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陈皓 卢凯

汉江集团丹江口博远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 十堰 4427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水土保持在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一些环境相对恶化的区域,更需要注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工作可以较好实现对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的积极影响,进而维系相应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备较高关注价值。本文就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水资源;水环境;影响

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区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大大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这种情况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带来了一大难题。在此,只有将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充分重视起来,积极解决当前的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才能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保障。

1目前我国水土资源的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随着人口增速加快,也对生存的环境产生巨大压力,统计数据看,我国每年大概人口的增长速度为1400万,快速的增长,也不断压缩人口生存空间,而人口的增长,使土地开采形成了无节制的状态,大量土地的开采,导致了自然环境破坏,同时,也加剧了水土资源的流失,为社会健康发展埋下了不安定因素。随着社会大生产的规模扩大,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水土资源流失和土壤退化情况在不断加剧,农业可开采资源减少,可耕地资源下降。当前,我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不平衡因素,积极制定措施,强化管理,把水土资源的保护放在国家战略层面,对水土资源进行有效保护,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与实施,一些区域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控制,有助于缓解资源流失,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良好的水土资源环境是国家发展生命线,更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合理有效开发与利用,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发展。

2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的有利影响

水土保持措施具有拦蓄泥沙和径流的作用,其可有效控制洪峰的水流量以及径流的泥沙量,达到缓解水土流失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拦蓄型。主要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拦蓄地表径流所携带的泥沙,降低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达到蓄水保土的效果。不仅如此,拦蓄型水土保持措施还能截断土壤侵蚀过程中的污染源,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环境;(2)滞蓄型。主要通过措施来改善土壤的发展条件和结构,保证土壤的通气缝隙的性能,提高土壤的渗水和蓄水效果。滞蓄性水土保持模式与拦蓄型相比还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可以有效改变流域植被的覆盖情况,也能从根本上提升土壤的固结能力。

3水土流失的不良影响分析

现阶段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积极保护应该注重从水土保持入手,必要的水土保持工作能够较好实现对于相应区域的优化。为了较好提升水土保持措施的受重视程度,首先应该分析明确水土流失问题的危害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土流失会直接导致当地水量减少,进而出现旱灾的概率提升。伴随着水土流失的加剧,大量水资源会严重损耗,同时还会导致当地土壤资源的蓄水能力降低,最终都会影响当地原有水资源数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干旱问题。比如对于湖泊、河道以及水库等设施,都可能会因为水土流失产生水资源严重损耗,即使在雨季也难以蓄存大量水资源,进而也就会造成当地水资源持续恶化,难以满足当地居民用水需求。其次,水土流失还会对于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造成相应水质恶化,整体生态平衡也会被打破。在水土流失问题出现后,当地土壤以及其他杂质都会混入水资源中,进而也就导致水环境相对恶化,变得较为浑浊,同样还容易造成水中的杂质过多,水质严重受损。如果相应区域内存在农业或者工业,也会带来一些污染物,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另外,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还会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威胁,一些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率也会明显提升,进而危及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水土流失恶化后,相应区域的植被必然遭到了严重破坏,土壤以及泥沙的流失量较大,进而也就容易导致一些水利工程受到干扰,出现了明显的淤塞现象,难以形成高效运行效果。与此同时,伴随着水土流失问题的加剧,还很可能导致当地泥石流以及滑坡等恶劣地质灾害的出现可能性提升,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严重威胁。当然,在此过程中,当地水资源以及水环境同样也会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会对于当地水资源以及水环境产生恶劣影响,整体发展稳定性会受到严重威胁,这也就需要重点加大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研究力度,力求借助于恰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实现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的积极保护。

4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措施

4.1水质净化

残留的化肥、农药及生活垃圾等会随着水土的流失而影响江、河、水库、湖泊的水质,因此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水质净化措施。应以预防水土流失和进行小流域生态清洁建设为主进行综合治理,对于部分小流域存在的泥沙直接入库的问题,要加大力度修建拦沙坝、淤地坝、谷坊等,并进行坡改梯,提高植被覆盖度,开展水保耕作技术,减少入河泥沙量。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还要加大对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管理力度,控制面源污染,有效保护入河、入库水质。人口较多且耕地面积较大的地区,应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式,合理配置坡面工程,发展经果林及林下经济。部分远离水库且植被生长情况较好的地区,可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替代能源,实施全面禁封策略,推广生态移民。

4.2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在当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应用中,主要涉及了以下几类:首先,针对微地形进行有效改变,比如采用等高耕作方式就较为常见,可以在增加水分下渗以及防治水土流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次,提高地面覆盖水平,可以借助于耕作中的秸秆予以有效覆盖,或者采取密植等手段,尽量减少裸露地面;最后,还可以借助于深松耕或者是免耕等方式,实现对于土壤入渗效果的优化,同时达到土壤改良效果,不容易产生水土流失问题。

4.3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水土保持措施中较为常见的水土保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在水土流失的地区种植大量的植被,以此来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圈,有效提高土地的肥沃程度,避免土壤侵蚀情况的发生。另外,通过林冠的有效截流,植被的枯树叶掉落到土壤表面也能有效固结土壤,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再加上植被的枯树叶还能抵御雨水、大风的侵蚀,提高地表土壤的抗冲刷能力;由于林地的根系比较粗壮,在斜坡上种植一些根系发达的植被,就算土体发生滑动,植物的根系也会因为与土壤的紧密相连而最大程度地阻止土体滑动。因此,水利工程要将此类生物措施充分利用起来,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种植大量的植被,提高土壤肥沃程度,避免土壤侵蚀。

4.4加强对于水土保护技术指导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水土保护工作中,也需要创新思想,引进先进技术为我所用,提高整体工作质量与效能。想要更好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就少不了先进技术指导,要在技术引领下,总结成功经验与做法,不断丰富保护手段,更好的保证水土保持工作顺利进行。要以工程技术为核心,提高施工质量。

结语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更好积极作用于水资源和水环境,这也就需要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措施的受重视程度,为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创造良好条件。在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中,为了更好提升其作用效果,往往需要重点围绕着植物措施、工程措施以及耕作措施进行协调处理,力求形成全方位立体水土保持机制。

参考文献

[1]魏晋财,魏生全.水资源管理中水土保持关键点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0):48+52.

[2]吴仁彬.浅谈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19(23):323~324.

[3]何赟洁.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影响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