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感染性指标对血源性传染病监测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2

血清感染性指标对血源性传染病监测的意义

张艳丽 战勇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要:目的:实验将分析血清感染性指标对血源性传染病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需要开展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1325例患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指标分析,可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等结果的检验分析。结果:从血清感染性指标上看,其单独阳性率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乙肝表面抗原(17.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3.2%)、梅毒螺旋体抗体(0.2%)、丙肝病毒抗体(0.2%)。此外,从阳性率指标较高的科室进行排序,其前三的科室分别为感染病科、消化内科和神经内科,且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结论:采用血清感染性指标对血源性传染病开展临床监测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预防病毒传播,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清感染性指标;血源性传染病;传染病监测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抢救方案之一,但是输血过程也可能传播不同的疾病,最为常见的则有艾滋病、乙肝、梅毒、丙肝等1】,由此我们必须控制由于输血而引起的传染病问题。在临床输血过程中,血液中感染性指标必须得到检测,而常用的感染性指标也成为本次实验调研的重点2】。本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需要开展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1325例患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指标分析,

1.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需要开展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1325例患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指标分析,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756例和569例,在患者年龄上看,最小的18,最大不超过63岁,平均年龄为(43.6±4.5)岁。在入院后对患者的基础身体情况、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和整理,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此外,实验的开展征求了家属的同意,并且报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并得到了批准。

1.2 实验方法

采取患者输液前得到血液5ml,放置在无抗凝剂的额试管中,收集血清,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等结果的检验分析。

1.3统计方法

对开展输血治疗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在本次实验中,针血清感染性指标采用计数统计,n表示使用计数资料,其中的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然后用t/x2进行数据检验。p<0.05为经过检验后的结果,表示具有统计学检验意义。

2 结果

从血清感染性指标上看,其单独阳性率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乙肝表面抗原(17.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3.2%)、梅毒螺旋体抗体(0.2%)、丙肝病毒抗体(0.2%)。此外,从阳性率指标较高的科室进行排序,其前三的科室分别为感染病科、消化内科和神经内科(如表1所示),且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即在279例阳性患者中,男性则有169人,女性则有110人。

1 不同科室患者的血清感染指标阳性率对比分析(例,%

科室

患者数

乙肝表面抗原

丙肝病毒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梅毒螺旋体抗体

合计

感染病科

256

87(34.0%)

12(%)

1(0.4%)

2(0.8%)

102(39.8%)

消化内科

315

90(28.6%)

19(6.0%)

1(0.3%)

1(0.3%)

111(35.2%)

神经内科

172

17(9.9%)

2(1.1%)

0(0%)

0(0%)

19(11.0%)

心内科

160

15(9.4%)

0(0%)

0(0%)

0(0%)

15(9.4%)

泌尿内科

141

10(7.1%)

3(2.1%)

0(%)

0(0%)

14(8.5%)

血液内科

123

5(4.1%)

4(3.3%)

0(0%)

0(0%)

9(7.3%)

呼吸内科

158

7(4.4%)

3(1.9%)

0(0%)

0(0%)

10(6.3%)

合计

1325

231(17.4%)

43(3.2%)

2(0.2%)

3(0.2%)

279(21.1%)

除此之外,我们也对年龄层进行了划分分析,在1325名调研者中,我们将以40岁为年龄划分依据,在40岁以下的患者中人数有441人,其余的884人则≥40岁。在检测结果的年龄段分布中,合计指标在≥40岁的患者有171人,即占比为62.3%(171/279),而<40岁的则有108人,占比为38.7%(108/279)。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为HBV感染是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的主要根源。而感染病科、消化内科和神经内科则是阳性率较高的科室,且疾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有一定关系。故而,我们应当对这些科室的患者加强重视,进一步降低输血相关性传染病3】。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的相关监测有助于明确患者的感染情况,也有助于医护人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医院交叉感染,具有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血清感染性指标对血源性传染病开展临床监测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预防病毒传播,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燕萍,熊忠秀,丁峰,施勇旻,吴俭. 受血前血源性传染病五项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01:80-81.

[2]彭凌,郑舟军,周月华.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心理调查及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v.2101:106-107.

[3]任桂英,邹余粮,林永洁,刘庆,孙妙,马迪. 某三甲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流行病学及伦理问题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v.320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