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游隙的选择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轴承游隙的选择与分析

赵小辉

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圆锥式破碎机是用于冶金、建筑、筑路、化学等行业中原料的破碎机械,水平轴是圆锥式破碎机的重要传动部件,水平轴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三角带轮传动装置,使水平轴上的小锥齿轮驱动大锥齿轮及偏心轴套实现动力的传递。轴承用来支撑水平轴的运转,轴承使用寿命决定更换周期,因此轴承游隙选择就十分重要,如果选择不合理,容易导致轴承失效,轴承失效后对其的维修、更换很麻烦。游隙的计算和选择要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及实现的功能去选择,怎么判断所选游隙是否是使用寿命最长的游隙,这是本文写作的目的。鉴于此,本文对轴承游隙的选择与分析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轴承;游隙计算;安装游隙

引言

轮毂轴承游隙设计初期,通过实验得出预紧力对工作游隙变化曲线,获取预紧力值。并通过软件分析,以耐久性最大化为目标,获得最佳设计游隙值。除设计外,轮毂轴承制造环节质量管控也需引起高度关注,定期对供应商的工艺进行定期审核,审核问题闭环管理。满足以上两点,轮毂轴承使用寿命才能达到最佳。

1轴承游隙的计算与确定

轴承游隙是指轴承滚动体与轴承内外圈壳体之间的间隙。根据移动的方向,游隙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游隙是轴承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它直接影响到轴承的使用寿命、载荷分布、机械的运动精度、振动、噪声、摩擦等技术性能。选择轴承游隙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1)轴承的工作条件,如载荷、温度、转速等;(2)对轴承使用性能的要求(旋转精度、摩擦力矩、振动、噪声);(3)轴承与轴和外壳孔为过盈配合时导致轴承游隙减小;(4)轴承工作时,内外套圈的温度差导致轴承游隙减小。

2轴承游隙与预紧力

通常,轴承径向游隙不易于测量。因此国内主要检测手段运用轴向检测方式进行测量。轴向游隙基本检测原理为,以轮毂端面及外圆进行粗定位,以轮毂外圆作为夹紧点,如图1所示,沿着轮毂轴向方向向上施加100N压力,记录千分表数值数据1。同步沿轴向方向向下施加200N压力,记录千分表数值数据2,两者之间变化差为轴向游隙值。

轮毂轴承装配前保证微小的正游隙,轮毂装入前制动角单元通过预紧螺母,对轴承内圈施加一定预紧力,轴承游隙的变化量和内外圈刚度、施加力值等相关。通常滚子轴承钢球与内外圈为线接触,受力面积大,刚性高。而球轴承与内外圈为点接角,受力面积小,刚性差。两者施加同样的力矩值,球轴承的游隙变化要高于滚子轴承。并且随着力矩值加大,游隙值也在加大。轮毂轴承内圈受力分布如图1所示,与螺母相接触的内圈受力公式为,

5f695a603853e_html_96a855edb3013b1b.png

其中,Fn是螺母对内圈施加的轴向合力;Fha是法兰轴对内圈施加的摩擦力;Fba是钢球对内圈施加的轴向合力,即为轴承预紧力;F0是2个内圈端面的接触合力,即为螺栓拧紧力。

5f695a603853e_html_6b1f771878859b20.png

图1轴承受力分析

3轴承游隙工艺分析

轮毂轴承原始游隙不仅设计环节重要,制造环节同样关键。从产品角度,轮毂轴承分内圈、外圈、钢球及保持架。从工艺角度,轮毂轴承分热处理、机加和装配三大工艺。轮毂内外圈为锻件,热处理工艺为调质淬火,加热温度及时间参数要严格控制,最终可满足刚度要求。机加工艺涉及为为内外圈的沟道加工,沟道加工的基本工艺为粗车沟道,精车沟道,超精车及研磨,加工设备通常用数控车床及磨床,工艺参数可实时监控。装配工艺目前较成熟,基本采用智能化装配工艺完成装配,涉及游隙的关键工艺为内外圈尺寸检测、内外圈与钢球合套、游隙检测。其中内外圈分组检测,利用全自动测量分选机,借助传感器,自动计算轴向尺寸,分组并将产品置入对应区域。传送机构自动传送内、外圈并计算分组。合套工艺为合套机自动选择钢球与套圈组并,依据合套计算公式,验证游隙值。数据采集系统计算合格,则通过机械手将内圈压入外圈组件并完成产品合套。游隙检测工艺为产品经清洗吹干,设备上100%自动进行轴向游隙检测。通过卡爪抓取自动上料并检测到不合格游隙产品,自动剔除至不合格区域。

