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班会有效性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小学主题班会有效性的研究

黄美麦

广西来宾市武宣县实验小学, 广西 来宾 545900

摘要:主题班会活动是班级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日常教育形式,使它发挥集体的德育力量,激励学生个体在班会主题活动中主动接受社会的道德要求。成功的主题班会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针对性教育性创新性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很多班主任把主题班会开成工作安排会,甚至改为自习课,没有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也没有讲求主题班会的形式,久而久之,使学生感到苦燥无味,不能真正发挥主题班会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主题班会应在突出“主题”的前提下,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教在心,才能真正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推动班级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主题班会的形式

主题班会中,学生被动地听、服从为主动的参与,主动的接受教育是主题班会效果的最佳程度。下面列举几种,仅供参考。

1、讨论式主题班会。这是一咱应用较为广泛的班会形式。即在班主任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学生围绕已定的“主题”分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然后围绕主题每组派一名代表当堂发言和展开辨论。通过讨论和辨论让主题深入学生心,从中接受教育,最后由班主任做出正确全面地总结,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切的希望。

这种班会形式更适用于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的讨论或对学生进行某一主题思想教育。在充分发挥学生主题能动性的基础上,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深刻的教育,对班级管理是非常有益的。

2、问卷式主题班会。班主任可事先将已定“主题”按照问题的形式即出问卷,在限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按心中所想如实回答。然后经过整理,宏观上掌握学生对“主题”的思想认识,从而把握全班学生的思想变化状况。这种班会形式适用于征求意见和对某一焦点问题的看法。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主题”任务,有助于拉强和谐友好师生感情。

3、问答式主题班会。这种班会主要通过转换角色来消除师生间矛盾、同学间矛盾。如某些同学对某老师的做法有意见,以致产生逆反心理。这时班主任有目的的召开问答式主题班会,让某一些同学当老师,其他同学以“犯错”来攻击他们,让他们当众想出合情合理的办法来处理“犯错”的学生。

4、座谈式主题班会。座谈式主题班会可以用来师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可以是学校,家长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形式较为随便,气氛也较平和,给人一种亲切舒畅的感觉,特别是学生在这时往往能天真地坦白自己的肺腑之言。和谐、友好的气氛,大家庭的温馨,心与心连在一起,心灵深处有一种天合的默契。

5、以文明理式主题班会。这种主题班会是一种较为储蓄的教育形式。即班主任将“主题”教育内容蕴含于某一两个真实的故事或写实的文章中,通过班主任给学生讲故事、读范文,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并能从中接受教训和教育。如果班主任想强调一下禁止中学生早恋这一问题,但又不便当众明令禁止,便事先准备好几个有悲惨结局的早恋的事例,课上他带着一种先深情后沉痛的心情向全班学生讲了这些故事,这种含蕴的警告和暗示给早恋的同学敲响了警钟,再加之班主任的单独谈话,使学生从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并且明白了老师一番苦心安排,照顾了学生的脸面,从而学生非常感激老师,从此端正了态度,改掉了“邪念”。

6、报告式主题班会。为激起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邀请某高校大学生,为学生做专题报告会。为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邀请司法部门给学生做了法制专题报告。报告式主题班会可以详实而深刻的对学生进行某些方面的教育。

二、小学主题班会有效性

1、教育性

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目的都是对学生的思想或言行进行教育,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教育性事主题班会的核心所在,失去教育性的主题班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2、针对性

组织好一堂主题班会很不容易,可以说要上好一堂课更难。许多主题班会尽管形式上热热闹闹,但活动实效却总是平平。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班会的选题大、空、旧,针对性不强,要使全班每个学生都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并得到锻炼和受到教育。在主题班会的选题上要有针对性,确定有针对性的主题。因此,班主任在举行主题班会前必须做好调查研究,把握学生所关注的,所需要的,所追求的以及他们正在面临的各种具体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

3、创新性

班主任对班上学生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重复性,如果每次班会都以一种形式出现,其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不断丰富选题内容,更新教育方法吸引学生,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4、开发主题资源,丰富学校德育素材

主题班会的主体是学生,在班会主题内容选择时,班主任还需要充分吸收学生的参与意见。学生对主题班会有个性诉求,班主任对此需要有理性认知,尊重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能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契合学校德育管理,班主任在班会主题发掘时,还要征询其他班级、科任教师的意见,这样可以提升主题班会的针对性。

班主任为学生设计了思考问题,成功调动学生参与班会讨论的热情,在对值日学生进行点赞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促使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角色之中。

结束语

总之,小学主题班会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班主任要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生动、全面而深刻的主题教育,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并为班级、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最终教育教学丰硕成果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杨彩霞.如何提高小学主题班会的有效性[J].陕西教育(教学),2019,(7):42.

[2]郭文冠.中小学主题班会有效性策略研究[J].神州,2019,(2):174.

[3]邓素萍.小学主题班会实施现状及有效性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9,16(2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