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和凝血功能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3

降钙素原和凝血功能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张艳玲 罗国标 韦玫君 冯小鹏 叶德贵 杨国华 陈知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邮编 516000

【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和凝血功能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将其分成对照组(98例,同期住院但无感染的患者)和治疗组,治疗组共计102例,并根据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与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联合发布脓毒症3.0定义及诊断标准和患者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一般感染组(无脓毒症,41例)、脓毒症组(35例)和脓毒症休克组(26例),入选患者入院治疗前抽血查PCT、CRP、WBC及APTT、PT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记录体温,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治疗7天后复查PCT及APTT、PT水平,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并对比治疗组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PCT、CRP、WBC、APTT、PT。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APTT、PT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组患者的PCT、CRP、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PCT、CRP、WBC、APTT、PT水平显著高于脓毒症组、无脓毒症组,三组间两两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无脓毒症组有40例患者存活,1例患者死亡,脓毒症组有30例患者存活,5例患者死亡,脓毒症休克组有16例患者存活,10例患者死亡。结论:对ICU细菌感染病例采用降钙素原和凝血功能检测,能有效识别感染和脓毒症高危人群,从而为临床的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降钙素原;凝血功能;脓毒症;预后;评估

近年来医学文献报道血清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新的支持指标,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传统指标。目前,绝大多数研究认为PCT是诊断脓毒症的生物指标之一,但PCT水平在判断感染严重程度方面的研究尚无明确定论。区内尚无类似研究报道。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收集一定数量住ICU细菌感染病例,观察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是否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能否作为感染病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指标,并与同期住院但无感染的患者进行对比。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2例男性患者,88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分布:18-91岁,平均年龄为(42.3±3.5)岁,入选病例中有98例为同期住院但无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102例患者为感染患者,设为治疗组,并根据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与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联合发布脓毒症3.0定义及诊断标准和患者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一般感染组(无脓毒症)、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

1.2方法

各组入选患者第1天抽血查PCT、CRP、WBC水平,记录体温,同时行血细菌培养,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第3天及第7天复查PCT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Windows 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均数的差异,通过ROC曲线确定PCT诊断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的最佳截断值。

1.3观察指标

对比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比治疗组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PCT、CRP、WBC、APTT、PT。

  1. 结果

2.1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的性别、血乳酸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等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例数(例)

年龄(例)

血乳酸(mmol/L)

APACHE Ⅱ评分(分)

对照组

98

43.0±3.5

4.5±0.6

19.3±1.1

治疗组

102

43.6±3.3

4.8±0.4

18.2±1.0

t值

-

2.275

2.158

2.924

P值

-

>0.05

>0.05

>0.05

2.2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PCT、CRP、WBC、APTT、PT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PCT、CRP、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APTT、PT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脓毒症患者与健康人员的降钙素原水平具有明显差异,而凝血功能水平差异不大,提示降钙素原水平升高可预测细菌感染的发生,详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PCT、CRP、WBC、APTT、PT对比

组别

例数

(例)

PCT

(ng/ml)

CRP

(mg/L)

WBC

(109/L)

APTT

(s)

PT

(s)

对照组

98

0.08±0.01

50.0±8.6

5.2±1.3

45.1±3.2

16.8±2.3

治疗组

102

10.1±1.4

101.6±12.8

10.6±2.5

45.3±3.0

17.2±2.1

t值

-

4.625

3.936

4.156

1.228

2.826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2.3治疗组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PCT、CRP、WBC、APTT、PT对比

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PCT、CRP、WBC、APTT、PT水平显著高于脓毒症组、无脓毒症组,三组间两两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降钙素原水平及APTT、PT等凝血功能水平升高可反映患者细菌感染严重程度,从而能作为预测脓毒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依据,详见表3。

表3 治疗组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PCT、CRP、WBC、APTT、PT对比

组别

例数

(例)

PCT

(ng/ml)

CRP

(mg/L)

WBC

(109/L)

APTT

(s)

PT

(s)

无脓毒症组

41

1.0±0.3

3.2±1.3

6.3±2.1

45.4±3.1

16.8±2.3

脓毒症组

35

1.8±0.4

8.7±3.2

11.2±3.6

55.6±3.3

21.3±2.6

脓毒症休克组

26

17.2±2.1

12.6±4.5

17.9±4.3

66.7±3.2

28.4±2.5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是目前重症监护室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对其早期识别和进行临床干预才有望提高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由于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依靠血常规、胸部影像或者是微生物学检查无法客观反映感染的真实情况。现有的许多微生物学检测方法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诊断的延迟性(例如培养方法)、不理想的敏感性(例如血培养)以及因污染导致较低的特异性(例如痰培养),而其他一些检测方法因有创性而不能作为临床常规使用(例如肺组织活检);炎性标志物中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因此,如何早期诊断感染,鉴别病原体类型,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并有效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成为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非感染组和感染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以及PCT、CRP、WBC、APTT、PT等各项水平,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APTT、PT水平无明显差异,说明了不管是非脓毒患者还是脓毒症患者,其都可能同时存在凝血功能的改变,而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脓毒症患者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检测的APTT、PCT等凝血功能水平明显高于无脓毒症患者,可说明APTT、PCT水平越高,患者的感染或脓毒症状越严重。另外,本次研究还得出,感染组患者患者的PCT、CRP、WBC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且在已感染的患者中,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PCT、CRP、WBC、APTT、PT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脓毒症组,这与临床得出的PCT水平可作为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依据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ICU细菌感染病例采用降钙素原和凝血功能检测,能有效识别感染和脓毒症高危人群,从而为临床的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金淑芹,孙丽娜.降钙素原与D-二聚体在评估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04):373-375.

[2]方红龙,陈娟,罗建,等.血降钙素原测定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J]. 医学研究杂志,2014,43(05):70-72.

[3]王旭涛,陈燕启.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0(02):100-102.

[4]李娜,余国宝,刘毅,等.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诊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上海医药,2014,35(13):43-46.