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支护技术应用

/ 2

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支护技术应用

胡水林

陕西澄城董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渭南 715200

沿空留巷意义:

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开采是指工作面回采时,沿采空区边缘维护原回采巷道,不设置护巷煤柱。采用一定手段将上一区段工作面上顺槽维护保留,作为下一段工作面回采的下顺槽。它不仅可以合理开发煤炭资源、避免浪费煤柱从而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提高煤炭回收率、减少煤炭的损失,增加矿井服务年限。此外,该方法通过少掘进一条巷道的方式,缓和了矿井生产接替的矛盾,减少了工作面综合机械化设备的搬运和安装时间、预防采空区煤层自燃的发生,属于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和改善矿井技术经济效果的一项护巷技术。

陕西澄城董东煤业公司地处陕西澄城县,位于渭北煤田东部,下属矿井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开采成本相对较高。在当前煤炭行业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的大环境下,在渭北矿区董东煤矿开展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技术应用,对提高煤炭回收率,缓解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及该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势必有重大意义。

采区概况:董东矿50120工作面位于501采区南部区段,西临杨家庄保安煤柱,南至越家庄。地面标高+697.8m~+706.7m,工作面标高+302m~+322m,可采煤层5#煤。走向长度642m,倾斜长度150m面积96300m2

煤层:5号煤为黑色,半亮型,由亮煤及暗煤组成,条带状结构,含黄铁矿结核,煤层厚1.97~4.61m,平均厚3.3m,煤层倾角平均6°,一般含夹矸一至二层,夹矸不稳定,厚0.2~3.4m,夹矸多为炭质泥岩或铝土质泥岩,在5号煤层与K4之间,局部有一层4号煤,厚0.1~0.3m。煤的工业分类为贫瘦煤;5号煤基本顶为粉砂岩,灰黑色,含灰质黄铁矿结核及大量云母片,厚3.52~6.6m,直接顶为砂质泥岩,灰黑色,可见云母片,含黄铁矿结核及少量植物碎片化石,厚0.53~4.41m;基本顶与直接顶间夹一层4号煤,厚0.1m~0.3m,直接顶和4号煤不稳定,个别地段缺失,相变为炭质泥岩伪顶或5号煤合层。5号煤底板为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厚0.5~6.2m。

水文地质:50120工作面充水因素为上覆K4、K*、K中砂岩裂隙水和孔隙水,K*砂岩含水层距5号煤层9~14m,K中砂岩含水层距5号煤层37~72m,其富水性弱至中等。5号煤下覆含水层为K2灰岩、奥灰岩溶水,K2灰岩含水层上距5号煤层15~19m,奥灰岩含水层上距5号煤层33~35m,铝土泥岩厚度10.4m。

该工作面5号煤层底板标高为+273.5m~+341.5mm,属承压开采,奥灰岩溶含水层突水系数为 0.008~0.030MPa/m,突水系数小于临界值0.06 MPa/m。

1、正常涌水量:80~120 m3/h

2、最大涌水量:253(m3/h)

综合评价:通过现场观测、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分析采场工作面矿压规律和支护阻力,分析影响巷道稳定性、施工工艺的关键因素,优化董东煤业公司无煤柱开采切顶成巷关键参数、采掘一体化工序及配套装备设计。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缺少煤柱的过渡作用,采空区直接与巷道相连,受采动影响大,巷道矿压显现剧烈;

2.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的巷道支护仍按照传统的支护方法开展,普遍支护级别低,尤其是巷道的支撑能力远远不足。现有的现场支护中,支称结构损坏严重;

3董东煤矿顶板破碎情况严重,加剧切顶沿空留巷巷道支护的难度;

4.50120回风巷道起伏较为严重,加剧挡矸支护的难度;

5.同类条件下的巷道支护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及借鉴经验。

解决方案:为了完成董东煤矿50120回风巷无煤柱切顶沿空留巷的难度,提高留巷效率,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巷道支护强度级别,更多从50120回风巷实际出发,进一步保证无煤柱切顶开采的安全、高效性;

2.提高支护的机械化程度,一方面加密支柱密度,保证了支护强度,另一方面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原巷道支护方案:

5f69626a57baa_html_ab0c7c20cd73ebcb.png

1 50120回风巷支护断面图

50120回风巷支护方式采用锚网索钢带联合支护,顶部采用φ20×2400mm左旋螺纹钢锚杆,帮部采用φ20×3000mm右旋螺纹钢锚杆,矩形布置,间排距800×800mm。顶部锚杆托盘为Q235型钢托盘,帮部锚杆托盘采用长300mmW型钢带托盘外加钢托盘。锚索打在两排锚杆之间,采用18.9×7300mm钢绞线,间排距1200×1600mm,锚索直接打在钢带上,钢带采用长2600mmT型钢带,顶部及非采煤侧帮部使用GB10号铁丝编制的可缩性金属网,网片规格:900×2600mm,网格:50×50mm,网片采用14号铁丝双股逢孔绑扎,采煤侧帮部使用双抗网,采用PP200MS逢孔绑扎。锚固剂均采用MSZ23/60型树脂药卷锚固,每根锚杆使用2节,锚固力不小于85KN;每根锚索使用3节,锚固力不小于200KN。

沿空留巷超前支护方案:

为了防止切顶过程和周期来压期间巷道的围岩大变形,在实施顶板预裂切缝前采用“锚索+T型钢带”提前对所留巷道进行补强支护加固。锚索、钢带顺巷道方向布置一排,锚索距留巷碎石帮距离为500mm, 锚索直径为φ18.9mm,长度10000mm,间距800mm,相邻三根锚索之间用钢带连接,钢带之间必须搭接,锚索预紧力为20t。详细设计参数如下图所示:

