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灾害问题与防治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4
/ 2

水工环地质灾害问题与防治途径

胡建新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湖南株洲  412003

摘要:当前,经济发展使得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资源勘察以及开发中,可能会引发水文地质问题,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地质灾害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形式,其危害性极大,所造成的损失也是极为严重的,所以必须要提起足够的重视。地质灾害治理的过程中,通过水工环地质技术是非常有效的,其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必须要提起足够的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水工环地质灾害问题与防治途径做论述。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活动;应用;对策

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与人类息息相关,不仅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还对人类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促进作用。地质灾害问题在我国诸多地区普遍发生,对人们日常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伴随着地质灾害勘测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深入运用,可以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因素展开解析,同时创建相关的改善方案,这无疑是对地质灾害预防管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必要性以及适用范围

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必要性以及适用范围主要指的是:水工环地质主要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在具体勘察过程中,要求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进行详细勘察。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社会各界对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已深刻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基于此,必须高度重视水工环地质工作。通过加强水工环地质勘察,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工环问题,可对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水工环地质勘察研究至关重要,水工环地质的应用范围广泛,在城市规划建设、地球科学发展、工程项目建设中,均必须加强水工环地质调查,为科学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2水工环地质灾害问题

首先是地震灾害。我国是地震发生的高频国家,尤其近几十年,地震的破坏性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地震发生的主要起源于地壳的剧烈运动,当地壳运动达到临界值的时候,地震便发生了。广义来说,地壳的任何震动都可以被称之为地震,只是存在破坏能力大小之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震的勘测也不断进行着研究,但到现在仍然还不能对地震的发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地震灾害仍还是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二是崩塌、滑坡。由于地形地貌条件,加之暴雨及人工切坡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极易产生边坡崩塌、滑坡;第三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大多是因为地质的紧密程度不够而造成的,而造成此现象发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采矿或地基工程的不合理施工,导致了地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地质内部的内应力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了地面塌陷的发生。同时,我国并不重视地面的监控工作,并没有对地下工程进行风险评估,也会在地面塌陷发生时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第四是地裂缝及地面沉降。地裂缝产生的核心是由架构移动而引发的,会直接导致相关区域的地质发生断裂情况,现阶段,人们对水资源运用率在逐步提升,地表层的水资源已经逐渐无法有效满足于人们的日常所需,因此会采取超量抽水的方式,这无疑会进一步加深区域性断裂及地面沉降等问题产生。

3水工环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应用

3.1地震灾害防治

地震等级相对较高的地震灾害往往会对于本来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改变,甚至会引发诸如火、地表开裂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极大危害。目前的科技方式还无法对地震展开精准超强的预测,不过往往在地震发生前期,会产生一些反正常的自然现象,特别是某些动物会产生异常的活动,可以多注意这些问题的发生,提升警觉性,从而削减地震所产的危害。

3.2崩塌、滑坡的防治

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其地质灾害特征是规模小,危害大,点多面广。目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排、挡、减、固、避。

3.3水工环地质在地面塌陷治理中的应用

地面塌陷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地质松软造成的,因此在进行水工环地质技术应用时,要充分对其地质进行勘察,充分分析其变化情况,分析其出现灾害的几率。同样,也应充分的对其地质情况进行预警,将重点放在地质的结构变化状态上,并对其进行应力上的分析,保证不发生危险,或者能够预防灾害的发生。

3.4建立健全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地裂缝防控机制

要建立健全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地裂缝防控机制,要将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结合起来,共同完善重点地区的沉降监测网络,监控好地面沉降与地下水的联防,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管理,并合理的实施地下水禁采、限采措施和人工回灌等工程,防止地面沉降、地裂缝的进一步加深。对地面坍塌易发区、危险区进行进一步的防护。

3.5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应用

一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水工环地质勘察中比较常见的技术类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可通过空间数据处理进行信息勘察,应用优势明显,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水工环地质勘察等多个领域。二是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环境地质学研究中,遥感技术是十分常用的技术类型,具有信息量大、勘察方式快速便捷等优势,并且还可进行多时相动态监测,被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勘察评价、工程选线、区域稳定性评价等多个领域。三是水质测试技术。根据水质测试研究发现,水质测试技术可分为化学分析法以及物理分析法,其中,化学分析法及物理分析法并不是孤立或对立状态。在水文地质勘察中,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对物理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分析方式。

4水工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未来的发展建议

首先是创建完善的勘测体系。因为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需要创建完善的运作体系。首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需对地质勘测工作开展给予足够重视,要切实亲自管控勘测工作开展,对于之后开展的勘测工作要有科学且明晰的规划,周密调控有勘测危险的团队,将勘测危险削减到最低,充分保障勘测人员的生命安全。其次是增强勘测成果的转换力度。水工环地勘测工作需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及品质,在地质勘测进程中收集全面化的数据资料,进行整体之后再创建专属的数据库进行有效保持。增大地质勘测成果的转换力度,将所获得的数据资料有效结合运用众多勘探领域当中,同时也可反向收集不同地区勘测所获得数据,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让水工环地质勘测结果可以得到最大化的转化运用。

结语

总而言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时,如果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环保效益比较差,则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不良影响。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会引发各类水工环问题,对此,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防护措施,妥善处理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治民.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活动中的应用策略[J].世界有色金属,2019(03):254+258.

[2]李彦杰.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8(08):153-154.

[3]宋宝业.水工环地质勘察及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实践[J].世界有色金属,2018(04):194-195.

[4]吴瑶.李元.水工环问题及主要防治对策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9,(8):66-67.

[5]郑白竹.水工环地质研究问题及防治对策分析[J].西部资源,2019,(10):53-56.

作者简介:胡建新(1968年-),男,高级工程师,汉族,湖南省南县,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地质系水工环专业,在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主要从事水工环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