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策略研究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估算教学策略研究与探索

陈礼明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螺洋街道中心小学 318053

【摘要】估算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估算教学重在意识培养,贵在方法的引导,旨在生活应用。学习估算对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数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估算教学 探索 意识 方法 习惯

【正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令人关注的热点,学习估算对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数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现状调查

在小学估算教学中,许多教师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却忽视了学生的估算, 导致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不愿用估算解决问题,笔者对本校三年级36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你喜欢做估算题吗?

喜欢

不喜欢

一般

人数

130

144

91

百分率

35.6

39.5

24.9

从统计中发现,62.1 %的学生不太喜欢或不喜欢做估算题。我又对236位选“不喜欢”或“一般”的学生做了进一步的调查、访谈。

解答估算题时

获得过成功

经常获得成功

偶尔获得成功

原 因

人数

55

108

73

百分率

23.3

45.8

30.9

  1. 成因分析

结合学生访谈结果和调查分析,笔者觉得学生不喜欢估算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教师重视不够

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估算的内容有243处,许多教师认为学生会笔算就可以了,估算无关紧要,反正考试时很少也就是几分的样子。所以在计算课教学上往往重计算轻估算训练,这样造成学生在主观上对估算的意识和学习的欲望不强,无法培养学生估算的兴趣。

2、估算方法多样,学生不知如何运用,感受不到估算的价值

估算结果运用不同的方法,其结果是不同的,对学生来说感到比较困难,产生认知模糊认知矛盾,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什么样的估算方法。这样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大打折扣。

三、教学策略研究

那如何在估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变“不愿估,算着估”为“喜欢估”呢?

  1. 创设估算情境,培养估算意识,让学生想估算。

教师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估算,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

商场里乐高38元、巧克力25元、卫生纸15元、洗发水36元、玩具车59元、一个书包51元。问:妈妈带了100元钱,买哪三样东西钱够用,买哪三样东西钱不够用?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估算是很有必要的,逐步感受估算的优越性,体会到估算的价值。

2、教学估算策略,培养估算能力,让学生会估算。

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探索性的思维活动,综合运用分析、判断、猜测、推理和运算,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断。小学阶段的估算分为三类:对大数目的粗略计算;对日常口算笔算的验算;对现实生活中一些量的简单推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使学生掌握各种个性化的估算方法和技巧。 

  ①凑整估算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例如:51× 49可看作50×50;30317÷497可看作30000÷500。该方法还可以应用到笔算验算,可以利用凑整粗略验算计算答案的错对。

②标准量估算法。如在教学比较5f5edc4f8ff6b_html_8cdda77d63007147.gif5f5edc4f8ff6b_html_5a72d7b239937d76.gif 的大小,有些学生看到比较大小,就想到通分。其实这道题完全可以不用通分,只要进行与5f5edc4f8ff6b_html_512b289d775dab7c.gif 进行比较,一个比5f5edc4f8ff6b_html_512b289d775dab7c.gif 小,一个比5f5edc4f8ff6b_html_512b289d775dab7c.gif 大,结果就呼之即出了。

  ③中间数估算法。比如35、39、34、33这四个数求和,这些数都接近35,就把35当作中间数,直接用35×4算出这四个数的和。 

  ④联系实际估算法。比如练习时中出现:爸爸身高是3米50厘米;二年级(3)班人数为44.6人;小汽车速度是5千米每小时等等。又如在计算合格率、出油率、成活率、正确率的时候,答案出现大于100%的肯定就是错的。

  ⑤运算规律估算法。平时在计算时还要善于发现和掌握一些规律,如下列计算的商是几位数:288÷4、 234÷6、118÷6。百位上的数不够整除故商是两位数;756÷3、321÷3,百位上的数够除故商是三位数。

 3、指导估算策略,重视估算过程,鼓励方法多样化。

 估算是一种介于推理与猜想之间的心理活动,过程不一,估算的结果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例如:会议室位置有21排,每排有17个座位,410个老师能坐的下吗?

方法一:把21估成20,20×17≈340。

方法二:把17估成20,21×17≈21×20≈420。

方法三:把21估成20,把17估成20,21×17≈20×20≈400。

估算结果就出现有3种,如果单从算式来看,这三种估算结果都是正确的,但是从问题实际考虑,将结果估为420就不合理了。就需要学生进行再反思、再调整,以期估算的结果落在一个更趋于合理的位置上,增强学生的数感。

4、强化估算训练,延伸课堂,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师要在估算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一要培养学生估算兴趣。 特别是在计算、解决问题、图形面积体积教学时,随时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估算。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去估计和判断,教师要深入挖掘身边的一些有效资源,使估算训练经常化,二要估算运用习惯化。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数感,养成对计算结果检验的习惯。

估算方法有魅力,估算教学有困惑,重在意识培养,贵在方法的引导,旨在生活应用,需在长期渗透、训练,教师也会从中收获意外的惊喜。久而久之,就能实现估算在学生数学能力培养中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2年

[2]范存丽.《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年

[3]马艳芳.《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问题及改进》.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11期

[4]周春晓《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