5f69626a57baa_html_183eda3d60ef40b3.png

2 50120回风巷超前补强支护断面图

5f69626a57baa_html_55f4264cc126db0d.png

2 50120回风巷超前补强支护平面图

沿空留巷后巷加强支护方案:

按上覆岩层经验公式可得,岩石平均容重2.5KN/m2,留巷所在煤层埋深约400m,地应力约为10MPa。

在沿空留巷后巷使用沿空留巷新型单体,在原锚杆锚索支护的基础上,使用一梁3柱,排距0.8m的方式进行加强支护即可达到支护阻力要求,具体布置方案如下图所示:

5f69626a57baa_html_e2d5fa7e2cc4f9da.gif

2 50120回风巷支护断面图

5f69626a57baa_html_8578bd1a27d25725.gif

3 硅锰钢挡矸柱示意图

硅锰钢挡矸柱顶底需焊接大托盘以增加受力面积,长度根据巷道起伏分段切割,以便于适应所有巷道高度,达到挡矸支护的目的。

挡矸柱采用硅锰钢管具有强度高,抗弯能力强的特点,能够适应复杂顶板条件下的采空侧挡矸环境。

挡矸结构与垮落岩体作用关系:

采空侧切顶(预裂)爆破后,巷道顶板由原来的支撑梁变为悬臂梁结构。根据沿空留巷的顶板运动按时间划分为前期活动、过渡期活动和后期活动,过渡期活动为留巷顶板活动最剧烈也是最危险的时期。因此在过渡时期,采空侧帮需给予让压大变形,使矿压有传递和疏导的过程,进而悬臂梁末端一定范围岩层发生断裂,形成让压二次裂隙,如图所示。

5f69626a57baa_html_8f8cde92e437f8e9.gif

5 顶板结构示意图

采空区侧帮塌落矸石侧压力:一部分由基本顶及其上覆软弱岩层自重引起;另一部分由采空区碎落矸石堆积自重引起。为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储备,仅考虑铰接约束边界条件。矸石侧压示意图如图所示。

5f69626a57baa_html_fdbd8c944c882ae3.gif

6 采空侧帮矸石侧压示意图

矸石侧压力采用类比法,假定:碎落矸石塌落堆积的状态符合经典土压力理论。根据朗肯主动土压力理论计算,可得面荷载σ,由单根挡矸柱的作用范围即排距取s,再经面荷载向线荷载转换,综上得出巷旁上端矸石侧压qs和下端矸石侧压qx

5f69626a57baa_html_d675224af955803f.gif

5f69626a57baa_html_3e8a7f17ed1e20c0.gif

式中,s——挡矸柱排距,m;

γ——顶板岩石容重,kN/m³;

h1——基本顶岩层厚度,m;

Ks——碎胀矸石压力系数, 5f69626a57baa_html_fcaec0d8ddb8ffa7.gif

γd——采空区碎落矸石容重,kN/m³;

hd——采空区矸石碎落堆积高度,m。

根据董东矿地质条件,基本顶岩层厚度取3m,顶板岩石容重2.5 kN/m³,碎涨系数取最大值1.2,采空区矸石容重2 kN/m³,挡矸柱排距取0.6和0.8。

经计算得:

挡矸柱间距0.6m时:

qs=5.4 kN/m qx=12.6kN/m;

挡矸柱间距0.8m时:

qs=7.2 kN/m qx=16.8 kN/m;

将梯形分布荷载转化成矩形分布荷载,并且最终简化作用在采空侧帮支护结构上为均布荷载q,如图所示。

5f69626a57baa_html_1cac83f44e1ee735.gif

7 采空侧帮矸石压力转化示意图

结合以上公式得侧帮线荷载q:

5f69626a57baa_html_56c468c832832a70.gif

式中,qs——采空侧帮上端矸石压力,kN/m;

qx——采空侧帮下端矸石压力,kN/m。

则侧帮线载荷q为:挡矸柱间距0.8m时为12KN/m,挡矸柱间距为0.6m时为9KN/m。

巷道两帮顶板压力:一部分是巷道顶板基本顶岩层自重;另一部分是巷道顶板直接顶岩层自重。悬臂梁末端岩层旋转断裂,对支护结构产生弯矩,但挡矸柱相对于旋转岩层尺寸较小,岩层旋转产生的弯矩在挡矸柱上体现不明显,非采煤侧帮支撑由煤帮提供。

综上得顶板压力,同理,将面荷载转化为线荷载,巷道顶板岩层线荷载为:q1=sγh1q2=sγh2,如图所示。

5f69626a57baa_html_bd84ef8b40eb3dcb.gif

8 巷道两帮顶板压力支护力学简化模型

综上,采空侧帮顶板压力p:

5f69626a57baa_html_a46907dfe74a1ea1.gif

式中,h2——直接顶岩层厚度,m;

b——巷道宽度,m。

代入计算得:

挡杆间距0.8m时,侧帮顶板压力为22.5KN。

档杆间距0.6m时,侧帮顶板压力为16.875KN。

结合以上分析,简化侧帮支护结构力学模型,如图所示,即顶板压力p和矸石侧压力q

5f69626a57baa_html_f3f1c89d844a747e.gif

9 采空区侧帮支撑结构简化力学模型

经过验证采用直径为100mm(外径110mm的)硅锰钢管可承受50120工作面采空区侧压及采空侧顶底板压力;目前,此工作面已经回采推进200余米,沿空留巷支护设计能满足生产实际需要,从而解决了生产接续紧张问题,节约了开掘巷道资金投入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