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善 国有 企业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内控机制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对完善 国有 企业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内控机制的研究

于柏林

黑龙江省大正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作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工作,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关键性不言而喻,因其具有隐蔽、复杂、管理难度高等特征,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内控机制,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管控。本文介绍了固定资产管理的依据,总结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内控机制的有效策略,希望为国企今后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内控机制;对策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重要支柱,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有企业处于迅速扩张阶段,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资产数量也在持续上升,推动国产企业向着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稳步发展。在国企正常运行期间,由于固定资产数量庞大,经常会遇到资产投资管理问题,没有合理利用固定资产,存在严重的浪费情况,一方面会增加不必要的资产投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会限制国企发展。为此,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重视,通过完善内控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才能提升资产的利用率及投资回报率。

1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依据

国有企业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包括土地、设备、房产等,由于涉及到的资产较多,所以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包括规划、使用、改造等活动,主要是为了保证资产安全。为了保证资产价值不受到破坏,国企需要制定内控机制,在利用固定资产投资时,可以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尽可能提升资产利用率。在管理国企固定资产时,要参考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包括《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会计准则》、《招投标法》、《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等政策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划分管理权责,在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下,确保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全面开展。通过实施国企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内控机制,避免固定资产使用被局限在部门或某个附属单位,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减少重复性购置和固定资产闲置带来的成本浪费。

2、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管理设计   2.1.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的建立。   公司应制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内容涵盖投资项目的立项、采购与交付,固定资产的立项要符合公司经营需要,涉及到的不相容岗位需制定合理、明确的职责分工,明确划分责任,由专人部门和专人负责,不能让一个人同时负责不相容岗位,这种合理的分工形成的相互牵制机制有利于避免或减少投资业务中发生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   2.2.固定资产需求的提出及审批。   由固定资产需求部门上报资产需求,由计划部门对各需求部门申报项目的工艺技术方案、投资方案与投资规模进行综合评审,上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并报经理办公会审议。财务部门负责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专题计划须按权限逐级上报总经理、董事长、董事会批准。   2.3.申报立项。   结合公司生产及发展需要提出项目方案,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确立。由计划部门负责协调完善项目材料,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项目评审,项目批复。   2.4.项目实施。   计划部门根据项目批复情况,下达投资项目计划。在设施过程中,项目实施最重要的是品牌和供货厂商的确定,企业必须按照项目批复要求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确定采购价格,进而确定供货厂商。最大限度地减小市场变化对企业采购价格的影响;涉及到土建项目,必须到政府部门的招投标单位进行公开招标来确定承建单位。   2.5.采购合同签订。   采购部门根据经审批的中标通知书或依据比价采购纪要进行采购,由采购员按照规定权限与供货厂商草拟采购合同,采购合同中应准确描述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供方签字盖章。采购合同均需填写审核意见表,经单位各级领导按权限审批。所有计划外项目合同签订均应报请总经理或董事长按权限审批。采购合同经审核后加盖公司合同专用章,并留档监督管理。   2.6.采购请款 。   计划内请款由计划部门下达通知单给实施单位、财务部门、抄送公司主管领导、总经理,采购部门据以请款。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以外的临时采购,由项目需求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应包括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项目技术负责人、预计费用等),经项目需求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后,由专设部门审核后报请总经理或董事长按权限审批执行。设备、仪器安装过程所产生的费用由实施单位提出预算,报财务部门审核,并由计划部门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下达费用计划。   2.7.合同授权委托机制的建立。   企业应明确签署采购合同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和完善授权委托制度,规范授权流程,只有当采购员获得相应合同签署的授权委托书后,才能有权限进行合同的订立。

3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内控机制的完善对策

3.1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责任制。

为了不断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内控机制,首先要重视责任制度,通过完善的责任制度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为后续的资产投资管理打好基础。为了落实好责任制度,就要在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之前,先明确责任主体,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细化所有岗位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统一编号所有固定资产,采取分类登记的方式,在使用固定资产投资时,要按照要求登记,配合清查审核工作。在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之前,需要将所有资料上报给上级部门,在上级同意后才能行动,在出现任何投资问题时,都要找到责任人了解情况,才能更好的管控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完善其内控机制。

3.2投资前完成固定资产的盘点及清查工作。

为了更好的开展资产投资项目,就要按照要求完成资产的盘点及清查,才能为后续投资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在管理过程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将所有固定资产分类管理,详细登记到账簿内。在采购固定资产时,也要做到详细登记,包括类型、规格、性能等内容。在后续的投资管理过程中,也要调出相关的资料,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一方面可以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投资管理水平。

3.3合理管控国企投资风险。

投资主体应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查找风险点,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逐项分析,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论证;对拟投资项目涉及的风险调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和应对措施等内容逐项进行评估论证,特别是对风险因素、风险发生概率、可能引发的后果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能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以及相关风险的可控程度进行评估论证,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建立和规范重大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机制,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4构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

国企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之后,还要建立完善的后评价体系,围绕本次投资项目展开讨论,依据评价指标,为本次投资项目打分,同时找出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为后续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提供帮助,通过多次完善优化,不断提升国企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水平,为企业今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雪东.国企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解析[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11).

[2]姜红莉.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及其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9(21).

[3]韩娟.基于信息环境下国企内部控制的加强与完善[J].时代金融,2017(32):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