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失衡根源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6
/ 2

中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失衡根源分析

姜苏桓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124000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深度访谈的反馈结果,笔者发现社团存在着学生对社团活动认知不清,对社团发展不关心,信息发布不及时,社团新人少而流失率高,指导教师指导作用缺失,学生需求被忽视,师生对评价流程不了解,社团活动泛娱乐化倾向明显,校企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社团管理混乱,学生参与管理少,社团资源获得困难等等现象。从这些现象出发进一步分析得出社团失衡的根源分别为社团信息失衡、社团评价失衡、校企合作失衡。

一、社团信息失衡

在公共管理领域中,一系列创新理念的提出优化了政府的各个办事流程,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学生社团管理的提升也将优化学生社团的发展,虽然社团管理不能照搬政府管理的程序,但其管理经验对于学生社团管理改革也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性和现实意义。

权力主体的失衡:权力主体的失衡当面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社团内部的权力主体以及社团外部的权力主体。从社团内部角度来看,除社团干部外,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并不清楚自己所在社团的特点以及社团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能从社团活动中能够获得到什么,大部分同学都只局限于单纯的被动的参加社团活动,一旦具体到社团是如何管理以及如何运作的问题上,他们并不了解而且也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他们普遍表示参加社团活动只要遵从社团干部和社团指导老师的安排即可。因此,社团内部会出现学生对社团的内容认知不清、对社团的发展也漠不关心的现象。

另一方面,从社团的外部角度来看,权力的主体的失衡存在于社团本身和学校宣传部门之间的博弈。大部分学生表示社团的相关信息发布的不及时、内容更新慢、了解的信息少,由访谈得知,在现行的中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下,社团的通知一般以校发公文的方式层级下达,并依托于指导教师和社团干部进行具体安排。此外,由于学校对于社团规定章程中缺乏关于社团信息公开相关的部署及安排,社团信息的公开一般依赖于学校宣传部门的主动要求。通常是学校需要宣传校园文化的相关内容,于是学校的宣传部门联系到团委,由团委安排各个社团按照要求反馈相关资料,社团在信息公开的环节中并不占据主动角色。由于社团不是主动信息发布者,由宣传部门掌握并发布的社团信息在内容丰富度上也非常的有限,多是三言两语的介绍,并不能达到有效传播的效果。

二、 评价机制失衡

社团的评价考核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的约束和激励,是维系社团自主运营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学生社团的评价是与社团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的,切实地反应了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社团评价机制失衡主要表现在参与主体的失衡、评价层次的失衡、评价标准的失衡三个方面。

参与主体的失衡:对于社团评优的结果,大多数社团指导教师表示知晓自己社团的获奖及评优情况,但是不清楚其他社团的具体获奖情况。在与社团干部和社员进行访谈时也发现,一部分社团干部对于评价流程较为了解,大部分普通社员对于社团的评价过程并不了解,很多学生认为社团的评优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社团活动的状况。究其原因在于,社团评价的主体并不是学生,而是社团本身的活动指标,如果学生是参与评价与考核的,那么学生对于社团的评价流程就会非常了解,对于社团的考核结果的认可度也就越高,而在这样的情境下,由于指导教师作为社团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日常里与社团成员接触很多,自然而然也会了解社团评价的具体流程了。

评价标准的失衡:根据访谈结果反馈,在社团指导奖励方面,大多数老师反映基本上没有物质奖励近几年有的学校会根据指导的中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教育的高中、大学相比,普遍存在学习热情不高、自律性不强,自我管理意识弱的情况,如果社团活动缺少指导教师的正面干预就会使得社团的发展无序化,因此,职业院校的学生社团更需要指导教师的管理和帮助、指导。缺乏指导教师的指导对于社团活动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校企合作失衡

调查显示,同学们普遍愿意到校外企业中开展社团活动,或请一些校外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到社团指导活动中来。校企合作在社团这个平台上的延伸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与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符。然而,当前社团活动当中存在着泛娱乐化的倾向,具有职业特色的专业社团并不多,即便有这样的社团,在活动过程中也缺少实践性的内容,缺少动手的锻炼。这些技能型专业类的社团需要植根于企业的土壤当中,如果只在学校中活动、只由学校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那与实训课堂又有何区别?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的职业特性并没有得到体现,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社团活动当中存在着校企合作失衡的问题。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校企合作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参与主体的失衡、合作制度的失衡、利益分配的失衡。

参与主体的失衡:目前来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已初具规模,数量上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根据笔者所调查的天津地区的八所中高职院校的情况来看,创新创业类和技能专业类社团最少。可以看出社团的类型大多集中在艺术和娱乐上,而技能类和创业等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息息相关的社团类型却很少。

现在的中高职学生大多是都是“00后”,他们被称为“后千禧一代”,娱乐变得更容易获得,“抖音”、“快手”充斥着这些青少年的生活,“网红”、“直播”这些字眼刺激着学生的心灵。学生们身处于这个功利化的大环境下,很容易被感染的急功近利、过于浮躁。泛娱乐化在“00后”的身上有着明显的体现,学生社团虽然身处学校这个相对单纯的环境当中,但也不可避免的染上这种风气,很多社团无论是建立还是在活动中都出现了泛娱乐化的特点,表现为形式多样内容却很单一。社团类型的泛文娱化趋势背离了社团建立之初培养学生全方面素质及能力的初衷。

合作制度的失衡:调查问卷的数据反馈,学生普遍表示与校外企业的沟通很少。学校在搭建社团和企业的沟通渠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专业类型的社团和创业类的社团的活动过程非常需要来自学校的支持,学生们即便有心想要参与技能类的活动,但是自己对于专业技术的掌握也不够成熟,对于社会更是一无所知,更无从谈起要组织这样的活动了,即便是硬着头皮申请并组织了这样的社团,在缺少和校外企业的有效沟通的情况下,这样的社团活动也只是无根之草,有挂着羊头卖狗肉之嫌,没有办法长久的发展。

从调查结果来看,校企双方在沟通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校企合作一直存在着合作制度失衡的现象。在学校、社团、企业三个合作主体之间要建立一种认同观念。在这种彼此认同的制度环境中,各个组织会根据外部的制度环境调整自身的行为,各组织也会在彼此间不断的沟通、协商的交流过程中达成共同的看法。然而在现实语境下,在校企双方的协作协商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合作制度的约束,校方虽然内心对于寻求校企合作十分渴求,但缺少和企业有效交流的渠道,这也是社团活动过程中,社团成员与企业的交流很少的原因。

利益分配的失衡: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社团即便有机会能够到校外企业进行活动,双方也并不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往往是由企业单方面进行讲解,内容也多是浮于表面的企业文化的宣传。在合作过程中也一直存在着“学校热而企业冷”的地位不平等的现状,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校企合作的进程中一直存在着利益分配失衡的问题。在协商过程中,学校对于企业的需求掌握不到位,企业接纳学生进入活动只能获得未来有可能得到优质员工的不确定的预期收益,而企业却要在整个过程中付出大量的资源和信息,对于企业而言,这样的合作收益小于付出,企业自然不愿意参与到社团活动当中来。因为学校和企业的利益诉求不一致,回报的利益的不确定性,而且在双方利益分配的问题上一直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机制,因此导致了校企合作的失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