现深刻的主题,学会以小见大的手法。

二、用好教材,结合单元课文,进行实战模写。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些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的技能。"选入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都是精挑细选、符合社会主流的文章,平时教学中应好好利用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写作思路、语言表达技巧等,为写作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教学时,训练的主题是“学会突出写作的中心”。我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4篇课文的中心内容,然后挑选一篇学生最感兴趣的文章,围绕如何突出中心进行讲解。学生们选择了《猫》,我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把作者的写作思路展示给学生。文章围绕猫给人带来的情感波澜这一线索展开,让学生清晰地看出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阅读作者对三只猫的描写,发现前两只并不是描写的重点,第三只不受大家喜欢的猫才是写作重点,它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感触,让“我”印象深刻。通过讲解,学生们学会了围绕一条线索展开,详略得当地叙述以突出写作中心的方法,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一下。然后我顺势布置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可以仿写本课,描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用一线贯穿法突出中心,注意详略得当。当堂完成的习作水平明显有提升,不再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三、利用课文,进行片段练笔,提升写作能力。

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除了体会文中感人肺腑的父子深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比如许多同学不会开头、结尾,利用本课侧重训练。《背影》一文开头“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二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揭示记叙的中心,以浓厚的感情笼罩全文。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再次用“背影”点题,呼应开头既使文章凝聚在背影这一动情点上,又深化了父子相亲相爱的思想感情,浑然一体。“望父买橘”的细节刻画,更是将蹒跚的背影一瞬间化作了永恒。由此我组织学生以“一个难忘的背影”对本课进行仿写,要求文中必须有细节描写,并且在开头结尾进行点题、呼应,以课文为范本进行训练,提高写作技能。

在教学散文《济南的冬天》《春》时,分析讲解文中的写景顺序安排、多种修辞运用后,以《家乡的——(冬天或春天)》进行仿写;再如学习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和贾平凹的《一颗小桃树》后,布置小练笔《与———的相遇》,要求必须填一种植物,然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中心;利用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布置《——二三事》练笔作业,学习文章布局安排和详略得当的手法;学习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科幻小说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以“假如你作为落日20号地航员,前往地心,与落日六号对接……”,同学们热情高涨,充分发挥想象,体会到了“科幻小说”的特点------科学性与幻想性;对《皇帝的新装》进行续写,又让学生过了一把“童话瘾”;哪怕是文言文的写法,同样值得引导和借鉴,学完《答谢中书书》一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8个字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用笔凝练,从视觉的角度写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这句由上文的仰视改为平视极目远眺,接下来又从晨昏变化之景和四季变化之景来展开描写,动静搭配,画面跃然纸上。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仔细观察校园内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景,以“校园一角”为题,运用所学写景技巧,进行片段写景状物训练……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片段练习,力求“一课一练”,每课有侧重,每课有收获。一学期练下来,同学们首尾的写法、细节描写、点题扣题、突出中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综上所述,语文教材就是作文教学的后花园。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双管齐下,的确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探索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第172页.

  [2] 强洪权.《原汁原味的绿色作文》(《基础教育》,2004,7.

  [3] 张清友.《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探究》(《陕西教育》,2006,9.

[4] 刘淼.《作文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