4汽车轮毂轴承发展现状

第一代轮毂轴承,外形为圆柱体结构,优势为外圈与内圈为整体淬火,抗疲劳寿命增高,刚性好,法兰盘跳动精度高。劣势为装配装到制动器总成后,基于转向节和轮毂配合、大螺母拧紧等影响,造成总成游隙散差大、刚性差,失效比例高。

第二代轮毂轴承,外形为法兰盘与内圈结构,外圈沟道局部淬火,两个内圈整体淬火。重量略轻,加工效率高,可实现理论上装车后总成控制为负游隙。劣势为外圈感应淬火,抗疲劳性增高,疲劳失效相对少。

第三代轮毂轴承,外形为两个法兰盘与内圈结构,法兰盘为感应淬火,内圈为整体淬火。优势为刚性好,法兰盘跳动精度高,抗疲劳寿命高,集成化高。劣势为产品重、边缘硬度低,成本高。

5轴承合套实现方法

5.1合套最快化

采用3个集合整体遍历方法可以实现合套,但随轴承内、外圈及滚动体数量增大,计算耗时剧增。考虑在轴承实际合套时,内、外圈尺寸不确定且数量大,而滚动体直径按规值进行分组是固定的,故先将内、外圈进行匹配形成方案,再用形成的方案与不同滚动体直径规值进行遍历,实现快速匹配。

5.2合套最优化

计算结果中可能会存在多个方案均为最大合

套数量的情况,需对方案进行优选。通过计算每个最大合套量方案的游隙偏离度,最小偏离度值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偏离度为

5f695a603853e_html_62c67ed1fbfe481c.png

式中:n为最大合套数量;Gr(i)为某合套方案中的合套游隙值;Grmax,Grmin分别为合套游隙最大值和最小值。

5.3轴承实际使用寿命

经实际验证,轴承NU3221选择C3游隙的没出现失效现象,可继续使用,大于理论计算寿命。在第一轮试验中,轴承选择小游隙组C2,C2是根据手册推荐值选取,经理论计算是满足工况的,实际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达到理论计算的寿命27906h就出现失效现象,选择C2游隙远不如C3游隙轴承使用寿命长。

5.4合套最大化

匈牙利算法是针对内、外圈2个集合之间形成最大匹配方案的方法,实现原理为:先将全部内、外圈编号,将每个内圈与全部满足游隙要求的外圈形成组合,如图2所示;分别选取1个内圈与相对应组合中的1个外圈进行匹配,由于在匹配时每个内圈或外圈只能进行1次匹配,所以将匹配的外圈进行标记,禁止再次匹配,根据此要求形成1个初始匹配方案并统计总匹配数量。

5f695a603853e_html_9b1b7de53416a216.png

图2合套匹配示意图

结束语

游隙是保证轴承安全稳定运转的重要参数[1],使实际合套游隙值分布的分散度更小有利于提高轴承使用性能,而采用智能化的计算方法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与误差,提高合套数量,也有利于选择较小的分散度方案。

参考文献

[1]曹国晋.高铁轴承疲劳特性分析及可靠性寿命预测[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9.

[2]殷琪.某高压密封旋转关节研制及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刘兵.汽车第三代轮毂轴承游隙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

[4]陈鑫.影响轧机工作辊轴承寿命的相关因素分析[J].科技风,2019(12):148+151.

[5]么雷,王昊,王丽红,徐英芳,张健,魏子庆.GTI3042S型直线振动筛轴承最佳理论游隙的选择[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9(11):15-19.

[6]张振强,尹延经,杨浩亮,敖正红,何崇光.提高轴承游隙合套率的智能选配方法[J].轴承,2019(08):15-17.

[7]杨宏军,朱毅,王超,史腾飞.压路机振动轴承的游隙选择与计算[J].机械工程师,2019(07):127-128.

[8]刘德斌,高坤,赵丽丽,宋立官,王建新.振动筛轴承游隙的选择与安装[J].纯碱工业,2019(03):42-43.

[9]蔡凌.电机轴承使用中几个值得注意的细节[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0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