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工程产生裂缝的处理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砌体结构工程产生裂缝的处理方法分析

曹厚明

420684198505051***

【摘  要】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外在表现形式很多,在了解导致裂缝发生的原因后,那么相应裂缝的处理预防措施也就不难掌握。只要坚持采取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的方法,从设计到选材和施工都强化质量管理,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就能够保证砌体结构房屋在规定使用年限内将裂缝控制在最小无害范围内,以后裂缝的出现可能性越来越小,最终使砌体结构房屋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

  我国建筑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对于城镇建设加大力度发展。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以及为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日益复杂多样的要求,建筑物开裂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建筑物开裂主要由变形变化引起,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不均匀沉降。

 1常见的裂缝类型

  1.1 八字斜裂缝

  在建筑行业中,当建筑较长时,其中部就会产生一定的沉降效果,并且会出现正弯矩,导致建筑物的底层和两端窗角出现正八字裂缝。如果相反,在建筑物的两端出现沉降,其会产生一定的负弯矩,就到导致两边不断的向下沉,从而在建筑物底层两端的窗角出现倒八字的裂缝。

  1.2 单侧斜裂缝

  就一栋建筑物来说,若在其旁边建立一座又大又高的建筑物,并且两个建筑物之前的距离相对较近,这样的新建筑就会对原本的建筑物造成影响,导致其靠近新建筑物的一端出现沉降情况,从而使得这一侧的墙角和窗角出现裂缝。并且这样沉降不均匀的建筑物,必然会伴随其底层窗口对角的裂缝情况出现。

  1.3 水平裂缝和竖向裂缝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其所设计的建筑洞口过大,就会导致建筑物出现沉降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导致窗间墙的上下两对角出现水平裂缝,并且这种裂缝会随着接近窗口的地方逐渐加宽。并且,在建筑物的底层窗中,其也会形成相应的竖向裂缝,这种裂缝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窗间的墙下沉降在与窗台墙下的沉降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前者相对较大,使得窗台墙出现了反向弯曲变形的现象,从而形成的竖向裂缝。

  2房屋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具体原因

  2.1温度变化因素

  一切物体都是遵循这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众所周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当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会发生变形。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構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城市,这样就会对砌体产生裂纹。但是这些裂纹一般都是第一年产生以后,以后时间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裂缝的宽度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出现略微的变化。有时候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以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而内部的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由此造成应力变化而出现裂缝。

  2.2地基不均匀因素

  通常情况下,房屋的地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发生沉降,但是由于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的不同,房屋地基的沉降不均匀,这样就直接导致沉降大的部分和沉降小的部分产生差距,引发位移甚至形成断裂,当砌体结构房屋建筑在此基础上时,不均匀的地基就无法承受附加的拉力和剪力,从而引起裂缝的出现。裂缝产生的部位通常在房屋的底部,在特殊的情况下,裂缝也可能出现在房屋二层和三层位置。如果是長条形状的对等高房屋,房屋的两端位置就会产生裂缝。地基引起的不均匀裂缝,比较常见的是斜裂缝,位于门窗洞口的四角裂缝最宽;也有部分的竖向裂缝,从房屋的上部,直接贯穿全高。这些裂缝产生的时间大约在房屋落后一段时间,在施工期间就出现明显裂缝的情况比较少,大多数是随着地基变形程度的加大而产生的,最严重的情况是地基的剪切破坏,其裂缝足以引起房屋的坍塌。

  2.3材料不合格因素

  若在砌体结构房屋的建设过程中没有严格进行管理,使用不合格的材料,砌体就会出现问题,甚至产生裂缝,例如,没有达到强度标准等质量安全隐患,在完工后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安全事故。再有,在砌筑之前,砌体没有经过充分的浸水处理,使其将砂浆中的水分不足易干,影响砂浆的饱满度,也会在以后造成裂缝问题。

  3砌体结构房屋裂缝的处理措施

  3.1完善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设计

  从力学模型的原理考虑,砌体结构房屋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保证传力的准确性,明确砌体结构的传力方向,严格控制砌体结构的荷载力,其中尤以大梁下的砌体结构荷载力为主。至于房屋圈梁与构造柱的设计则需要考虑到其实际的受力特征,从构造物实际的受力水平出发,并以此为基础尽可能防止结构裂缝问题的产生。若是已经出现微小裂缝,那么就需要及时对裂缝位置进行宽度与长度的观察,通过必要的灌封技术及时封闭技术来控制裂缝的扩大化,或是通过碳纤维的加固技术来清除开槽裂缝中的碎渣,并使用热喷枪进行吹拂,最后利用密封胶来对裂缝处进行处理。

  3.2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防治措施

  在进行建筑基础设计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情况,分布情况,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对周边环境进行地质差异考察,然后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并正确选用基础形式,以使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减轻建筑结构自重。合理布置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合理,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建筑方面应尽量避免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变;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设置沉降缝;在基础和楼盖下的墙顶上设置平面闭合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合理调整荷载分布,选用较小的基底反力。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殊,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阶段组织施工。一般先建荷载大的高层,后建荷载较小的低层;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

  3.3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设计资料要经过层层把关核算。卸载。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减轻上层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的方法,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混凝土过梁,承担上部荷载。结构加固补强。对由于荷载较大,砌体截面尺寸较小,承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在不影响主体立面美观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截面尺寸。

  4结束语

  砌体裂缝既然是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通病,工程技术人员就必须对裂缝引起高度的重视,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如遇到易产生裂缝的关键部位或者关键工序应进行公关活动,预防为主,严格控制,实施技术创新,全程实施技术管理,一定能将砌体裂缝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韩春光.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防治方法解析[J].綠色环保建材,2020(1):186+189.

  [2] 沈乃湾.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防治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17):120~121.

  [3] 林凯.浅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防治方法[J].绿色环保建材,2019(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