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的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2

功能性胃肠病的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

完颜长旭

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74500

【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性胃肠病的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功能性胃肠病患者100例(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分为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组(50例)与常规治疗有效的反应组(50例),并将难治组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5例)与综合治疗的观察组(25例),分析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焦虑发生率62.00%,抑郁发生率58.00%;难治组HAMA、HAMD评分高于反应组,P<0.05;相比与对照组,观察组HAMA、HAMD、消化道症状评分低,P<0.05。结论: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经过有效的抗抑郁治疗,能减轻患者消化道症状,值得借鉴。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精神心理因素;治疗

功能性胃肠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尚不明确,这种疾病无法以器质性病变或生化指标异常进行解释,临床发病率较高,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近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该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且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关系引起了人们广泛重视[2]。本研究选取我院功能性胃肠病患者100例,分析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选取我院功能性胃肠病患者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119至75(46.28±3.58)岁。

1.2方法

评估患者焦虑、抑郁及消化症状严重程度,针对存在精神心理异常的患者,进行抑酸、调节肠道菌群等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再次进行评估。无效者为难治组,有效者为反应组。将难治组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的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1106),然后评估患者相关情况。

1.3观察指标

精神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症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症量表(HAMD),评分低即精神心理状态好;消化道症状评分:0~3分,评分高即消化道症状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5f64729f0cbcc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5f64729f0cbcc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抑郁发生率

100例患者,焦虑发生62例,发生率62.00%,抑郁发生58例,发生率58.00%。反应组焦虑发生24例,发生率48.00%,抑郁发生20例,发生率40.00%。难治组焦虑发生50例,发生率100.00%,抑郁发生50例,发生率100.00%。

2.2HAMA、HAMD、消化道症状评分对比

难治组HAMA(16.39±4.22)分,HAMD(18.36±4.27)分,高于反应组,P<0.05,见表1,综合治疗组HAMA(13.27±3.31)分,HAMD(16.27±2.65)分,消化道症状评分(1.25±0.72)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见表2。

表1 难治组、反应组HAMA、HAMD对比(分)

组别

HAMA

HAMD

难治组(n=50)

16.39±4.22

18.36±4.27

反应组(n=50)

14.27±3.28

16.28±4.38

t

2.8047

3.4044

P

0.0061

0.0181

表2 对照组、观察组HAMA、HAMD、消化道症状评分对比(分)

组别

HAMA

HAMD

消化道症状评分

对照组(n=25)

17.38±2.76

19.74±3.14

1.84±0.75

观察组(n=25)

13.27±3.31

16.27±2.65

1.25±0.72

t

4.7682

4.2226

2.8374

P

0.0000

0.0001

0.0066

3讨论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胃肠道症候群,存在腹痛、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病程较长。随着临床对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该病与患者心理因素有着较大联系

[3]。有研究表明,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心理障碍越严重,其消化道症状也越严重[4]。可见,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有着较大影响。

本研究结果中,100例患者,焦虑发生率62.00%,抑郁发生率58.00%;难治组HAMA(16.39±4.22)分,HAMD(18.36±4.27)分,高于反应组,P<0.05,见表1,综合治疗组HAMA(13.27±3.31)分,HAMD(16.27±2.65)分,消化道症状评分(1.25±0.72)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给予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常规治疗,能减轻其焦虑抑郁症状,胃肠道症状也能得以改善,可见,减轻患者胃肠道症状,能改善其心理状态,因此,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严重程度预测中,可通过HAMA、HAMD进行预测[5]。有些患者经常规治疗后无效,将其作为难治性病例,这类患者心理障碍较为明显。如果长时间存在较大心理压力,会导致胃肠道高敏感,并且会影响其运动功能,进而加重胃肠道症状。本研究中,发现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更容易合并心理障碍。当前,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发病过程总,心理因素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明确。本研究中,给予患者帕罗西汀治疗,该药能对5-HT突触前膜再摄取功能发挥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通过突触间隙5-HT浓度的增加而减轻精神症状。并且该药的应用不会导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等的发生,患者耐受性较好,临床应用广泛。经积极抗抑郁治疗,患者消化道症状也得到较大改善。

所以,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经过有效的抗抑郁治疗,能减轻患者消化道症状,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郝尚雄,刘伟基.功能性胃肠病的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J].心理医生,2016,22(15):225-225.

[2]申宇宏,乔小江,白莉霞.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心理分析和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1):68-69.

[3]刘若吟,邵卫华,黄绍鹏.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心理障碍因素共存的相关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7,60(5):403-404.

[4]刘隽,刁磊,杨彩虹,等.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及其治疗[J].胃肠病学,2016,21(2):98-100.

[5]李菁,张涛,田宇.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1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