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浅析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王洋

太原市标准计量质检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 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来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国家对食品安全管控也在大力度整顿。食品质量检测作为食品安全管控的依据,其必需具备科学性、准确性以及先进性的技术能力。梳理目前我国在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方面的分类以及各自的特点,并提出如何创新和发展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供同行业交流学习,为提高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保障食品安全出谋划策。

关键词: 食品质量 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1、综述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每个人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频次较多,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严格管控和大力度整顿,食品安全问题有所好转,但不乏还有不少问题出现,尤其是近期新冠疫情结束后地摊经济的发展,给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食品质量检测作为把控食品安全的一道重要工序,能及时发现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超标,给制止不合格产品生产或流通提供技术依据。同时,随着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还能检测出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营养元素等,为食品的分类及人们的食用需求提供指导。所以,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一定要追求科学性、准确性以及先进性,对不同的食品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检测技术进行分析检验,为食品安全以及食品市场流通提供技术指导。

2、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分类及特点

随着食品种类的增多以及食品检测需求的加大,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提高,从检测内容、深度、范围等方面都变化较大。从检测类型区分,主要有以下几类检测技术:

2.1毒素检测技术

在食品物质组成中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成分就是有毒有害物质,有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时可能会威胁到食用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于食品检测过程,天然毒素的检测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天然毒素的检测技术相关专家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此方面的技术较发达国家还是有落后的差距,传统的毒素检测技术存在检测准确率低、成本高、效率低等较多缺点,不能用于大规模的食品质量检测。但近几年针对此问题经过研究发现,将天然毒素与酶联免疫相结合运用在食品质量检测中,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且能够运用于大规模的食品质量检测。

2.2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满足生活的需求以及科学为生活带来的变化,各种各样的转基因食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对健康有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有不少学者认为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对身体免疫力等产生影响。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免疫分析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近几年研究的实时荧光检测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较大进步,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健康问题,对其检测技术还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转基因食品的价值体现以及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做出准确的指导帮助。

2.3 残留药物检测技术

为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产量以及品质,在农作物种植、生长甚至是收获阶段,都会对农作物进行施肥和食用各种农药。在畜类动物饲养过程中,同样也会添加各种饲料、添加剂等。这些物质的一些有毒有害成分会残留在动植物的产品中,如人们食用后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食品残留药物检测需严格把关,其残留药物含量绝不能高于指标要求。目前我国对残留药物检测技术还是比较成熟和全面的,比较常用的是酶抑制技术和仪器分析技术,检测设备也比较齐全,对此方面的食品安全能够提供较严密的保障。

2.4 生物性污染检测技术

随着近几年微生物的菌类及数量在不断变化,这使的传统的生物性污染检测技术出现应接不暇的态势。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地提出新的挑战,微生物污染后的食品会对人体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所以,在食品质量检测中,微生物检测必须严格要求,在微生物病菌中,最常见的病菌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螺旋杆菌。对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微生物检测法,但随着菌类和数量的增加,提出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自动化仪器检测,基本能满足食品生物性污染检测的要求。

2.5 有机物检测技术

食品中有机物的存在是由于工业的发展,空气、水等污染导致的,在食品清洗或浸泡等过程能有效降低有机物的含量,但彻底去除有机物较困难。所以,食品中的有机物检测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目前对有机物检测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有机物痕量检测和超痕量检测,对各种类型的有机物检测效果较好,对食品安全管控提供较大的帮助。

3、创新发展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措施

3.1 完善制度保障,推动食品质量检测技术

制度的完善以及不断的优化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基础保障,对于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同样适用。在食品质量检测中,需从食品的不同环节,即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商品等各个环节制定一套完善的、全面的检测制度,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近年来,由于生活及生产的需求,在食品安全指标要求方面有所下调,这就需要在食品检测方面更加严格控制、检测技术不断提高,在检测便携性、高效性、科学性等方面不断强化。针对食品检测机构,要在满足技术能力、检测要求的前提下拓展至社会机构,在检测体制方面需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整,对食品质量检测人员的培养要持续跟进、对检测设备要大力发展和创新,进而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和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可控。

3.2 完善风险评价体系,推动食品质量检测技术

要推动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就要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食品质量检测体系,在体系的构建中,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是其基础构成、也是较重要的内容。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中,要通过大量的收集资料、总结经验以及资深的专家学者参与,将食品中对人体产生健康威胁的物质种类、致毒致害性指标以及其危害成分等信息进行梳理,并对其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价,并对其危害指标进行严格科学制定,在后期的食品质量检测过程,能准确的确定其有毒有害物质成分以及数量。完善的食品质量风险评价体系,对食品安全管控、研究等都有较大的帮助。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依靠法律的约束、监督检查、不合格品销毁等措施,但在食品安全的预防管理方面有较大的漏洞,如果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总结,将食品中相关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物质等危险因素进行有效评价,并运用于食品安全预防措施上,构建我国特有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完善不足,将会大大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管控的能力。

3.3 引导资源共享,推动食品质量检测技术

食品质量检测在专业能力、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各方面要求都较高,这就导致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食品检测机构参差不齐、标准不一、能力不同。政府的不同主管部门也设置各自的食品质量检测机构,例如农业、卫生、工商等部门都有独立的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但在实际执行中,各个部门检测结果还会出现结果不统一、互不认可的现象,经常出现有一种食品需要进行多次质量检测的现象,这不仅增加了检测成本,也浪费了检测资源,对政府在社会上的公众力和信誉度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引导将食品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有效整合,将检测资源进行共享,可以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将检测结果进行公开化、透明化,使消费者能了解食品质量检测、信任食品质量检测,推动食品质量检测更好地发展。

4、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的追求,食品安全被越多的人所重视,近年来,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也在逐步加大力度,而食品质量检测作为食品安全的标准参考和数据支持,其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能保障食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要对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不断研究和创新,国家政府部门也要给予足够的资金及资源支持,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齐小保,王小红.《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17。

[2] 陈娟.“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7。

[3]李天婷.浅析食品企业微生物的检验技术与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2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