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读者管理原则的思考经验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图书馆读者管理原则的思考经验分析

张弦

昆明医科大学图书馆 650500

摘要: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读者,读者不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更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源泉和不懈动力。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更应当遵循读者管理原则,对传统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明确读者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地位,在细微之中落实工作原则,促进图书馆服务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管理;思考经验

前言

高校图书馆需要依存读者而生存发展,如果没有读者支持,则高校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发展的价值。基于此,读者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评价者,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读者管理的实质为图书馆根据读者阅读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方针和目标,对图书作者进行整序,使读者和馆藏文献优化整合,充分开发文献资源与读者资源。

1 读者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地位

当前社会背景下,图书馆在书刊选购、登记、入库、排架、装订以及向外借阅的工作中,需要经过多重工序,图书馆管理员需要付出大量心血。在文献检索方面,服务更是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在读者长期借阅反馈中才能看到使用价值。这样来看,在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图书管理员和读者得拥有一致的诉求,这也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有了现实意义,尽管管理主体存在差异,但是管理形式有发展可行性[1]

除此之外,图书馆管理员、馆藏资源和读者,可放到一个大系统之中考虑,读者尽管是被管理者和客体,但是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进行转化的。在读者针对图书馆日常工作提出建议时,或参与日常管理活动,则读者此时成了管理主体,与管理员同样可以发挥管理主观能动性,这足以佐证读者角色的双重性和发挥的作用。

2 读者管理原则

2.1 增强读者便利性

增强读者便利性的本质要求,就是一切工作站在读者角度考虑,真正贯彻为读者着想的工作原则。图书馆日程工作中,管理员不应将自己视作管理者,而是应当以服务人员自居,正视读者阅读需求的差异,尽最大努力达到读者的要求,真正方便读者,而非令读者适应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中,一直欠缺这部分服务理念的培训。例如在图书借阅环节,尽管读者快速查阅到图书馆存在该图书,但是却因为管理人员没有第一时间整理书架,导致读者按图索骥查找图书时,往往不能准确拿到图书。基于此,图书馆应当将基本的图书排架工作,作为管理人员日常考评指标,提高管理人员对工作重视程度[2]

西方国家图书馆在读者利益方面较为重视,例如美国高校图书馆,不只在开馆时间上更长,而且中午普遍不休息。在图书馆不开门时,读者可以通过还书窗口还。国内一些高校也有所借鉴,有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可以在图书馆任何角落阅读,而不必局限于特定阅览室,看完之后放到自己座位上即可,由管理人员完成图书归位的工作。这样既提升了工作的专业性,又加强了对读者的服务性。

2.2 充分尊重读者

图书馆和读者之间,应当充分尊重。作为高校传播渠道,高校图书馆应当注重文明氛围的建设,尊重读者获取知识资源的权利。除此之外,应当正视读者人格的平等,对读者服务时应当保证真诚,与读者通力合作,积极配合,营造学习环境和知识氛围的高效性[3]

尊重读者更要侧重对读者心理的尊重,站在读者角度充分考虑,对读者面临的困境应当充分体量,为读者多加着想。这不仅要在管理人员外在行为举止上有所加强,更应当对每一位读者的文献检索、信息需求引起重视,不管读者进入图书馆是为了消遣还是针对性检索,都应当在各个工作环节中保证读者服务的周到程度。最后,应当照顾读者时间,保证读者获取信息的准确和全面性,在图书馆建设方面,应凸显环境的人文关怀,令读者在读书时感到舒适。

2.3 主体平等原则

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会因为身份地位有所差别,投射到社会关系中,在高校图书馆和读者之间,也应该遵循平等原则。平等原则的实质,指的是读者在图书馆检索信息时,能够保证公平公正,图书馆不会因读者之间的区别,在馆藏文献提供上有所偏颇。具体工作中,主要包含读者与图书馆管理员、读者和读者两方面的平等[4]

首先在读者和图书馆管理员之间,应该保证平等。图书馆管理员应当保证自身服务性,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落实权利义务的履行,即使两者之间彼此需要。图书馆是信息管理者,而非信息拥有者和制造者,因此不应当干涉读者的阅读选择和习惯。另外读者个体之间,同样应当保证平等性。图书馆管理员应当不分读者的社会地位、贫富贵贱,对所有读者一视同仁。

3 图书馆对读者的依靠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办法中,几乎都有读者可以对图书馆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说明,这项规定也说明了图书馆对读者的依靠,这种依靠不只是图书馆存在的现实意义,也关系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读者检索图书馆资源的情况,可以直接体现图书馆效率的高低。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如果只给予读者建议权,而排斥更多的权利,则很可能令这一规定成为空谈。因此读者在图书馆中工作,应当包含制订图书馆各种规章制度,双重保障读者权益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同时应提升读者参与图书馆业务的积极性,以馆藏资源建设为主。读者应当对图书馆管理员日常服务与工作,进行实时监督,以提高服务质量

[5]

结束语:

图书馆应当将读者视作发展动力,在资源检索、环境建设和日常服务中,真正站在读者角度考虑问题,提升读者的服务质量,进而增强读者便利性,尊重每一位读者,正视自身对读者的依靠,从而实现图书馆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伟.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2):89-90.

[2]杨艳萍.学院多媒体阅览室的管理与读者服务[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73-75.

[3]叶柏松.“大服务”、“大体系”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5(5):134-136.

[4]张悦洁,王斌.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读者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4):50-51.

[5]孙艳红,熊光明,徐忻.发挥电子阅览室功能优势,进一步加强读者服务工作[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